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想组建一支两万人的中央禁军 #2022.8.23

Author: 道典日记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明末崇祯想组建一支两万人的中央禁军 #2022.8.23




一)无敌禁军


昨天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知乎帖子:《明末,崇祯如果想组建一支两万人的中央禁军,火绳枪数千支,大炮数百门,良马万匹,大概要花多少钱?》。

知乎,真是快乐之源啊。

zhihu.com/question/548245100/answer/2626201431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种帖子,外行看了,会觉得2W人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中国古代会战,动不动就是40万 VS 60万。

战场上多二万人,好像也没啥用啊。



但是内行看门道,这里面写的是“顶配”。

顶配的意思,人人都是钢甲硬弩,一人二马,三倍饷银,四倍仆从。


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这就是“铁军”。

你可以理解为, 纯步兵战场上,出现了一支装甲师。




象这种“顶级铁军”,一旦出现在战场上,就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对付“铁军”的唯一方式,是用无数无数的鱼腩部队,用血肉填;

填到他一点点失血,一点点疲惫,最后才能发狠啃下。


而“铁军”的战斗方式,是身边也带一群鱼腩部队。

遇见鱼腩,用鱼腩去扛。

然后对着敌方主军,直冲过去,这仗就赢了。


有“铁军”在,可以说战无不胜。

灭掉一支铁军,需要洒下天罗地网,然后足够吹很久很久。譬如某崮某某师,咳咳。




作者提《明末,崇祯如果想组建一支两万人的中央禁军,火绳枪数千支,大炮数百门,良马万匹,大概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意思就是, 崇祯需要多少银子 ,才可以翻盘。



电影《大明劫》,孙传庭带着大明军最后一支能打的部队,大约是5000人嫡系。

≈0.25支铁军。




作者计算的结果是:





二)无奈禁军


有趣的是,今天我在同一话题下,又看到 另一个 答主的贴子。写得很好,俺还转了朋友圈。


链接是:《明末,崇祯如果想组建一支两万人的中央禁军,火绳枪数千支,大炮数百门,良马万匹,大概要花多少钱?》
zhihu.com/question/548245100/answer/2639619949


他说兄弟啊,你提这个方案,是历史读得少了。

在正史中,崇祯的确 组织了 “正规顶配”的铁军,决定战场的力量。

而且组建了至少二次。




1)第一次,由著名的大汉奸“三藩” 孔有德、耿仲明 带领。问葡萄牙人购买了最先进的“红夷大炮”。



可是孔有德,走到山东莱州时,地方官员拒绝提供粮食。

全军战士,在冰雪中断食行军二天。


士兵偷吃了地主家的一只鸡(真的一只肯德基),地主的主子的主子,是个进士。

于是上达天听,文官哗然。层层“权贵”追责下来。



哪路勋贵,你都招惹不起 。孔有德手持最先进的“新军”,只能反了。

五千人横扫半个山东,天下反旗。


最后朝廷调集了二十万兵马,才把孔有德的“炮兵”压制下去。孔有德渡海,投奔皇太极,皇太极出城二十里迎接。



从此以后,满清有了“炮兵”。红夷大炮的威力,连北京的城墙都低档不住。

后世的南明,兵败如山倒。 南京,扬州,襄阳,历史上的“坚城重镇”,没一座可以固守。


多尔衮抓住“火炮优势”短暂的几十年,征服了汉地。

南明国祚极短,就因为朝廷不肯多给一只鸡。



2)同一年,崇祯大撒金银,重建朱元璋时期的“京营”。


大明初创之时,除了各路将领各自领兵,明太祖也自带一营,号称“京营”。

帅营向来为各营之首,编制人数战斗力,都是绝对第一。


300年后,京营塞满了权贵子弟,早已腐朽不堪。

崇祯掏出了自己珍贵储蓄,“重建京营”,妄图在首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预算给到位,编制给到位。

“重建京营”却失败了。

和唐昭宗遭遇一样




因为皇帝重建京营,他已经不会亲自下场,亲自拍着小伙子的肩膀,亲自打扫马厩。


他只能拍着兵部尚书的肩膀,“臣子,好好干,靠你了”。

兵部尚书,拍着兵部侍郎的肩膀。

兵部侍郎,拍着兵部员外郎的肩膀。

员外郎,拍着兵曹的肩膀。


皇帝已经不能 下基层 。他只能靠着“手下人”去干。

而手下这群人,从头到尾,一个个全烂了。



最终崇祯砸了200万两白银,整编的“京营”。每营:


朝廷发下来的饷银,一大半是“吃空饷”,被喝兵血的人贪污了。

剩下的位置,被羽林郎权贵子弟填满。

实际战斗力,四舍五入等于零。




三)肌体




知乎上一直有一个问题,“如果朱元璋穿越到崇祯身上,明朝有没有救”。


明朝的国力,其实是很强的。

中国这么大,全国的税收潜力,在1亿两白银以上。


多尔衮入驻北京城后,严苛税制。

仅仅“北直隶”的地盘,多尔衮每年就可以收到手1000万两白银。


靠北直隶的收入,才打完了“灭南明”的军费。



但崇祯的问题是什么,崇祯的 “税收汲取” 能力,已经瘫痪了。
北直隶最后二年,在崇祯的手里,上缴的税款不足10万两白银。数量级的差异。



除了税收汲取能力,崇祯“ 整编军队 ”的能力,也已经瘫痪了。

他再也没有能力,让 最英雄,最无畏 的战士,成为光荣的“羽林郎”。


皇帝再也没有能力,在马厩里,和每一位勇士一起担马粪。

他就没有办法识别“英雄”。



从崇祯紧锁深宫的那一刻起,“京营”就注定 遭权贵侵蚀 。各路周公子,都把自己的孩子塞进“羽林军”三代世袭,光鲜又体面。



除了“征税—募兵”,崇祯在用兵, “派遣地方” 这件事上,也烂透了。



“后勤”本来就是兵部的责任。

一支部队走到哪里,尤其是王牌部队,“粮草”一定要跟上。地方接待工作马虎不得。


部队有没有粮草,缺不缺弹药。

兵员伤亡有没有抚恤,拥军优属是否得到落实,国家的饷银能不能给够。

这些都是“兵部”的职责。



孔有德叛乱,因为他是“三藩”大汉奸,所有人都骂他不好。

其实孙元化心中,他又何尝不在吐槽。 “皇帝不差饿兵” ,不发工资,这是人干的事么。




崇祯面临的“外部威胁”,其实不算是很大。

只要有2万“铁军”,就可以和女真野战打平。如果有6 ~ 7万铁军,皇太极就要逃了。

大明疆域大,这并不是很大一笔钱。



崇祯的问题是,他的 “征税—募兵—后勤” ,三大系统,统统都已经崩溃。


而这三个系统,是什么时候“崩溃”的呢。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

我们讨论“崇祯铁军”,不应该把视角,放在松锦大战,萨尔许战役,潼关之战等。


我们应该问, “大明朝这些重要的器官,是什么时候僵死的”。



吏治败坏的重要性, 从来不为人重视。

很多时候,也缺乏关键事件,难以载入史书。


当明朝的皇帝,杀了一个又一个忠臣,做了一件又一件寒心。

整个国家,悄悄在太监,佞臣,锤神中,被蛀空了。



当一件制度不对,有碍国力,正人君子提出反对,往往不为人理解。

庸人会说,“哪怕破坏,国家也没事”。

一直要到崇祯十五年,征税征不到,花钱猛如虎,战力低如猫。
你才会想起来,当年劝你, 不要破坏 这些健全的机构。




四)结语


ZM打着哈欠说,“老板,你这写的,啥啥都啥,我快睡着了”。

“贷款都办不下来,大家快饿死了”


“呃,我是想说,前二天降息了0.15%,有些人指望,可以救回经济呢”。


有多少人关心过,金融系统指引,发生了什么。




(知名不具,泠夜辉)


更文,就是为了带海报。


我25日飞广州,为了准备廿七日活动。

团队让我24日(明天),加一场直播,公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