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由的伦理,哪来的公平公正?

Author: 乌里单刀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友情提示:本文文字约3300字

没有自由的伦理,哪来的公平公正?

文/乌里单刀

公有化是公地悲剧的罪魁祸首


昨天张是之老师的文章,《 不要被带偏,这应该不是你想要的公正 》,用经济学的角度点评了下面这张图片:

张老师的点评当然是没得说,真实的世界里,人的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企业家也会提供多元的、多层次的选择给消费者。

如果企业家成功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就能得到消费者的奖赏,即利润。

如果企业家判断错误,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提供了消费者不愿意买单的商品,那他们就得不到消费者的奖赏,即亏损。

总之,需求是多样的,供给也可以是多样的:大老板可以出入五星级大饭店,山珍海味随便吃;升斗小民也能够在苍蝇馆子大排档,享受家常美味,大快朵颐。

如果升斗小民被白左公知的花言巧语蛊惑,要求公平公正,让大老板出点血,或者让五星级大饭店以大排档的价格来招呼他们,以便获得“在星级大饭店吃山珍海味的天赋人权”,结果会怎么样?

结果100%是这样:大老板躺平了——赚再多钱也不是自己的,不躺平等着被打土豪啊;开大饭店的资本家也躺平了——没钱赚,不关门大吉,等着破产?

资本家躺平就躺平呗,我吃不起山珍海味,资本家、大老板也别想吃,我依旧还可以去我的苍蝇馆子大排档吃家常菜啊,你要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可能:随着市场经济的驱动器——资本家的躺平,经济衰退了,你的收入也降低了,你还有个屁的闲钱下馆子!

而且别忘了,社会上还有比你穷的人啊,他们就不会用同样的招数对付你?

当人人都想把别人的财产拿过来,变成“公共财产”后再分配,那公地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无需付出成本,不需要担负任何责任,就可以不劳而获得到他人的财富,不来抢的是傻子。

资本家想方设法地满足消费者,努力地追求财富,你把这称为贪婪;你什么也没做,喊一声公平公正,就要据别人的财产为己有,反而不叫做贪婪,叫做公平?

别人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赚来的钱,明明是自己的劳动果实,却不能自己享用,否则就是不公平;你什么也不干,喊一声公平公正就共了别人的产,这叫公平?

别人的父辈把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留给自己的子女,人家至少叫了几十年的爸爸才有资格继承长辈的财产,你什么也不干,喊一声公平公正就要共了别人的产,这叫公平?

去你的吧!眼红是病,得治!

如果你甘愿生活水平降低也要追求平等,那你的确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你不要忘记,在这样的社会里,虽然大家都很平等,但有些人会更平等——接受收入再分配的人,今后将要仰仗主管分配之人的鼻息,卑微地活着。

私产之墙不可摧,管制之墙大力推


如果只是用不同的语言,重复张老师的观点,那么我也没有写本文的必要,引起我兴趣的其实是他文章后面的一条评论。

有个网友留言:如果墙代表的是资质牌照之类的行政门槛,拆墙就值得提倡。

深以为然。

现实中的围墙,大多是产权的宣示,它的意思是:围墙和围墙之内的土地,以及土地之上的附着物,都是有主的。

围墙代表着边界,边界之内,主权不可侵犯。未经财产所有者同意而翻墙进入,甚至破坏、偷窃其中的财产,就是对财产所有者的个人主权的侵略。

私有财产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合作的基础,破坏这个基础,人的道德将会败坏,社会秩序会崩溃,文明将不复存在,只剩下野蛮的掠夺与奴役。

因此,保护私有财产的墙绝不可以被摧毁。

但如果这面墙是无形的行政垄断和管制,那就必须大力推倒。

举个简单的例子:要致富,创业当老板是一条路子,那么行政准入制度,如行业牌照或执照,就是阻止人们创业致富的一堵无形之墙。

多年前,美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柠檬水女孩”,她叫做朱丽•墨菲,年仅七岁,因受到卡通片的影响,央求妈妈带自己开个卖柠檬水的小摊位。

小朱丽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

可开张仅仅20分钟,一名卫生执法人员就上来找碴,说她们没有卫生许可证,根据州法律,临时摆摊需要花120美元办临时卫生执照,如果拒不收摊就必须缴纳500美元罚款。

为了息事宁人,小朱丽母女俩只好收拾摊子走人。

此事被目睹全过程的网友曝光,以“美国法西斯分子是如何迫害小女孩创业热情的”发至互联网上,引起热议,并得到美国网民的大力声援。

这个事件中的卫生许可就是一种行政准入,是对人们从事工商业的管制。

谢作诗老师有句话说得好:人人都是资本家。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资本家,只不过资本的多少因人而异——小朱丽的摊位就是她的资本,它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生产的工具。

如果没有利用自己财产与他人交易的自由,我们的资本就不可能积累、增加,也就不能从小资本家变成大资本家。

通过摆摊这一最小规模的投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创造财富,慢慢地积累资本,把不起眼的摊位变成一家商店,再把商店变成商场……

当然,你能做得多大,取决于自己的企业家才能,但无论如何,交易创造财富,自由市场是我们致富的最佳途径。

只要让我们自由地进行各种工商业活动,我们就不愁赚不到钱,只要赚到了钱,还怕买不到体育比赛的门票?

由此,我们就发现了那张图片的另外两个问题:静态思维和存量思维。

真实的世界是动态变化的,穷人可以变成富人,富人也可能经营不善而破产,成为穷人。

把富人变穷,并不能让穷人变富。只有发展经济,增加存量,才能让包括穷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财富增长。

家电、汽车等曾经的奢侈品,现在也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大众商品,就是市场经济的功劳。

只要坚持实行更自由的市场经济,经济肯定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又何必担心普通人买不起体育比赛或演唱会的门票呢?

管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还是干预


肯定有人会疑惑,为了 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设立卫生许可制度,监督食品经营者以维护食品安全,难道不是好事吗?

正如我在《让经济学回归常识之监管篇》中说到:

监管建立在“莫须有”的有罪推定的基础上,它假设所有企业都可能犯错,然后用法律去限制它本应该保护的财产权和自由,以防止企业将来可能出现(也可能根本不会出现)的错误。

但就像永远都会有人犯罪一样,永远都可能会有企业出现质量问题,法律要盯住的是那些犯罪的人,在犯罪行为发生时坚决进行制止,将罪犯送进监狱,而不是把所有人视为潜在的罪犯,限制所有人的自由。

如果有摊贩或企业使用了有毒有害的食材,损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那么法律理所当然要制止这些摊贩或企业的侵权行为,还要作出相应的惩罚,通过法律的威慑,让不法商贩或企业从此不敢再伤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
但是,法律不能把所有商贩和企业当作潜在的违法者,并以监管的名义限制人们的自由(即支配自己财产与他人交易的自由)。

法律对消费者人身财产权的保护,是对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而不是对市场的干预。

我们所说的干预主义,意义是十分明确的,它是对个人自由的管制,它限制甚至禁止人们利用自己的财产去生产和交易,比如邪恶的美国政府,就是利用卫生许可来限制小朱丽和别人的交易。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以保护本国农业、扶持新兴产业等为理由,拿纳税人的钱来补贴那些富有的农场主和企业主。

这就好比什么呢?就好比上图中的高个子,他已经够高了,你TM的美国政府还挪用纳税人的钱,买下几个木箱来给他垫脚!

还有,为了维护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为了保护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低效企业不破产,为了不让外国企业卡脖子,美国政府大搞贸易保护主义,限制本国消费者与外国生产者的交易,提高消费者获得所需商品的成本,这叫什么呢,这叫为了防止外国卡脖子,先要卡住本国消费者的脖子!

自由的交易本来是双赢的,当第三者插一脚进来,正和博弈就成了零和博弈,把一部分的收益建立在侵犯他人自由、掠夺他人财产的基础上。

资本没有错,它是生产工具,是提高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的工具,能让人们自由地利用资本的制度就是自由市场经济,或者叫自由资本主义。

美国的资本主义曾经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然而到了今天,它已经黑化为干预主义、裙带资本主义或权贵资本主义,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树立了非常糟糕的榜样。

当然,美国的这些问题,我们国家是没有的。

我们不一样,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的那一套经济学不适合我们中国。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四个字:无可奉告。

2021-8-30

E N D

上一篇: 莫名其妙,这部动漫怎么就上了热搜?

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安娜的 公众号 安娜的三千乱话” 违规 14 天小 黑屋,期间的文章会发在她的备用号“人的行为”, 大家关注

私有财产是个人主权的边境线,请点击关注以下公众号“乌里单刀”,用经济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守护边境,反对侵略!

粉丝福利:点击关注“ 乌里单刀” ,进入后台留言“ 送书 ”二字,可获得入门级经济学经典 电子书 17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