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马晓尙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引言:一篇“小作文”与被删除的市场真相
几天前,电商巨头京祭出“小作文”,字里行间充满正义凛然,直指竞争对手不缴“五险一金”,压榨底层劳动者。
正当流量狂欢之际,我的朋友古老板不合时宜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一篇从商业逻辑和经济学角度剖析其虚伪的批评文章。
接下来的剧情毫不意外,却令人脊背发凉。
京东没有选择公开辩论,也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自证清白,而是轻车熟路地挥舞起它早已习惯的“权力铁拳”:向平台投诉,乃至诉诸报警。
于是,那篇碍眼的批评文章,以及其中试图探讨的市场真相,应声倒地,被迅速删除,仿佛从未存在。
这场看似“商业纠纷”的闹剧,其核心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公关战,而是京在市场竞争中黔驴技穷时,赤裸裸地动用其畸形的权力优势,对不同声音进行的精准猎杀。
它撕开了温情脉脉的商业宣传画皮,露出了其傲慢、恐惧以及对健康市场规则的蔑视。
当企业巨头可以用非市场的权力手段,轻易堵塞批评的出口,我们离一个真正有活力、有底线的市场经济,还有多远?
一、京东的“铁拳”逻辑:市场失势,民粹补位
古老板的文章,击中的恰是京东战略与价值观的深层病灶:
* “五险一金”的道德绑架,一场廉价的民粹表演
京东声称“保护劳动者”,却将复杂的用工模式、平台责任、行业困境简化为对竞争对手的“道德审判”。
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借用底层困境和公众朴素情感,将商业竞争偷换概念为“黑心资本家”与“良心企业家”的二元对立。
他们高喊为骑手争取社保,却对自身的问题闭口不谈。这种选择性失明和利用民粹情绪作为商业武器的行为,本质是对社会公平议题的犬儒式消费。
当企业不再以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而是试图通过贩卖道德优越感和挑动阶级对立来打击对手,这标志着其商业模式的末路狂奔。
* 企业家精神的“民粹化”变异
刘强东近期抛出的“国企统一分配消费品”等奇谈怪论,更是令人错愕。
这哪里是具有现代经济学素养的企业家言论?这分明是历史的幽灵在游荡,是对改革开放基本共识的公然挑战,是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彻底否定。
这种对反智思潮的迎合,对计划经济残梦的招魂,绝非仅仅是口无遮拦的“真性情”,而是企业家精神向政治投机和民粹领袖身份的危险异化。
当引领创新的力量转身拥抱落后和封闭,这是整个商业生态的悲哀。
* 战略的迷失与价值观的扭曲
从强制推行饱受争议的“AI化”,到东施效颦地模仿“胖东来”却在薪酬上大打折扣,京东在“狼性回归”的口号下展现的,恰恰是内部管理的混乱、战略焦点的模糊以及价值判断的错位。
员工的怨声载道、净利润率的挣扎,无不印证其经营策略已陷入悖论。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经营,最终导致的是组织的内耗与效率的低下。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当企业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无法通过创新、效率和用户体验构建优势,便会本能地寻求非市场的庇护。
权力寻租、操纵舆论、甚至直接通过投诉删帖来清除异己,成为其维持表面优势、掩盖内部问题的“救命稻草”。
二、毒性言论的蔓延与社会共识的侵蚀
刘强东的近期言论及巨头封杀批评的行为,其危害远超商业范畴,它正在对社会认知和市场环境产生系统性的毒化作用:
将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单化、情绪化,用“资本作恶”的道德大棒取代理性的经济分析。
例如,避谈平台模式下劳动关系的复杂性,直接将“不交社保”与“压榨”划等号,同时对自己算法的视而不见。
这种话术与那些通过污名化国际贸易、煽动民族情绪以保护落后产业的政客别无二致,是在商业领域复制民粹主义的排外和封闭逻辑。
而其鼓吹的“计划分配”设想,更是对人类社会在计划经济中付出惨痛代价后得出的基本经济学共识的公然挑战。
经济学早已证明,没有市场价格信号,任何中央计划都必然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人的福祉。
三、被权力遮蔽的真相: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市场文明?
京东的权力傲慢,迫使我们不得不重申一些被遗忘的市场经济常识:
* 消费者主权高于一切表演
无论打着多么冠冕堂皇的旗号,一个健康市场最终服务的是消费者。
京东声称保护中小商家,但其平台政策和佣金体系,是否真正利于消费者,而非变相扶持头部品牌,挤压生态?这需要公开透明的讨论,而非单方面的权力定义。
* 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
创新在于学习与超越,而
非排斥与封闭: 伟大的企业懂得站在巨人肩膀上,而非挖空心思想着排挤所有可能的竞争者和学习对象。
对开放合作的背叛,是走向平庸乃至衰败的开始。
真正成功的企业,如其核心在于尊重人性、理解规律,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产品。
古老板文章的价值,不在于其每一个论点是否绝对正确,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对巨头行为进行反思和拷问的机会。
在一个健康的生态中,不同声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当企业可以用权力轻易删除批评,市场的自我净化和纠错机制就被阉割,所有人都将为最终的失控买单。
将民族主义作为商业武器,固然可以在短期内煽动情绪、收割流量,但长期而言,这会毒害商业环境,扭曲竞争格局,并最终透支企业的社会信用。
真正的强大,来自于开放、公平和诚实的竞争,来自于对真理和规律的敬畏,而不是躲在“民粹”的旗帜下,行封杀之实。
结语:保卫批评的权利,就是保卫市场的未来
当京东挥舞删帖的权力铁拳,试图让批评的声音消失时,它们不仅在剥夺消费者对企业的审视,更在破坏整个市场经济的生态基础——那个由无数不同声音、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相互激荡、碰撞,最终形成共识和找到最优解的开放场域。
古老板的遭遇,是一个沉重的信号: 我们正在见证大企业借权力挤压理性空间的危险趋势。
刘强东或许该回想一下,他当年之所以能从竞争激烈的电商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赢得尊重和掌声,靠的是对市场规律的朴素敬畏,是披星戴月地构建物流体系,是咬牙坚持提升用户体验,而不是靠操纵舆论、玩弄民粹和挥舞权力大棒。
今天的京东,如果真想走出困境,实现所谓的“逆袭”,需要的不是更精致的表演和更具煽动性的民粹话术,而是重拾当年那种对自由竞争、对市场规则、对消费者发自内心的尊重。
保卫古老板们对某东的批评权,就是保卫我们对一个更健康、更透明、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的朴素期待!
欢迎大家关注古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