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梁洋睿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
|
想象一个没有国家、没有警察、也没有法院的世界。你可能会立刻想到电影里的末日景象:混乱、暴力、弱肉强食。然而,有一派被称作“无政府资本主义者”的思想家却认为,这样的社会不仅可行,甚至会比现在更道德、更高效。
他们的核心理念是:所有目前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包括安全、法律和争议解决,都可以交给私人公司来做,通过市场竞争实现。
这个想法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天马行空?确实,很多人对它最大的疑虑就是:如果安保公司取代了警察,那这些手握武器的公司之间,难道不会为了利益而大打出手,最终让整个社会陷入无休止的火并吗?
在 无政府资本主义必须要回答的9个质疑 里面,这确实是所有质疑中最直接、也最致命的一个。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看看无政府资本主义者是如何回应的。
首先,我们得理解在这个设想的社会里,核心机构是什么。它不是政府,而是一家家在市场上自由竞争的 私人安保公司(Private Defense Agencies, PDAs) 。
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集保镖、侦探、律师和保险公司于一体的“超级服务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自由选择与其中一家签订合同。如果你对服务不满意,随时可以换一家。
理论上,这些公司主要提供四种服务: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流程:假设你的电视被小偷B先生偷了。你只需马上通知你的安保公司(我们称之为A公司),A公司会立刻赔你一台新电视(履行保险功能),然后派出调查员去寻找小偷(履行执法功能)。这么做对A公司是有利可图的,因为一旦抓到B先生,就可以向他追讨损失。
好,现在问题来了。假设A公司经过调查,掌握了确凿证据,证明小偷就是B先生。于是,A公司的代表找到了B先生的安保公司(我们称之为B公司),出示证据并要求归还电视、赔偿损失。
批评者认为,这个体系的“致命缺陷”就在此刻暴露无遗。他们会说,B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客户,很可能会拒绝赔偿,并强硬表态:“B先生是我们的客户,谁敢动他,我们就跟谁拼命!”
更深一层的逻辑是,B公司会认为,一个能“罩得住”自己客户(哪怕客户有罪)的公司,才能吸引到更多客户。毕竟,“我连犯了错的客户都能保住,这安保能力多强啊!”——这听起来似乎是条不错的广告。
最早对这种模式提出质疑的,是1849年的思想家古斯塔夫·德·莫利纳里。一个多世纪后,著名作家安·兰德(Ayn Rand)也重申了同样的担忧。她认为,没有一个像国家这样的“最终裁判”,安保公司之间必然会陷入永无休止的暴力冲突。这无非是把霍布斯所说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从个人层面升级到了公司层面。
面对这个尖锐的质疑,无政府资本主义者却认为,真实情况恰恰相反。
他们相信,当A公司找上门时,B公司的反应不会是“宣战”,而是冷静地审查A公司提供的证据。
总之,他们坚信,B公司会选择和平、协议与合作,而不是战争。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这些公司的CEO都是道德高尚的和平主义者?当然不是。答案很简单,也更现实: 因为这样做最赚钱。
对于安保公司来说,最佳的长期盈利模式是:安安稳稳地收取客户的会员费(保费),同时确保客户尽可能少地卷入冲突,尤其是暴力冲突。因为每一次冲突都意味着成本。当冲突发生时,最高效的解决方式是合作判定谁是谁非,然后执行赔偿。市场竞争依然存在,但那将是服务和价格的竞争,而不是枪炮的竞争。
有几条非常现实的商业逻辑,决定了合作远比对抗更有利可图:
成本考量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两种,暴力或合作。暴力既昂贵又充满不确定性,一场冲突下来,人员伤亡、设备损耗,都是巨大的开销。而合作解决则成本低廉、结果可控,对生意人来说,这笔账很好算。
客户的选择 :绝大多数客户购买安保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安全”,而不是为了“惹是生非”。如果一家公司(我们称之为“战狼公司”)以“不分对错、力挺客户”为卖点,它很快就会被其他所有理性的安保公司孤立。其他公司会说:“既然你们不讲道理,那我们也不必对你们的客户客气了。” 这样一来,“战狼公司”的无辜客户们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反而更危险了。结果可想而知:追求安稳生活的客户会大规模流失,转向那些愿意合作、遵守规则的公司。
“坏客户”的陷阱(逆向选择) :一家为罪犯撑腰的公司,会吸引来什么样的客户?自然是那些喜欢惹是生非的盗贼、骗子和恶棍。而遵纪守法的好客户则会敬而远之。这种“坏客户挤走好客户”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逆向选择”。这对公司是致命的:首先,保护这些“坏客户”的成本极高;其次,这些人的数量少,通常也没什么财富,能榨取的油水有限。
内部矛盾 :如果一家公司的原则是“永远保护客户”,那么当它的客户A抢了同公司客户B的东西时,公司该怎么办?这种内部矛盾会让公司陷入管理混乱。
运营成本飙升 :一家奉行暴力哲学的公司,需要支付员工高昂的“卖命钱”。试想一下,你的老板告诉你,从明天起你的工作不是抓小偷,而是保护小偷,你会不会要求加薪?此外,公司的保险费用、诉讼成本都会急剧上升,还会被其他商业伙伴(比如银行、供应商)列入黑名单。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市场压力,迫使安保公司之间必须合作,只保护无辜的客户,并允许有罪的客户受到惩罚。任何一家公司想要打破这种平衡,都将面临巨大的经营困境。
可能还有人会问:难道公司之间不会互相欺骗吗?比如在仲裁时,暗中偏袒自己的客户?
这里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安保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需要长期、反复进行的“游戏”。在这样的长期合作中,信誉(Reputation)的价值是巨大的。
为了一次小小的纠纷而欺骗对手,或许能获得一点短期利益,但代价是失去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并败坏自己的商业信誉。其他公司以后再与你合作时,都会加倍提防,导致交易成本急剧升高。算下来,骗一次的小利,远远比不上失去长期合作的巨大损失。
无政府资本主义理论的基石其实很简单: 保护遵纪守法的生产者,远比保护惹是生非的破坏者更有利可图。
乍一看,“私人安保公司之间会爆发战争”的观点似乎非常符合直觉。但当我们用经济学的放大镜去审视它时,会发现这个论断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可笑的前提——它假设战斗比合作更赚钱,保护罪犯比保护良民更有利可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政府资本主义就是完美的乌托邦,它依然面临着许多其他严峻的挑战和质疑。但是,这第一个、也是最直观的“公司火并”的质疑,在冷静的经济逻辑面前,似乎并没有那么站得住脚。
|
💡 说明
本文译自奥地利学派(奥派)相关的自由主义网站。若您有兴趣阅读原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