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是战乱冲突的根源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一战和奥斯曼帝国解体以前,巴勒斯坦地区是奥斯曼帝国的管辖范围,这片土地上本来就有很多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他们基本和平地共处, 便有冲突,那也是个体之间的产权纠葛, 并没 有大规模的 民族冲 突。
为什么 了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后,立即引起了群体性的冲突?
因为民族国家观念。
在君主制时代, 就没有巴以问题。
主的目的在于扩大占领区,增加他的税区的人口,由此增加他的掠夺对象,供自己骄奢淫逸、对外征服和豢养犬牙与同盟支持者,他的对外征服道路,一方面受到资金的约束,征太多的税会让民众揭竿而起,因此必须征敛有度;二受另一君主的制约,他的扩张步伐在另一更加强大的君主面前停下脚步。
这时候一个君主控制较大疆域,各民族的人口都是他的税金提供者,都是受压迫的对象,维持疆域内的稳定和秩序对他是有益的。谁要挑起事端,他就会镇压,所以各民族之间反倒是基本和平的。即便他本来是异族统治,他也压迫有度,不会斩尽杀绝。都杀了,谁给他纳税?激起反抗了自己位子就不稳。
君主为了省钱、省兵士、省战马,还会通过联姻的方式共享利益。这时候,两个国家变成一个君主了,还打什么? 即便打,也打得有限,讲战术,讲不战而屈人之兵,讲尽快媾和,总之就是讲成本。
那时候平民与君主、贵族,是泾渭分明的,剥削者与被剥削者是很容易识别的。 君主和贵族打仗,平民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盘都是你们的,税金都是你们的,关我何事呢?
所以英法之间前前后后打了几百年,但是你看英法民众之间,该咋样还咋样,谁来当国王,无所谓,反正都要纳税。英格兰来一个汉诺威王朝,英格兰人没啥丧权辱国的感觉,他们还觉得说不定可以少交点税更好。
双方的君主、贵族和军队,也都承认一个原则,打仗是国王和贵族的事,平民在战争中是中立的,不能伤害平民。
正因为国家是君主和贵族的,所以割地求和的事情也频频发生,君主国家的领土疆域不断变化。因为君主的首要利益很清楚,能继续当这个君主最重要,犯不着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把命搭进去。
而对于平民,哪块土地被割让出去了,更是跟自己没有毛线关系。平民管它属于哪个君主国家呢,只要拥有自己的产权,就心满意足。绝对不会出现平民为了丧失领土而捶胸顿足血脉贲张大喊卖国求荣这种事情, 那领土本来就是人家的, 爱割不割。
民族国家观念兴起以后,整个事态发生了大反转。
巴以问题的根源,就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打击奥斯曼帝国,拉拢当时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搞民族独立运动,承诺让他们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自决”成为那时的政治正确。于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同样利用这种观念,要求成立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如果说,这些犹太人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要求自决,或者社区自治,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或者在无主之地按照先占原则组建一个自己的国家,也没有什么问题。英国人还曾经想让他们去非洲的乌干达,被他们拒绝了,他们就是要回到巴勒斯坦这块“流着奶和蜜之地”,在那里组建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
犹太人为此还和英国殖民政府发生了多次冲突,那些冲突实际上都有恐怖主义的性质。
后来的事情就是贝尔福宣言和联合国181号决议,犹太人的民族国家以色列成立了。这就为此后的民族冲突置入了因子埋下了炸弹。在这期间,发生了针对阿拉伯人的大屠杀和驱逐事件,阿拉伯人一部分留下来成为以色列国民,另一大部分流离失所,财产被没收交给了犹太人。 随后紧接着 ,第一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独立战争 爆发,再后来,就是旷日持久的民族冲突,直到今天。
很奇怪不是吗?大规模的阿以民族冲突,始于以色列建立民族国家,而且周边也是阿拉伯民族国家。
因为民族主义这个集体主义思维被注入了所有人的头脑中,“我们是一个民族”,人们认为一个民族之间是利益共同体,民族国家的利益跟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
通过民主制度的实施,开放权力的准入通道,第一,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当然要对国家承担义务。第二,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公共决策,也就是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得到利益。第三,让民族国家的支持者变多,反对者变少。
这时候,每个人对国家负有义务,国家也承担了照顾每个人的责任。一个人是可以从国家这里获得福利的,因此必然要排外,防止他人来分享自己的利益。福利国家的观念代替了自由放任的哲学国界无法逾越,无法用脚投票,国家作用凸显。扩 大领土,而不是对外自由交换,对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成员 的确是有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外国领土变成自己的领土。
由于民主制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向上授权的制度,就是通过投票和民意,向国家授予各种权力,所以既然你们都是国家的主人,都要享受国家的照顾,所以征税权被大大扩展。现代民主国家的征税权力和国家收入,令古代的君主望尘莫及。
每个人都有保卫国家的职责,因此强制兵役制度出台,所有人都是国家的雇佣兵,随时要准备接受调遣杀人或者被杀。
福利无法满足,对外征服需要资金,征税引起反抗,因此垄断印钞权,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源源不断地为福利国家和战争提供资金,其实就是将所有人的财富洗劫一空。 理论上,不到 国民财富耗尽、货币制度 崩溃 引发 内乱,战争就不会停止。
既有钱、又有廉价的兵源、还有通胀这种大杀器,每个人的利益都与国家息息相关,民族国家取得了空前的动员和战争能力。
既然 自己民族的利益 必须 抢夺地盘、 伤害另一民族的利益为 手段, 对方的人员、财 就是 支撑其 续对抗的基础, 那么 打仗就不要讲什么文明了, 必须以 消灭 对方的有生力量 ,摧毁对方的一切财富为目标。 所以 现代战争 要实行炸毁基础设施、 无差别 攻击平民等焦土 战术, 争就从过去 君主时代的 有限战争变成了全面毁灭性战争。
既然国家是每个人的,所以温和派是 讨人嫌的, 动辄媾和有辱“ 割地求和 ,更是 卖国贼 和民族败类。哪个政客要是敢流露出退让的姿态,自己位子就坐不住, 所以 越是激进强硬的言论,越能表现自己爱国,越 能赢得支 持。
结果就是,将所有人送上战场;而即便不支持战争的,也必须接受征召入伍,或者没有入伍直接保卫国家,也必须通过纳税、通过通胀被窃取的财产,无可奈何地支持战争。
到这里我们已经发现,民族国家观念诱发了政客和民众好战的情绪, 为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资源支持; 理性温和的思维在政客的短期选票利益面前必须让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的观念,让战争变得更具破坏力和更加恐怖,战事被无限扩大化。
民主制度模糊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界限,有一类人,永远处于税金消费者的剥削阶级地 位,他 们就是政客。 即便在民主国家下, 政客的利益与 全体国民的利益 并不一致 他的首要考量不是别的,就是巩固自己的位子; 而大家既然那么 支持 对外强硬, 那你就上战场吧
打赢了,政客受益,可以赢得选举利益,吹嘘自己的文治武功,坐稳自己的位子;打输了,也不要紧,政客又不用亲自去送死,他甚至从输中可以 得到更多利益:那是因为你们支持不够,需要更多的外部援助。大家都看到了,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与伊朗外交部长见面了,哈尼亚在哪儿呢?在卡塔尔,他根本就不在加沙!
这个过程中永远受伤害的是谁呢?双方平民。要么给钱,要么给命。
改变这个现状的方案,其实是现成的,就看民众是否支持。那就是 民众(注意不是民族)自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无限脱离原则。同时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国家多了, 提供了竞争机制,让民众有了用脚投票的权利,并有利于形成均势,减少冲突和伤亡的烈度。而自由贸易政策,是和平的压舱石,如果贸易自由, 内有多少民 有多少个国家,国界线在哪里,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这才是消除战争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