赤字,应当全面消除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赤字,就是财政开支比税收收入大,通过举债筹集资金应付超额的开支。
我们首先要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常识性答案:一切赤字,都应当被消除。不论是内债还是外债,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也不论数额的大小。
出现财政赤字,首先证明的就是没有遵守量入为出的财政纪律。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不过是一个人类生存常识。
有人说,那每个人生活中,不是也在举债吗?
没错,企业和个人会基于对未来的展望和预期去举债,用未来的财产来偿还,这实际上是押注未来。但举债必然有代价,代价必然由自己来承受,那就是影响自己的未来满足,限制了未来的投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企业和个人举债,当然也 并不是自己想 借到就能借到的,它 取决于自己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双方达成自愿的合意, 借贷合约才能成立 自己要用自己的财产承担偿还不起而破产的风险, 对方要承担可能无法偿还的风险。这决定了,个人的举债是适度 的,是以产权原则和未来偿还能力为基础的。
但是国家举债就与此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国家不是产权的适格主体,能够拥有产权的必定是个人。
其次,举债时,以国家信用和未来的税收做担保,偿还时,以对未来的强制征税来实现, 不论你愿不愿意,都要承担这些债务。其中没有自愿成分。
再次,“ 国家”不用承担代价,代价由全体国民支付,是“外部化”的。 那么与个人会想方设法不断地减少和消灭债务不同,国债 必然有 不断扩大的趋势。
最后,这当然就意味着 每个人未来的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必然要通过强制征税的方式去偿还债务,持久性地降低每个人的未来生活水平。
美国现在的国债规模是35万亿美元。 这是个 什么概念呢?
记着,美国政府不生产一分钱财富,它反倒是一个财富的消耗机构, 这些债务最终要通过征收每个人财富的方式予以偿还。 这就意味 着, 现在 每个美国人头上背负了 11万美元债务。 一个美国娃刚一出生, 就欠了“ 自己 1 1 万,要通过缴税 的方式用一生去 偿还。他已经不是生而自由,而是生而为奴。
美国政府在举债,但是拜登也好,川普也罢,他们并不偿还,而 是强迫美国人民来偿还。美国人 自己并没有举债,然而结局却是,他们 欠了 一大笔钱,而且说这是他们 对自己的 欠账,这很荒唐。
美国 国会有一个非常流 氓的条款,说要控制债务规模的上限。但是实际操作是,当债务突破上限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国会立法的方式不断调整债务上限。所以这与其说是在控制债务上限,不如说是国会为美国政府无节制的扩大举债背书。那就意味着,债务规模会不断扩大,这代人还不完,那就让下一代人继续还。
伴随着巨额的债务,就是巨额的利息。2023年美国军费开支为9160万美元,占GDP的比重是3.45%,占全球军费开支的37%。这个数字已经相当惊人了,这意味着每年把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财富放炮弹了。但是美国的国债利息,已经达到1万亿,比军费还高,这照样要靠每个美国人纳税来偿还,一个人一年要纳税偿还的国债利息,又是3000多美元。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无节制地举债下存续下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债务越大,对未来的征税就越严重;对未来的征税越严重,就越是毁灭经济,所以就越征不上来税,还不了债,债务进一步扩大。
最终当然就是崩溃。 一切危机的诱因,都是 财政危机。
阿根廷走过的道路,就是前车之鉴。米莱上台后,之所以把财政平衡作为首要的考量,原因就在于,如果没有财政平衡,需要不断向未来征税,那么减税就不可能。减税不可能,就意味着对经济的破坏无法停止,繁荣就不可能到来。 国内生产能力下降,没有出口,同时 财政不健康,外债还不了无法融资,就意味着阿根廷变成了一座经济孤岛。 那么阿根廷就必然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永远哭泣不止。
寅吃卯粮,加重未来税收,会将一国推向毁灭。 国家不会破产,能破产的总是每个人。 所以国债的终极结果就是每个人负担过重而破产,陷入赤贫之中。
以上,都很好理解,都是常识性的。之所以好多人忘记了,只是因为,有些人一遇到“国家”这个名词以后,就马上没有常识了。
但国债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1 、国债 扩张国家权力,启动国有化进程。
衡量一国权力大小的一项关键指标,就是开支规模。因为开支代表着它从市场上拿走了多少资源,代表了国家对生产要素的占有。一句话,开支代表了国有化的程度。
一国开支总规模,并不能光拿税收开支来衡量,而是开支=税收+赤字。
所以这就是我们说,“减税不减支,就是骗傻子”的含义。特朗普说,小费不征税、加班费不征税、所得税税率下调,这都没问题。一切减税政策我们都支持,因为这就是减少了征掠,让产权更趋向完整。但是且慢,如果他一方面减税,但是由于开支规模很大,根本无法应付支出,所以就赤字财政,那这种减税就是虚假的,因为赤字照样是税收,赤字规模大于减税规模,那么实际上就不是减税,而是加税。
保持预算平衡的办法,不是扩大税收和赤字,而是减少开支。
债务 是怎么扩张的? 是因为民众总是要求不切实际的福利,产业总想寻求国家的保护和帮助,要通过各种大型建设来让人们崇拜,等等。总之就是各种干预主义政策的结果。 这些都要大量花钱,税收根本就入不敷出 ,所以就 举债了。
国家不生产财富,要想照顾一部分人,就必须通过 伤害另一部分人的手段来达成目标,因此 举债、税收、赤字,必然意味着再分配。
所以 要想国家照顾自己,就必须授予 国家掌控更多的资源、征收更多的税收 并且分配资源和税收的大权,否则它做不到
而要想实现宏伟、高尚的目标,就 意味着将资源调用到国家的优先目标上,然而资源是稀缺的,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逻辑上的最终结果,当然就是国有化,主宰一切、掌管一切、控制一切。
所以,要想建设一个“有限政府”,必须切断其收入来源,并严格控制其开支规模。有多少收入,就只能开支多少,并且不断压缩开支,绝不能赤字。
有些专家说,债务规模不大,风险可控。这说的不是人话。风险可控,“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可以对未来不断征税,而不至于引发巨大社会动荡。然而 本不可能有一个客观 的衡量 标准,也不可能知道未来什么是可控的。
这是法国财政大臣科尔贝尔式的“拔最多鹅毛,听最少鹅叫”的专制扩张主义、重商主义无赖宣言。他从来没有问过大众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税收最大化?
2、国债 巩固 权力同盟。
作为开支规模扩大的必然结果,本来就会通过补贴、福利等方式让海量的人群成为不事生产、只索求不正当利益的税金的净消费者,依附于国家而生存的寄生虫,他们会成为权力的同盟军。这是收买人心、争取选票的办法。
然而国债本身,就开辟了一个“稳定化”的新路径。投资国债成为一个新的致富门路,可以让一部分人免受市场法则的支配, 他将与国家同进退,成为权力的忠实支持者和崇拜者。再也没有比米塞斯的论述更加 雄辩而深邃的了——
它开辟了一个途径,让人们不必在资本主义的市场中承担风险以赚取财富和所得。凡是把资金投之于政府所发行的债票的人,就可不受市场法则和消费者的支配。他再也不必把资金投在最能满足消费者欲望的途径。在竞争的市场中,损失是给无效率者的惩罚,他再也不遭受这种危险了;永恒的国庇护了他,保证他来自资金的享受安稳可靠。此后,他的所得再也不是来自消费者的欲望得以满足的过程,而是来自国的强制机构所征收的税款。他再不是他的国人的服务者,不受制于国人消费者的主权;他是统z人民而向人民征课的这个政府的合伙人。
银行最爱购买的,就是国债。银行,从来是最大最忠实的“合伙人”。
3 、国债诱惑储蓄,减少投资。
推动经济进步的,并没有凯恩斯主义的“三驾马车”,而只有 一驾马 ”,那就是 投资。一切投资,都来自于储蓄。
与税收是从已经生产的财富中强行拿走一部分不同,国债是直接将人们的储蓄诱惑走。因为国家总是能够支付比个人更多的、高于市场利率的利息,并且这部分收益总是很“稳定”。
由此,国债造成的危害比税收还要大。因为国债就是还没等财富生产呢,就直接从根子上把储蓄拿走了,连投资都不会有了,根本就生产不出来财富了。
4、国债 扭曲生产结构,制造经济危机。
国债偿还,要么债务展期,借新还旧,要么就是债务货币化。
债务货币化,就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购买国债。
怎么购买国债呢?无中生有。
省去中间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央行写一串数字,记到财政部的户头上,它就有钱了,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切东西了。
这个过程将增加准备金,在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下,将 引发信贷扩张 ,造成“ 坎蒂隆 效应 相对价格结构 的变化,带来再分配; 同时,将造成生产结构的扭曲, 资源将被用于 满足国家 偏好的领域中,用于消费者 迫切 需求的资源变少 真实的储蓄并没有增多,钞票变多了, 企业家错误地扩大投资,延长生产结构, 远离消费端 的资本品生产 发生 错误扩张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储蓄支撑,最终将难以为继,结果就是泡沫破裂、 经济危机。
通胀是一种隐秘的税收,隐藏真实的成本,打造“ 福利+战争型”国家,导致全盘国有化和全面毁灭性战争。
(可参见: 发国债的经济学含义 通胀之恶,罄竹难书
综上,我们要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繁荣进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必须坚守财政纪律,量入为出。如果已经发生赤字,不论数量大小,都不应当通过增税,而是应当通过 缩减 开支的 方式实现预算平衡, 否则,就 可能 掉入 所谓的“ 拉美陷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