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不少所谓的科普资料,本想说说最近两天内被世卫组织急性定为新冠“新毒王”的Omicron(奥密克戎)。
后来一想,这毕竟刚出来,没有足够的实验室数据可供精准判断,我瞎着急什么呢。
一般情况下,对自己无法理解的新型病毒,在没有足够科普资料时,最简单有效的老办法是:
不聚众,未必要不外出,外出时做好呼吸系统的隔离,家里备足口罩和消杀液,至少储备2周的食物,万一小区被不幸隔离,仍可从容度过。
仅仅尊重常识,便能超过很多人,不信对照一下,上述是否都已做到。
看完新闻,我发现刚从周末辅导班回来的闺女情绪低落,脸上似有泪痕,慌得我赶紧丢下键盘,上去问候。
娃的理科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自己比较焦虑,在教培班未被取缔之前,好不容易碰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老师,上了一段时间,信心大增,成绩也有所上升。
上完课,老师跟学生含泪挥别,说本想坚持带完这一届,怎奈大部分老生退费,新的报名者寥寥,最近三月来入不敷出,已经亏损七八百万,加上多次收到培训所在社区的警告,所以老板最终决定关停这个校区。
第一,法律并不权威,并非完全正确,而是像我们普通人做决定那样,有正确的决定,也有错误的决定。
只是我们个人做出错误的决定,受损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承担后果,但国家做出错误的法令,受损的却是无数人的利益,由无数他人承担后果。
就是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权力集中在一个机构手上,那么,制定出来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人性,没有检验和对比的同行,所有下辖的居民都将别无选择地承受风险。
那就意味着,一旦定出本身就带有暴力和侵害性的法律,就会变成所有人的悲剧,像这次取消教培,就是典型例子。
悲剧承受人,一是老师和老师的老板,二是像你这样的学生。
如何辨识一项法律条令是正确还是错误,有个简单有用的标准。
去看看被法令禁止和消灭的事物有没有伤害和侵犯到具体的人,如果有,可以初步判断为正确。
比如,很多年前老江桥这一带有一支飞车队,一群流氓经常沿路抢劫行人的包包,侵犯了路人的财产权,法律打击和惩罚飞车队,就是正确的。
相反,如果被法令禁止的事物不曾侵犯具体的人,法令的出现反而打破和消灭了双方自愿达成的合作,那就是错误的法律。
因为无论好坏,它们都会披上“好的法令”这件外套,正如,狼外婆永远是一边喊着“甜心宝贝”一边把“外甥女”吃进肚子里。
所以,不能光看外面,而是要看内核,是否存在真实的受害人,有否破坏正常自愿的合作。
“是吗?有些家长说的‘教育内卷’难道不存在吗?教育内卷不伤害人吗?”
但是,内卷是怎么引起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后面出台的法令是否正确的基础。
你想啊,为什么你们全班人,哦不,全校学生都拼命想升高中、上大学呢,你觉得是因为上大学能成仙发财呢,还是因为除了上大学,没有别的路可走?或者是别的?
“别的路?也有,可以读职业技校,可以去做车间工人,可以送外卖,但是......”
因为职业高中的社会评价比较低,差不多就是“差等生”和“教育失败”的代名词,一般人都不希望跟“失败”和“差”挂钩。
“嗯。”
但你知道上普通高中(上大学的必经之路)的名额是限定的。
你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只能有一半孩子升入普通高中,另一半孩子要么进入职业技校,要么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从低端工作开始。
你想,全部人参赛,但只有一半能闯关成功,竞争是不是很激烈?
为了争夺这50%的入场券,是否所有学生都只能疯狂补课,内卷,在拥挤的赛道上拼命?
问题来了,这种激烈程度是谁造成的,找到他,他就是内卷的根源。
“我觉得激烈程度是家长和孩子造成的,要是他们都不想上大学,都喜欢上职高就好了。”
嗯,所以,至少,教培不是内卷的原因,相反,它是内卷的产物。
家长都希望孩子上大学,主要还是因为上大学的社会评价更高,未来的谋生风险更小——大企业好企业招聘员工时更喜欢大学生。
但问题是,如此单一的社会评价和人材筛选传统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你们上小学和初中的这9年(甚至更早)是被框死的,7~15岁这9年(甚至更久)其实非常珍贵,很重要,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个体差异形成的关键期。
但这宝贵的至少9年,你们被填满了繁重的、固定的、无差别的课程和考试,你们相当一部分人被塑造成了统一的模样,个体的差异没有被挖掘和开发,你们只会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考试。
所以,除了内卷,疯狂争夺50%的普高入场券,你们已经别无选择。
那再回头看,内卷是谁造成的,就应该找到谁,然后改变他,对不对?
“不是,课外教培的存在是因为中考(高考)竞争太激烈了,是家长和学生共同的选择。”
那么,学生经过十来年的(强制)统一应试教育,已经别无选择,只能疯狂争夺有限的升学名额,是不是
竞争激烈的原因,
是不是改善内卷的突破口?
“取消这十年的统一应试教育吗?把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情交给家长和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