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挂路灯,这股情绪从何而来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如果熟悉中国舆情史的人,会记得十年前,那些舆论热点事件。
甚至快乐教育问题在中国成为政治正确,基础教育不断被否定
如果你深度参与这十来年的社会舆论事件,你会发现,当年的舆论,就是当下的政策。
民意,是所有政策的来源,任何一个长远存在的政府,最终都将是民意的产物,不管他是什么政体。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在一个政治稳定的社会,都是可以成立的。
今天的世界,出现了六零后,七零后,很难理角的新一代的思潮。
最流行一句话是什么呢?
「每个资本家,都是绝佳的路灯挂饰」。
联想事件与这股情绪有关,当然还与中美冷战相关,还是爱国主义情绪高涨下的产物。
其实不光是联想,马云、潘石屹、王兴、马化腾、王健林等大佬也在近些年形象大损,甚至他们已经不敢站在台前来讲话了。
司马南这两天也开始拿另一个大佬潘石屹开刀了,我相信,他的名单上还有一系列。
马云几年前,还是马爸爸,还是年轻人的偶象,还是站在台上可以大讲成功鸡汤的一代明星企业家,不几年,已经跌落神坛,他的任何视频在B站一播,挂路灯的弹幕就没有停止过。
我不这么看,他们学过的,我们都学过,但我们这一代并不存在这种思潮。
毕业出来,我们去社会上找工作,并以当老板作为人生目标,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就被周边成人输入这种观念。
当时的社会,周边所有的人都在传颂,某某又在沿海发财了,某某现在工资有多少了,某某在哪里买房了,买什么车了。
我们并不认为,资本有什么罪,更不认为干企业是什么丢人的事。
而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看来,
「资本家原罪论」已经过时了,「资本家全罪论」才是时兴观念。
他们认为,他们并没有想过要去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他们认为,他们的本身就是社会问题本身。
你压榨我就算了,还美名其曰赚取剩余价值,这边说完自己多努力,那边就早早下班××××去了,留下一办公室996的员工,走前不忘说一句「996都是福报」,出门逢人就说「我们的员工自愿007」,左手生产资料,右手KPI绩效,员工不加班,就给穿小鞋职场PUA,猝死了,就说是社会的错。没猝死的,就过几年送走,就说是给社会输送人才。
在反资本叙事的框架下,万恶是「资本家」的出厂设置。
最终结论必定通向: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一段很少见诸主流媒体的话,却在年轻人的网络社区广泛流传。
我们这一代,可能会对年轻人说教, 我们进入城市时也买不起房,我们也是通过奋斗多年才有今天,大部分过的还好的中年人其实都历经了年轻时的痛苦和迷茫。
18-24岁占了14%,也就是约140万,在B站,司马南还有200万粉丝,去重,加上微博等地的,我估计也应该在三百万左右。
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约为四千万,司马粉占了近10%,其他人是不是反司马呢?当然不是,其他人大多数是不关心这些事务的人。
那司马粉最重要的粉丝是谁呢?是41岁以上的人群,高达67.1%。
也就是600多万,加上微信公号、微博等平台,全网粉丝我估计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是接近一千万左右。
几乎每一个锤大佬的视频下面的点赞,其实大多数是这些人所为。
他们才是真正舆论场的主力,是他们在痛骂资本,在痛骂血汗工厂,在痛骂腐败,在痛骂贫困,在痛骂996。
正如我们这一代走出校园时,周边的中年人都在谈搞钱的故事一样,现在他们在谈资本作恶的故事。
不是教科书,而是这一群中年人在塑造这个世界的观念。
因为在真正的商业中,没有韭菜也没有镰刀,有的只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
这个词,也是生意场上的中年人发明出来的,甚至有些正经商人也经常叫着割韭菜,自己把商业抹黑为割业。
他们怎么评论互联网商业呢,先圈钱,再圈业务,补贴,烧钱,然后做大,最后割韭菜。
这样的反资本用词,夹杂在各种商业评论中,而企业家们完全不知道这样的词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你的价值已经被一部分人否定。
原来正向的企业家评价,逐步被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腐败名词所腐蚀。
有人如果有努力工作,要超长时间工作,那都说成是侵犯他人自由,因为你在制造内卷,你在加剧竞争。
如果说,十年前各种的舆论事件还只是对一些社会问题的错误解读,那么今年,世界已经被 新的概念和名词重新定义,而这,才是观念重塑的现在进行时。
“占领华尔街”就是一场反资本,反金融业、以年轻人为主流的运动,他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甚至成为奥黑上台的助推剂。
川普若不祭出经济民族主义的大旗,是绝不可能战胜希拉里的。
美国的年轻人一样痛苦,被高额的大学学费、数十年未成长的薪资,高价的医疗所困扰,在年轻人当中,桑德斯成为偶象。
桑德斯的口号也是清洗华盛顿沼泽,清理政商关系,呼吁全民免费医疗,免除所有大学生的贷款,提供全民免费住房等。
今天的司马南,其实就是中国的桑德斯,他也在推广李玲的免费医疗理论,他也在清洗所谓中科院沼泽。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呢?桑德斯、司马南这样的老头为何总能成为风云人物?
美国经济长时间保持在3%以下的增长率,如果除去美元通胀,除去管制增加的各种费用增加,我认为美国的实际经济在处于长期衰退之中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从十几年前的两位数,进入了保六保五的阶段。
当市场的增量足够时,
付出带来收获是在增加的,竞争并不会导致内卷,因为在这一个赛道竞争激烈的话,我可以切换到另一个赛道。
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已然是共同富裕,任何一个只要走出来的农民工,家里也可以冰箱彩电手机大房子一应俱全,与四十年前的生活相比,是天翻地覆的。
但如果市场增量不足甚至停止时,那付出与收获的回报比就会降低。
人们生产性的努力增加,获得的回报并不能如过往一样有很高的产出,这就是真正的内卷的感觉。
是否一国范围内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增长速度就一定减慢呢?当然不是。
华尔街是不是美国年轻人的剥夺者呢?当然是,因为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企业家们也是长期支持并推动美国的货币扩张的。
他们拿这些钱全世界买买买,利用货币流速时间差大赚其钱,很多美国大公司的利润中就有大量的货币差价在其中。
他们货币扩张政策的受益者,而全世界的普通人显然是受害者,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
财富积累,然后被洗劫,收入赶不上物价,当然会感觉到付出回报比越来越低。
只不过人们批评错了对象,美联储才是始作俑者,坐在国会山的那些议员们签署下货币增发的法案,才是真正的镰刀。
除了货币超发外,社会福利制度也是另一个减少增量的利器。
福利制度在全球发达国家老龄化的背景下,对年轻人的剥夺一步一步加重。
过去的四十年,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化就是欧美的市场增量,所以欧美在长达数十年的市场化退步中,年轻人还没有完全躺平。
东盟市场化是中国未来的市场增量,如果增量足够大,就能让人感觉到生活在向上走。
内部的市场化也是增量的来源,我也希望刘鹤副总理关于坚定推定市场化的发言成为未来中国的主旋律。
年轻人并没有解决方案,他们不过认为自己就是问题本身。
但中年人给出了矛头,那就是资本,司马南正在推出解决方案,他力推李玲的免费医疗就是一例,而免费医疗其实就是要消灭医疗产业中所有的资本。
真回到1978年前,没有企业没有资本的时代吗?没人敢这么想。只有一部分中年人想这么玩,比如司马南,否则他为何歌颂朝鲜体制?
我们不能仅仅把要挂资本家路灯的年轻人当作批判的对象,中年人才是真正的舆论主力,反击那些反市场、反资本的言论,坚定的支持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路线,才是每一个珍惜现在生活的人应该去做的事。
否则,有一天,我们或许要面对年轻人不满情绪的火山暴发。
这是一个被联想媒体负责人转发过,被第一个打为270媒体的公众号。
我的主业是服务于企业,最近企业新上了一个项目,服务于中小企业如何在抖音上寻找流量获得客源达成销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两篇文章 ,也可以找我咨询。
写作280天,每日一更,并非都是热点文,因为我喜欢写系列文,总是试图将一个问题讲清讲透,但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所有原来的文章,基本上被我删除了。
现在我将原来的近三百篇文章近一百万字汇集成册,想要的朋友打赏20元,联系我的助理温妮就可以直接发给你。重点推荐以下系列文。(这篇打赏不了,就找上一篇)
助理温妮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