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

Author: 先知书店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李约瑟之问”—— 为什么中国古代技术 很发达 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韦伯、伊懋可等 学者 也发出过 类似 追问 ,爱因斯坦、罗素、杨振宁 等思 想家 试图回答这些追问。

总结起来,大概有四个原因。 审视这四点,不仅 助于 我们 理解中 西文明的异同 ,更有助于我们深入 理解科学 实质。



-1-

观念上是不求真的

科学首先是一种求真的态度。 真、善、美的三个追求,“真”始终被西方人放在第一位,且贯穿整个西方历史。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就相信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存在真理的,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发现真理。所以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

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动力,使得泰勒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敢于跳出迷信和巫术, 创建出最早的科学; 使得伽利略、牛顿,坚持探索宇宙的“终极真理”; 也使马斯克执着于追寻“走出地球“的可能。

反观传统中国,始终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占据主流的观念,一直是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完善自我。 相比于真,善和美才是国人的最高追求。
因此国人被教导,智慧的内容不是理智的知识,智慧的功能不是增加物质财富。 比如道家认为,物质财富只能带来人心的混乱; 儒家认为,社会的道德和谐至关重要; 佛家更是认为,心灵安定逃出轮回,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冯友兰先生的结论可谓精辟: “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在一切哲学中,中国哲学是最讲人伦日用的。”



-2-

思维上是不重理性的

科学的实质,是一套讲究逻辑、实验和定量的方法论或思维模式,其核心是理性。

这套思维源自西方:古希腊的形式演绎逻辑、中世纪的实验方法论,以及17世纪科学革命的数学定量化表达。

▲中世纪实验室
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始终是直觉、体验、类比和象征占据主流,感性强而理性弱。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中国有最早的彗星、新星、太阳黑子记录,但中国天文学本质上就是天空博物学、星象解码学、天文解释学。

▲钦天监观象台

国人从这些星相、属相、时辰、星座中得到的,是各种“占卜之术”。将其和命运、财富、吉凶无逻辑的联系起来。
在中国人眼里,人与大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自然并不独立于个人存在。这种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是一种用混沌目光审视世界的原始思维。 古代中国有无数的科技发明,但从未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把复杂混乱的经验梳理为抽象理论,再用数学表达出来。

所以爱因斯坦说:现代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实验验证为基础的,但中国没有走这样的路。



-3-

文化制度上是不自由的

科学诞生的一个客观条件,是个人自由。 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文化制度,是一切发展的必要土壤,科学更是如此。 不自由毋宁死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可以说,自由始终是西方文明中最重要的价值追求。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惊奇和闲暇。 正是自由状态下的无功利心,科学家才有可能沉下心来,为了求知而求知。

正是为了捍卫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面对强权,才有可能不屈不挠,将科学火炬传递下去。 反观传统中国,无论是先秦,还是秦汉以来的大一统帝国,个人自由从来不是中国文化的重点, “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功利性追求,一直占据主导。

随着隋唐科举制的兴起,中国人的求知路径就被儒学经典框定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了中国人求学、求知的唯一目标。

就连严复这样的西学大师,都因为没有功名,而饱尝艰辛和羞辱。严复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在当代很多青年看来,考公更是“人生意义”,人格独立、思想自由都无足轻重。


-4-

地理上是封闭的

现代科学诞生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充分的交流。 没有交流带来的思想市场,人只会走向闭目塞听、偏执呆板。

思想家休谟说,最有利于提高教养和学问的,就是若干邻近而独立的国家,通过贸易联合在一起。

在邦国林立、贸易频繁的欧洲,经济、思想的沟通往来,是生活的必须和常态。

一个地区的新发现,很快就能传遍欧洲。一个科学天才,总是能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而不是自己重新发明车轮。 英国牛顿伟大成就,离不开波兰的哥白尼,德国的开普勒,意大利的伽利略的贡献……

反观中国,两千多年的秦制大一统,扼杀了所有的地方活力和民间自由,不可能产生公平、自由的思想市场。 在地理上,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的东亚一角,周遭都是野蛮的游牧民族,没有能够匹敌的交流和贸易对象。

里里外外都缺少刺激与竞争,使中国严重缺乏科学进步的动力。 直至今日,很多地区仍在使用晚清时的农耕技术。


综上所述,科学是一种反常识、反本能,超脱了功利的精神追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发明。

从演化与宏观的视角来看,科学本身是个意外,没有科学才是人类的常态。全世界除了欧洲,都没有诞生现代科学。

可见, 要想真正回答“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科学”,就必须先思考“为什么只有欧洲产生了科学”。

阅读科学史,就是理解、解释这一重大命题的最佳途径,也是一个现代人真正打破中西、学科壁垒,掌握现代思维的必经历程。

遗憾的是市面上的科学史读物,大多是迎合人们猎奇、消遣的碎片化著作,既缺少知识性,又缺少收藏价值。因此 一套权威、系统、全面的科学史著作,就更显弥足珍贵,物超所值。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 读懂科学史四书(含独家、签名): 《剑桥科学史》(独家)、 《科学的历程》(签名)、 《什么是科学》、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书书从简单 到复杂, 从入门到进阶,从实验到哲学,视角贯通中西,是一套读懂懂科学本质、 历史、方向,提升科学思维和素 养的绝佳套装。 感兴趣的书友,点击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