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苏到衰退。。

Author: 达叔一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这是达叔的第1054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 船要沉了。。 探讨了一个赚钱项目、一个行业问题,尺度有一点大。

今天周末,和教授喝茶。

教授问,你为什么写这么多具体的小故事,很少写宏观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引起更多共鸣。

达叔说,我喜欢的一些账号,写宏观内容的,账号最后都没了。

这说明什么?

我的品味,有问题

净喜欢一些危险分子,那我自身,在表达的问题上,也属于一个危险分子。

如何能保证安全?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个具体的事。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这种表达方式,如果你仔细研究外面竞争激烈的经济体,那些需要演讲、来竞争上岗的人。
都会在 讲人话。
讲道理的同时,想办法讲的幽默一点,清楚一点,有立场,有观点,而且还会配上具体的案例,对某个人的影响,会说出Ta的名字。
比如,要讲一个政策,对穷人的影响,就会讲大危机下,他家失业了,收入锐减、没有医保。
而我的政策,给他家发了多少钱,孩子能上学,一家人都能看病,有时间能继续出去找工作了。
这种鲜明的故事风格,才是有真正杀伤力,有传播力,能建立信任,能拉近相互之间关系的。
反之,拿着稿子念,里面内容甚至都是秘书写的,通篇都是车轱辘话,说的人不信,听的人也不信。
一场会开下来,大家都没记住啥。
还需要一堆人问,他到底讲了啥?
得靠猜。
这就是傲慢。
利用专业词汇、模糊词汇、语言的多义性,给自己保留了余地,增加了自己的权威,却损失了效率
这就是大企业病。
如果这个企业是私人的,老板保持这种表现,还不愿请职业经理人,那大概率最后是要被市场淘汰的。
如果这个企业是大家的,职业经理人CEO是这种表现,大概率也干不长,就得被撸掉。
那些一口气,干了20年多年的CEO,说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后经常把企业给干崩了,比如格力董明珠。
市场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具体交易主体构成的,不是凭借个人意志和口号,就一定能实现的
比如,自己是干空调的,非要搞手机、要搞芯片、要指定另外一个小女孩做接班人,然后市场就抛弃她了。
大量资金,渠道,用脚投票,不和你玩了。
这位强势的老板,改口了么?
改了。
把头像换掉,不造手机了,再不改口,数字会跌的更难看,你连数字都交不上来,上下游都不赚钱,人心都散了。
还靠什么,给组织获得安全?
靠什么,来应付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更大风险?
对基本盘的背叛,也会被基本盘背叛
你把以上的逻辑,换到更大规模的公司里,也是一样的,口号可以随便喊,但喊错了,要及时调整。
否则,是对自己的伤害。

2


教授说,我想起你在知识星球,书单计划里,分享过本书,讲国家如何支付战争的。

里面说过类似的逻辑,普通人总以为操盘手,有更多的信息,有更清晰的目标,有更大的扭曲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事实,不是如此。

经常发生误判。

以为短快平能解决的问题,发现被拖入长期战争了,以为稳操胜券的对决,可能自己陷入被动了。

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牛逼哄哄的人,领着队伍跑到其他地方,去揍人,结果灰头土脸的被干掉了。

都是世界级的天才,也跑偏了。

达叔说,这是 祛魅的过程 ,对历史的正确理解。

而在类似这些作品里,我们普通人,能看到什么?

每次打仗、惊涛骇浪,都必然伴随着大通胀,没有一次例外。

所以,如果你只关心谁胜谁败,而不关心胜败之外,对普通人的通胀剥削,那无论胜败如何,你都是被收割的。

那通胀的逻辑是什么?

一方面,为了筹措资源,给前线的人发钱,大概率是要 大量增发货币

另一方面,从原本正常的劳动力市场里,抽调了几十万人,送上前面去打仗,市场里的劳动力供给,就变少了。

劳动力变少、原本正常市场生产的物资,原材料,也会被挤压,供给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形成了物价上涨。

看懂了这一点,就很难想象,有很多人一边焦虑惊涛骇浪,一边又焦虑会发生通缩,这是矛盾的。

教授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23年的第一个季度,各项数据都比较好看,呈现比较明显的复苏势头。

但最近两个月,复苏势头被打断了,有陷入衰退的风险。

各种企业裁员、股价下跌、房价也全面下跌,有一项统计,上个月是所有城市全部下跌,历史上第一次。

甚至已经动用一些高层,出来对股市里的公募基金喊话,要让他们承担起责任,不能明哲保身、不能破罐子破摔。

上一轮,股市下跌止不住的时,直接下场抓人了。

现在怎么搞?

很多买房的说,自己没赚到钱,去看一眼炒股、买基金的,有的拦腰斩、有的直接砍到脚脖子。

目前这个情况,能持续么?

不能。

再持续半年到一年,彻底强化了衰退预期,再想扭转,就非常艰难了。

以前锤房产的目标是,打破房价快速上涨的预期,是让大家少买、不是让大家不买。

大家本来,就没几个人愿意背上几百万的负债,都想好吃好喝,买车旅游出国玩。

是害怕房价继续上涨,再不买,后面买不起,才被迫跟进入场的。

现在呢?

锤过头了。

房价没稳住,很多城市开始往下跌,大家有了这个心理预期,总觉得再等等,能买到更便宜的。

那还买个毛。

懂宏观经济的,都知道,整体经济分为三个大部门:

操盘手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

一个部门的支出,就是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钱就是这么运转的。

居民部门买的房子支出,就是房地产商的收入,房地产商有了收入,去找操盘手部门买地。

操盘手卖地有了收入,就会购买劳动力、组织生产,给体制内的家伙发工资,建学校、修路、修各种基础设施。

现在预期变了,居民部门只愿意储蓄,不愿意支出,不原因加杠杆,这个游戏,就卡住了。

链条传导,很多人工资都没了。


3


当初挥动大锤的人,可能没想过,这样的大锤,把自己工资条,都给锤没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有作用力,就一定会有反作用力

这一条定理,在物理学上有意义,在经济学上也有意义,而施害者本身,因为傲慢,忘记了自己也是经济的一部分。

不是凌驾在经济之上的。

每一个有了凌驾市场、凌驾在经济规律之上的家伙,最后都被市场里、广大沉默的玩家,默默的抛弃了。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经济领域,屡屡上演

我出了钱,出了力,你还不让我赚钱,那我就躺平。

惹不起,肯定躲的起。

在一些经济大师的作品里,尤其是研究宏观经济圣杯——大衰退的作品里,有各种解释衰退原因。

但有一条逻辑最清晰:

资产负债表衰退

房价不涨、甚至还下跌,就是居民端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你不可能奢望,对方一边负债累累,一边继续加杠杆,继续给你输送利益。

同样的逻辑,放在股票、基金里,也是一样。

你不可能一边挥着镰刀,肆意收割,把韭菜根都割到土里了,还希望韭菜能长的再高、再密一些。

涸泽而渔,是不对的。

一个社会里,底层的人,对实现阶级攀越、变成有钱人、变成中产、实现用钱赚钱的人,充满仇视。

是可以理解的。

但社会里, 拥有话语权、拥有合法伤害权的精英 ,也刻意迎合这种思潮,对赚到钱的人不客气,甚至仇视。

就不可理解了。

因为游戏规则,是你设计的,对方在你设计的游戏里,赚钱了,崛起了,你却不给鼓励,反而骂骂咧咧的。

那你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什么?

到底想不想让大家来玩你设计的游戏?

想不想大家赢这个游戏?

如果不想让大家玩,不想让大家赢,你就不用设计这么复杂的游戏,太费劲了。

直接抢,还能提高效率

不用拧巴了。

这个逻辑,在很多大公司,一些高管都有这个臭毛病。

一方面,觉得自己公司业绩压力大、增长乏力,很难完成KPI,想出台政策让利,刺激员工、经销商多做生意。

另一方面,真正有意愿、有能力,能把政策用好,能趁机把业绩做大的员工、经销商,又被挑战你是不是占了公司的便宜?

这种心态,也很拧巴。

如果克服不了这种心态,不尽快出台政策,打破衰退螺旋,一旦长时间形成衰退预期,都躺平。

再想复苏,得额外多花十倍力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很多公司的业务,打的也是一种士气。

组织管理者,心态要健康,不能猥琐

至于有一些人,写到操盘手没把KPI弄好,是因为有了其他的打算和想法,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这种大旗党,就是完全意淫的。

搞砸了,就是搞砸了,没完成KPI就是没完成,要认,不要装B,更不要故弄玄虚。

关注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星球,第三期了,为感谢之前各位星友的厚爱和支持,特推出优惠券:

保存下方海报,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可以优惠365元

新人优惠券:

感谢各位支持,欢迎链接。


关注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星球推出4个项目: 微天使投资+达叔编辑部+脱单项目+达叔问答 ,5000个慢慢变富的人,每多100人,涨价100块。

加达叔,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