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进入高速通胀时代 #2021.10.5

Author: 道典日记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日本将进入高速通涨时代 #2021.10.5






一)永恒通缩


日本是“国际金融”的一个反例。

我讨厌日本,他几乎违背了货币学一切定理。



说起日本“经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恐怕是“永恒的通缩”。

几乎你看过的每一本日本书籍。

每一部日本影视剧。

每一个研究日本“宏观经济”的学者。


他们众口一词,标准的说法是:




你想一想,关于日本的一切,你听到的是不是 “永恒通缩论”


年轻人以丧为名。

这个国家没有希望了。因为“做任何生意”都挣不到钱,价格只会无限地往下跌。



我讨厌日本,因为这不符合“理论”。

什么是理论, 全球通涨论,才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理论。




二)全球通涨


目前,全世界都在“涨价,疯涨”。



202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崩了。

物价疯涨到,COSCO超市里面,居然已经没了厕纸。亚洲断货,美国不生产,到柜货也贵了很多。


欧洲涨疯了,印度涨疯了,沙特涨疯了,南韩涨疯了。

至于中国的“物价”,咳咳,不用我说---靠“猪肉指数”撑门面了。




和“万物疯涨”对应的,是 “房价新高”理论。

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的主要城市,大都会区域。

全世界房价都“已创新高”。


西海岸的湾区,硅谷。

东海岸的纽约,芝加哥,南开普敦。

伦敦,巴黎,新加坡,迪拜,甚至柏林。


中国境内的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合肥,重庆,香港。


我们视线之内,全世界所有的房价,都在“刚创新高”。

不是我们一家在涨。

是全世界都在涨,人类大趋势,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但是,在这一片 “全面新高” 的管弦中,却有一丝不和谐的嘈杂。



谁,谁,谁在看空房价。

于是,他们会举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房价崩盘”案例。


全人类文明史上,“楼市泡沫崩盘”, 一共只有三场例子。



“全面新高,只涨不跌”理论,之所以还不能公认。

因为还存在“三个反例”。


其中二个早已经复原,屡创新高。“亏时间不亏本金”,股市永远上十万点。

唯一“套牢”的,只剩一个日本。



日本的永恒通

日本“未 新高”。

使得理 论还 缺一角, 嘴者 有反例。

怎不让人如鲠在咽。




三)纸币通涨


为什么全地球楼市“全面新高”。

为什么Dow Jones指数,可以从1972年的1000点,一路涨到今天34000点。


真是因为,企业CEO人才精英。公司业务扩展了“三十四”倍么。

并不是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类”股, 几乎就没有增长 。典型类似麦当劳,迪士尼,可口可乐。


美国本土的市场,1972年时就有2.2亿人,现在大约3.3亿人。

你卖的是“糖水”, 按瓶数算 ,最多增长+50%,就到了人口天花板了。




绝大多数的企业业绩,无论是“盈利,股价”,还是“房租,房价”。

数以百倍计的升幅,主要来自于“纸币膨胀”。

以前5美分一瓶可乐,现在2美元。


1990年代,当我们谈论Trillion(万亿)时,我们说的是日元。

2008危机,谈论Trillion,我们说的是美元

---- 华尔街银行家



美联储一而再地提高“债务上限”,耶伦甚至喊出来了“不要再每次开会审议”。

美绿纸的信用,和厕纸无异。


随着“全球大通涨”,我们的物价,跟随着纸币“加零”膨胀。

正在秒速由“分”“元”,进化到“十元”。




按照粗略的估计,“发展中”国家,知名不具,其通涨的速度。大概是每年+12%,每六年+200%, 每二十年翻十倍。


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欧洲,其速度“慢一半”。

每年+6%, 每四十年翻十倍。


试想,在2001年的关头,“百万豪宅”还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时,Millionaire还是一个大词。

一套房子,就价值一百万。百万富翁简直不能想象。


而到了2021年, 每二十年翻十倍。

“千万豪宅”才是标准当量。

一百万买套房子,想也不用想。



20年过去了,全世界所有的货币,全部都加了一个零。

股价,楼价,以十倍为基数上涨。


此时此刻,全球居然还有一个“活化石”。

日本,标注着“ 永恒通缩 状态”。

物价不涨,现在不涨,以后也不会涨。



这种学术上的“离经叛道”,是最不能忍的。


MMT:美国白左发明的Modern Monetary Theory现代货币理论。




四)日本为何不涨


日本为何不涨价。

为什么全球货币贬值10倍,购买力除零。日本的“资产”,房价,物价,人力,爱薇,依然还不涨价?



这个问题的回答,目前的主流学界,“永恒通缩论”持有者, 基本在耍流氓, 指鹿为马。




日本不涨价的唯一原因,是“之前太贵了”。


太贵了,实实在在太贵了!


1990年代,有很多上海人,去日本打工。

哪怕是“魔都,帝都”这样顶级城市,依然躲去日本打黑工。


当时的口号,“黑工打三年,利息吃一辈子”。

祖辈中,不乏流传着,黑工三年,存款用麻袋装的传颂。



当时日本的平均收入,大约是500万日元/人,或折合5万美元,40万人民币。


相比之下,上海的人均工资,只有300元/月,4000元/年。

相差了一百倍。


“留洋”去日本,吃最大的苦,哪怕黑工,散工,零工,打三份工。


攒上100万RMB,回到国内,吃利息就是“人上人”。



1990年日本的房价,5000 0000日元一套。

按照300/月 RMB的收入,是不是天价。


很多人不学习“历史”,不重视历史。

1990年代的日本, 比中国贵100倍。


日本的“经济泡沫” 破灭,因为它实在太贵了 ,贵到无法维持。

人力比外国贵100倍,物价比外国贵100倍。


哪怕“出口导向型”,全力堆出口补贴。

也不能维持生产效率差100倍。




香港1997年时遭遇金融危机,房价瞬间崩盘。

当时无论换了多少经济学家,多少首脑,HK经济都无法拯救,都无法复活。


有分析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任何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在深圳河以北,以1/10的价格获得”。

同样的云吞面,你卖20HKD,深圳3 RMB,怎么可能不衰败。



而香港的复苏,一直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

直到“全球通涨”,全世界别的地方, 都涨起来了。


再对比“深圳河以北”,发现也没那么贵了。

别人翻了十倍,你原地不动。



TVB的老戏骨,余文乐,张智霖,月薪都只有40000 HKD。

而且极端敬业,刻苦,没有明星架子。

佘诗曼不香么。


渐渐地,“香港产出”也开始有性价比了。


同样的道理,从1990年始 “失去的三十年”,日本原地踏步。

外界的世界,天翻地覆,日新月异。


北京的房价,从2000元/平米,涨到了100000元/平米。

一套北京房子100万美元,相当于1亿日元。



北京的BAT员工,从300元/月,能请清北。

一路涨到现在“年薪百万,刚下飞机”。


你还觉得,拿400W日元的妹纸,是很高薪,高不可攀的深田恭子么。




五)日本的未来


日本的“30年不涨”,是因为他本来就“太贵”。

用了30年的时间,消化了近20倍的“泡沫”。


从天价一样贵,5000W日元一套日本房子;

渐渐不如北京一套老破小。



人类总是很“迟钝”的,99%的人,不思考大潮流的变化。


2021年了,三十年了, 日本的“溢价红利”,终于快吃完了。


再往以后走, 日本不会“永恒通缩” 。全世界涨,他也会跟着一起涨。

日本人要重新开始习惯,每七八年物价“翻翻”的滋味。


这无疑会彻底重塑,日本人的精神,社会结构,文化面貌。

包括资本市场,剧烈的价格“重估”,生态改变。


目前日本的国内,对“大通涨”未来,并没有准备。

包括利率,养老金体系,对储蓄的态度,国民心理/理论界都没有准备。


这意味着巨大的“套利”机会。

躬身入局,如果生活在日本,会有发财机会。


如果有人问,日本“坚持”永恒通缩,死活咬牙不涨价。

就是撑死了不涨,杠精钢筋可以么。


那也可以啊。

如果日本按照目前的“物价”再坚持十年,不涨,不跟随世界主流潮流废纸化。



再过几年,

还买什么“越南新娘”呢,东北亚的kawayi会摆拖鞋。




(知名不具,泠夜辉)



7月6日,我们开售的“Marketing不传之秘”,目前已录制完毕。购买用户,可以从链接观看。

时常1小时12分钟,以后都保持这个长度。

“买课”的朋友,如果有不懂和反馈,可以在链接中提出。我们会再补30分钟左右“答疑”。


课程一链接(视频已上线)


MKT 1收尾时,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 怎样降低成本。



在现有的科技下,所有人的科技水平是同级的。

你能做到的事,你的竞争对手也可以做到。


那么,“怎样降低成本”。

凭什么可以击败对手?



这一道未解之谜,想不通的永远想不通,因为它 “不合逻辑”,是一个悖论。

想破头也没用。答案在第二节课。


MKT 2,购买链接:


marketing产品介绍:见“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