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裁掉一半员工 #2021.12.6

Author: 道典日记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怎样裁掉一半员工 #2021.12.6




一) 裁员问题


众所周知,哥哥上一个id,在知乎一共写了79个评论,158字。

然后被封掉了。


一般来说,我不喜欢写知乎问题。

但今天看个帖子,实在是太有趣了。整一群SB在“以上全错”。

看到一些互联网企业裁员,他们为什么不采取大家都降薪一半,不裁员,共渡时艰,这样企业文化才有力量呀?
zhihu.com/question/505245076/answer/2267318118


提问的人,是一个“南开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


我不知道,国内的学术,什么时候堕落成这种地步了。

如果“南开”工商管理硕士,问这种问题,那说明他 “狗屁” 根本不懂什么是企业管理,什么是工商,什么是硕士。



我们先来看一下原问题吧。针对“砍掉一半 薪水支出 ”的要求。



把哥哥笑得哟,简直是前俯后仰。

真是人才,一个个全都是德云社毕业。


我TMD要是知道,谁是干活的,谁是 摸鱼 的,我直接炒掉不就行了。

搞什么意大利炮。





二) 管理者悖论


真心不知道,我们目前劣质的国内高校,“工商管理”都教了些什么。

还是说,只顾得健身学习了。


因为在管理学上,有一条很基本的定律,“管理者悖论”


在管理者眼中,所有员工都是一视同仁的,

奖罚充分调整,不存在优秀/偷懒。



我们当然知道,员工并不是“一样”的。

有一些员工勤奋,有一些员工敬业。

有一些员工就是混蛋,不仅偷吃偷喝公司资源,而且是 “大内高手”,负生产力,十足公司的蛀虫。


但这仅仅是“你”的视角,公司底层员工的视角。



作为“管理者”,他是 不知道 这些信息的。

老板高高在上,不参与,也不知道员工之内的内斗。




老板知道了这些“信息 ,他就会做以调整。

过了几个月,张三会被提拔,李四会被压制。 公司内部的一切,升擢贬降,都已经按老板的认知喜好,调整到了最优。


你目前领的薪水,就已经代表了老板对你的“评价”。

除此之外,老板对所有的员工,都“一视同仁”的,认为所有人的位置,都已经调整到了 最优

基于老板现有的认知,信息不对称


这个就叫做“管理者悖论”。 所有试图“奖励干活的人,惩罚摸鱼的人”,此类思路,都是屌丝思路,都是不可执行的。



知乎就是个SB坑子。




三) 裁员一半


那么,“裁员一半”的具体解法是什么呢。

什么才是“王牌HR”。

年薪百万,年薪五百万的HRD,她们都干些什么,凭什么值这么多粮薪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逆向”思考一下。

假设你有一家很成功的公司,抓住了某一个风口,推出明星产品,团队目前有200员工,5亿销售额。


请问,你把“人工”增加一倍。

400个员工的时候,你有多少销售额,多少净利润。



答案是,肯定远不到“二倍”。

销售额可能仅有8亿,而净利润更差,或许都没有增长(小幅增长)。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 “边际效益递减”。

天底下做任何生意,任何产业,都是“边际效益递减”的。


你刚出来的时候,势若风雷。

但随着你覆盖更多,更遥远的市场,各种成本会不断增加,而销售额减少。

最“狂热”的消费者覆盖完,“次一等”的用户,购买力肯定没这么强。


生意,一定是 越扩展“毛利率”越低的

能“最终”成很大的生意,一开始都要有吓死人的毛利额,惊人的成功。




好了,我们从:


象这样的ABC,叫什么,叫“阶梯式增长”。


增长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一阶一阶往上爬。

由茧化蛹,每一次增长 一个模式 ,踏上一个“新台阶”踏稳。

好比百度,它一开始做“搜索”,此后做“地图”,最后做“无人驾驶”。

但最赚钱的,还是搜索。



好了,我们现在把问题反过来问。 一家大型的公司,目前模式G级。他收缩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是把每个部门,裁掉20%人手么。

还是把每一个人,降20%薪水。


那是知乎er都SB,马前卒都弱智。

难怪写文章抨击随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G模式, 退到 F模式,甚至E模式。



把业务“回卷”。

以前覆盖全国市场的,现在就只覆盖“江浙沪”市场,这样经销团队可以减少很多层级,坏账率也低。


如果还亏损,继续“缩”到只覆盖“沪宁杭市场”。

甚至只有核心老家市场。


当砍掉50%人手的时候,你还能保持80%的销售额,和几乎100%的利润。


“撤退”这种事,叫做“有计划的撤退”。

“模式”不仅可以演化,越变越大。模式也可以“退化”,越变越小。


剥掉外围业务,保留核心业务。



帮助公司,停留到“哪一个阶段”固守,这是HRD的任务。

然后HRD,再根据“E模式”,重新调配人手和资源, 帮助公司在一个更小的规模上,以最大的效率生存下来。



整个“裁员”,应该是一个“业务条线”重组的机会。

每一个人,要看他在“新模式”下的生存位置,新加强的枢纽,还有可能加薪。


员工对于老板来说,是“盲盒”。

加班狂感动的,只有自己。

机构重组, 从来没精力分辨“好人”和“坏人” ,而是看你在“新模式”下,有没有合适的位置。




四) 结语


35岁的你,愤愤不平。


可你真正悲剧的,是上班十几年,却从来没想过“公司”是怎样运作的。





(知名不具,泠夜辉)


本周六(后天)晚上,随库“骨折场”开盘哦。

明天(周五)晚上,还有最后一场预热直播。


我们这次推的是“酒店式公寓”项目。

总价,单价都非常低。对 新人友好的上车盘



因为长久以来,外界一些“半瓶醋”的误导,读者对“酒店式公寓”理念存在误解。

团队逼着我,再写一篇“酒店式公寓”的购买思路,优劣点指引。


所以明天还有一更,唉,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