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无视房子里的大象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我在【漫天霾】上,絮絮叨叨地写 202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事,已经写了三篇了,写得路断人稀了哈哈哈。然后刚才发文,那个号又要和大家分开一个月!
心累。
为什么要一直写这个没流量的系列文章?
首先,商业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圣杯”,它是经济学中最艰深的领域,涉及到对价格、资本与利息、生产结构、货币与信用等理论的综合运用,许多经济学家写了大量著作来阐述这一问题。
我就一个经济学票友而已,写着写着就觉得,要阐述的内容太庞杂了,公众号文章根本承载不了。加上个人水平太有限,无法用最精练、直白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边读边看书,就已经发现了一些错误;肯定还有许多我自己发现不了的错误。各位老师和读者们若发现任何问题,请指出来,感激不尽。
是的,真理都是简洁明快的,只有谬误才语焉不详。那些写得云里雾里的东西,动辄发明些新词大词的人,许多不是因为你水平低,而是作者自己就没想明白,才用那些不知所云的大词糊弄过关。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他的也不敢写。
所以就一直写这个东西,一来检验一下自己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二来权当“养号”呢,让它看起来逼格很高,不断更,而且安全地先活下去。结果还是因为一篇转发文章翻车了,防不胜防啊。
第三个原因,的确还是受使命感的驱使。我们想告诉大家一些经济学基础知识,让人们不要对那些长期、大规模的侵犯行为熟视无睹。如果还有什么是经常性发生,人们却把它当作理所应当而接受的话,货币领域绝对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常对市场中的一些行为大加鞭笞,表现的义愤填膺,然而对那些真正的大规模侵犯私产的行为视而不见,他们要么看不见,要么说“ 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然后就去关注酱油了,尽管添加剂并没有问题,尽管他们实际上也不懂酱油。
万万不可忽视房子里的大象。
写了好几篇,已经两万字,要是想继续写,还能写很多。但是不要误以为我对诺贝尔经济学奖有多重视,对伯南克获奖有多愤愤不平。
并没有。
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来是个冒牌奖项,这就不说了。颁发给伯南克这样的政府经济学家和官员,也并不意外。哈耶克获得 197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才是真正的意外。因为在一个干预主义的世界,这个奖项本来就是干预主义的代名词,它一直以来就颁发给干预主义的经济学家。要是颁发给那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那不是自掘坟墓吗?
不要低估知识分子的堕落程度。
你看看那些经济学家的发言,就知道他们的屁股坐在哪里。那些真正讲出常识的经济学家,反倒是凤毛麟角。原因就在于,前者由此可以享受持久的收益,且享有国师的尊荣。
所以那些获奖的经济学家,一长串的名单,其实不是经济学家,本质上是替国家干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提供理论依据的宣传家。因为他们的经济学,说到底有一个基本的起点:市场是失灵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是他们从来无法逻辑一致地证明这一点,而是将其当作一个不用讨论的默认前提加以接受。
因此他们写的汗牛充栋的书,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名字:《论国家干预人类生活的必要性》。
最吊诡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本身就是对经济学的否定。
这不是写公众号常用的那种情绪化语言,而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因为市场经济不需要任何干预就可以运转自如,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
继续拿哈耶克和伯南克作对比就明白了。
哈耶克 1974 年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对商业周期的卓越阐述;伯南克今年获奖,也是因为这个课题。他们都在研究大萧条的原因。
哈耶克继承米塞斯的理论,娴熟地运用“哈耶克三角”,对繁荣萧条的商业周期进行了精湛的解释。

他认为,繁荣萧条的商业周期,是利率对生产结构和相对价格的影响造成的。利率降低,人们就会投资于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式中,但是这必须以先前减少消费——即自愿储蓄的增加——为前提。如果没有自愿储蓄的增长,通过增发信贷人为改变自愿储蓄和自愿消费的比例,必然造成生产结构错误延长和扭曲,使生产财货和消费财货的相对价格结构发生变化。而决定生产数量和方向的,乃是相对价格,因而几乎货币数量的任何变动,都必然要影响到生产。
他说:
为了获得健康状态所需要的那些东西,乃是能使生产结构尽快地和完全地适应于消费者货物与生产者货物之间的、以自愿储蓄和自愿消费来决定的需求的比例。这种由个人自愿的决定所形成的比例,如果被制造人为的需求所歪曲,那就一定意味着,一部分可用资源再一次被导至错误的方向,并使一种决定性和持久性的调整再一次受到阻滞。
所以哈耶克认为商业周期就是人为调整利率、信贷扩张扭曲生产结构的结果。 那么很显然,这不是什么“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 解决的办法当然是,不能为了某些政客的目的人为压低利率、增发信贷,而应当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而对同一问题,伯南克得出的结论和实操方法都是:大萧条是美联储信贷收缩的结果,应当压低利率、增发信贷。
二者的结论是南辕北辙的。
对于物价指数问题,两人的态度也截然相反。

哈耶克说:

如果货币理论仍然试图在种种总量或总平均数之间建立因果关系,这就表明货币理论落后于一般经济学的发展。事实上,无论各种总量之间或各种平均数之间都不能相互起作用,亦不可能在它们之间建立必然的因果关系——像我们在个别现象、个别价格等等之间所能够做到的那样。

按照经济理论的本质来看,平均数根本不能构成理论推理的一个环节。
他接着论述道:
一般物价的平均运动并不能给我们说明什么真正的有关事实;其实,通常使用的物价指数,一般来说,就连它们的直接目的,也是无法达到的,因为,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这些指数几乎完全是以非专门性质的货物价格为基础的,其所采用的材料,也绝不是像统计学方法所要求的那样随机选择,而总是偏重于选择只能表现其价格的特殊动态的那一类货物。
每当人们试图去寻求一个……总额的、总平均数形式的统计测量的时候,结果只会把真正重要的现象——……生产结构的变化掩蔽起来。
而伯南克则是物价指数的忠实拥趸,他的目标就是要设定一个目标值,使物价总水平保持在一定区间。 方法就是建立一系列看似科学的数学模型,预测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设定“自然利率”,以控制物价总水平。
当然,正如哈耶克的“神预言”一样, “这些指数以非专门性质的货物价格为基础的,其所采用的材料,也绝不是像统计学方法所要求的那样随机选择,而总是偏重于选择只能表现其价格的特殊动态的那一类货物。”
是的,“面包”是一定要稳定的,因为那关系到稳定,至于其他,由他们选“一篮子商品”,并预设人们对各类商品的价值排序和评值不变。至于什么是一篮子商品,由他们定义;哪种价格高了,不纳入统计不就行了?今年指数高了,明年降下来,一段时期平均下来达成目标不就行了?反正统计嘛,哪一组数据有利于支撑结论就选取哪一组,先打枪再画靶子,你还不能说我造假。
至于这里面有多少相对价格结构的变化,有多少生产结构的扭曲,对每个活生生的人有什么影响,他们不关心的。
发现没有,热衷于物价指数这样的方法,只是为了他们扩张信贷、实行政策操弄的一个手段。
那现在好了,这两人针对同一问题的理论,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并不先入为主地说哈耶克就正确,但是,他们两人,必然有一个人错,或者全错,不可能都对。既然如此,为什么两人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难道这是薛定谔的经济学奖?
你能想象,把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授予“地心说”和“日心说”吗?(原谅我物理知识的贫乏,只能举出这种小儿科例子,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这就是在说,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经济学规律,而只有一时一地的经济政策。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经济学是科学。
然而我们明确地知道,经济学原理是永恒不变的。请问你能否定以下命题吗: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越高需求越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多;供给减少需求增多,价格就上涨;每减少一个单位的财货,总是放弃的是最不重要的目的;价格就是交换比率;同样的财货,现在价值高于未来价值,未来财货要为现在财货打折扣……
你否定不了的。只要人还是人,这些经济学定理就是永恒不变的。经济学是科学。
经济学揭示的是永恒的经济规律,不会出现一时一地的经济学。因此这种奖项,根本不是颁发给经济学,而是颁发给特定意识形态,颁发给了某种经济政策。
一个以经济学为名的奖项,应当颁发给科学研究,而不是颁发给政策措施。否则就是自我否定。

好了这个系列今天就完结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只能在这个小号写文章了,请多多转发点赞在看打赏,谢谢陪伴。


我向大家推荐一门经济学课程,作者是对经济学有深厚造诣的齐亮老师。他谦虚了,说是写给孩子的,其实谁都需要看。经济学关乎人类生死存亡,学起来,带你看懂这世界的真相,最近购买有优惠。
认知决定命运,行动创造幸福。 《财富与美德:给孩子的10堂幸福课》 主要探讨创造力 、好奇心 、想 象力、专注力、 同理心、乐观、坚毅力、企业家精神等10种优势和美德与财富、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这些优势与美德的具体方法。
课程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哲学等不同学科对这10种优势与美德的研究,每节课都布置了学以致用的实践性小作业,优秀作业可以获得亮叔赠送的礼物。这 是一门通识性、实践性的课程,适合三年级以上孩子学习,亦适合成年人学习。欢迎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