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由AI生成
说说创业那些事儿
因为实操实在太难了,就没有简单的,只有哪个更难的问题。
我们这里还是写一篇,希望对
个别的实干
的人有所启发。
有人可能觉得,房子动不动几百万,上千万,肯定是搞房子更难。
因为搞软件产品,不涉及到
工厂制造、库存、运输
之类的问题。
一个软件,很多人觉得,这个不需要多少投资,就是招几个程序员就够了。
搞一个软件产品,假设
5
个人,包含产品经理,程序员、测试等等,平均工资至少要
2
万。
2年
就是
24个月
,每月
10万
,这就是
240万
。
接下来就是推广阶段,没有推广的话,你产品再好也没用。
推广的话,周期一般是
6个月
,你至少要做好
6个月
卖不出一单的准备。
在你卖出第一单之前,你这个钱都是净投入的,完全没有收入。
这里我们还没有算办公室
税收、租金,水电,空调,设备,耗材
等等费用。
你是可以加杠杆的,现在这种形势,你最差要3成杠杆,才值得去做。
一个
5个人
做的小产品,月投入就等于房圈
月供10万
的水平。
这样的小产品,假设你一套卖
10万
,你至少要
30个客户
,才能回本。
假设你产品做出来,半年之后开
第一单,一个月一单
。
你需要
1-2
年才能回本,这个期间,
推广费
是不能停的。
这还是搞的比较好的情况,没考虑项目延期,竞争对手和你卷的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那种小的软件公司都是
靠接单做项目
来生存的。
因为做一个产品,耗费太大了。
我有几个原来的下属,现在就是开软件公司的,每个公司大概在
30-60人
的规模。
程序员的工资假设
2万
,光工资,一个月就要
100万
,一年就是
1200万
。
不是你非要搞房子,搞比特币,做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电商。
软件公司的利润并不高,就这个赛道是不值得让我亲自下场去做的。
我就一个人,就顶
30-50人
的软件公司的利润了,日子十分逍遥。
整件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开公司之前,就在某房圈社群里面说过。
整个公司怎么运作起来的,这个也在线下会,直播的时候讲过。
创业这件事情是这样的,你要一开始就确保自己是赚钱的。
首先啥也不要做,就是
从朋友、熟人、互联网上接各种单子
。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人是非常少的,连办公室都是借别人的,没花钱。
最开始,公司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员工自己从家里带笔记本电脑过来工作。
以至于家属都问了,
你这去的是什么公司,连办公电脑都没有?
做产品有个
MVP模式(
Minimum Viable Product
)
,就是说做一个最小可行产品。
你有钱归有钱,一个项目没有赚钱之前,就是应该尽量少投入。
一开始,我就确定了要做AI,但是AI当时还不是特别成熟。
所以,还是要接单做一些软件产品和项目,维持公司的发展。
QQ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去投标电信的一个项目,后来没中标,砸自己手里了。
我们当时筛选了
30多
个项目,再从中间精选出来
7-8个
。
那个时候做最小产品,就不需要多少电脑,全部拿自带的笔记本做。
这个时候赚钱了,才开始投入买电脑,每个人才有了自己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
不要高兴的太早,不是那种品牌机,而是洋垃圾服务器。
如果你稍微懂一点电脑组装,你就知道E3神教和E5神教。
E3,E5就是国外淘汰的那种很老的服务器CPU,当洋垃圾进口到中国。
只要你有组装和调优的技术,其实比品牌机差不了多少的。
很多企业,为了省钱,也愿意接受洋垃圾服务器,然后我们就搭配我们的软件做优化,卖给他们,目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赚了钱,全员全部换上最新的电脑,再加上我
早期囤积的显卡
。
其中有一台带显卡的整机,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我买的一台惠普暗影精灵8。
图吧,就是专门找那种垃圾二手配件,然后组装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
卡吧,也是一个百度贴吧,就是专门喜欢买高配置的电脑,最后预算越加越高。
但是你要有这个技术才行,没有那个技术,就是
蓝屏死机网络不通
。
毕竟,我们当年的计算机系,是自己
写逻辑电路,焊板子
的。
有些人以为我只会写文章,那是因为我会的东西,你不知道而已。
古龙写过一个人,叫荆无命,他是左手拿剑的一流高手。
创业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追求
极致的性价比
,在每一块石头里面都榨出油来。
其实很多人都会省钱,比如走路的时候,走到一个地方,都把灯关掉。
因为这个只是在生活上省钱,而不是在生产资料上省钱。
很多公司做不起来,其实就是因为极度依赖这个技术,形成了路径依赖。
但是你如果想做大,扩大规模和利润,真正需要做的就是花钱。
你的所有组织、技术、客户都要调整成适应花钱加速,才能做大。
有一个教育项目,别人找过来,说愿意投资几百万去做一个教育软件,甚至他们都把软件的每个功能都梳理清楚了,我们就是开发而已。
但是我坚持拒绝了,然后还把这个单子转到我原来朋友的软件公司。
当时AI的可用性已经上来了,不能再做这种单子,而是要全面转向AI。AI才有花钱加速的放大性。
第二个,就是软件的架构,要做到
scale law
,就是
可伸缩
。
就是后面,我们就靠加硬件,比如服务器和显卡就能扩大规模。
在获客方面,也不是靠朋友介绍,免费的自然流,而是花钱买流量和市场线索。
等到这个问题搞定跑通之后,我长舒一口气,终于做起来了。
创业第一阶段,就是尽量采用MVP的方式,小规模试探,一切从简。
一开始就要赚到钱,否则就不要继续,而是试探下一个。
早期,就是要从石头里面榨出油来,各个环节都要优化。
因为那个练习软件是从内部孵化出来的,最开始没考虑营收,投入到现在都没收回来。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