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小钱是挣大钱的阶梯

Author: 挨踢的牛魔王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题图由我厂AI生成

挣小钱是挣大钱的阶梯



最近房圈的心理压力很大啊。

一些前面非常激进的,现在都开始卖房了。

如果你看好楼市,但是现在又要卖房,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你撑不住了。

否则,你卖房干什么呢?

现在又不是楼市的高点,现在卖,也卖不出太好的价格。

你又看好楼市,卖了,将来又要再买,岂不麻烦?

本来,从去年 9.26 开始,一夜掉头,形势是非常好的。

深圳、杭州、上海、成都、北京 这几个城市的热度都非常高,地王频出。

只要加大火力,积蓄力量,楼市完全可以慢慢沸腾起来。

行情绝对是喷薄而出的。

但是自从9.26开始,到现在,已经快到今年5月份了。

居然一个大的政策都没有出。

就好像你烧水一样,烧着烧着,开始冒热气了。

继续烧,水就慢慢开始沸腾,这就烧开了,结果刚冒热气,你就把柴火撤掉了。

再不出政策,深圳、杭州、上海、成都、北京 这几个城市的热度,就要慢慢开始凉了。

把柴火撤掉,那后面要烧开,就需要更多的柴火。

这么搞,神仙也没有办法啊。

我前面的讲的垃圾时间、添油战术,真是一点也没说错。

但是这都是表面现象,一些在水底的信号,很少人注意。

从2024年1月5日开始,到2025年3月5日,14个月,审批过的保交楼资金已经达到了6万亿。

我们对比一下,2015-2019上一波行情,也才审批了3.65万亿。

工作还是在做,只是需要一个过程,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我们的策略,就是先小规模搞搞,每年搞个一套两套的,不大搞。

从现在回头看,我们2年前开始做AI,真是太明智了。

有人说AI是吹牛,赚小钱,那是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最近最值得关注的新闻,就是抖音公布了自己那个 双塔模型 的推荐算法。

这是抖音最核心的东西,也是美国要强买tiktok的原因。

因为美国人也搞不出来。

很多人以前瞎猜这个算法是怎么运作的,都是错的。

这玩意,就是基于上一波AI,就是深度学习做的啊。

抖音,难道不是超级应用么?难道不够实用么?难道不赚钱么?

AI,又不是非要搞一个终结者、西部世界中的德妹,才叫智能。

只要能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就可以了。

张一鸣也是在很多小项目里面慢慢才试出这个算法的。

他不赚小钱,怎么会赚到抖音这个大钱?


我看我群里,有人在讨论,说自己搞AI,拿一台破电脑,一年能搞10来万,言外之意就是挣的少,挣的小钱。
但是挣大钱的机会是怎么来的?
并不是凭空来的。

挣小钱,就是牵牛的那根牛绳子。
挣大钱,就是靠挣小钱的那根牛绳子牵出来的。

挣小钱,你可以积累技术,慢慢把技术学会了,搞熟练了,能踩的坑都踩了。
也就有了挣大钱的基础。
你啥技术都没有,一上来就想挣大钱,那个技术你都拿不下来,多半失败。
一个小的技术问题,可能在小项目上卡你几个月,损失也少。
在大项目上,卡你几个月,就完了。

比如说罗永浩,如果他在做手机之前,能做几个相关的硬件,做几个相对小的项目,比如mp3,加湿器,台灯等等。
把整个从营销到生产的过程摸熟练,搞手机成功率就大很多,不至于失败。
他之前又没有搞硬件的经验,只能说当时那个形势,已经没时间给他做小项目的时间了,再不搞手机,时机就错过了。

但是他说喜欢消费数码产品,那一开始就应该搞几个小项目,等做手机的机会成熟。

挣小钱,你可以锻炼队伍。
你的骨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你在做小项目的过程中,队伍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做,在那里等着,就算你开高薪,很多人也不来,来了也觉得没前途,要走。
你需要有一个事情给大家做,否则队伍就散了。
在做事的过程中,大家慢慢就磨合了,谁擅长哪个方面,什么脾气秉性,就都了解了。
到了挣大钱的时候,就不至于说散摊子。

挣小钱,你成功几个,就有成功案例了。
就容易获得人脉,获得曝光,才可能有更大的机会落到你头上。
就像王宝强,最开始演的《盲井》并不是一个商业片,报酬也不高。
但是他演的不错,慢慢就被大导演注意到了,再演演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也是个配角,名气更大。
再往后,自己组队搞电影,就有人看好 ,有人投资了。

机会是这么来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就是说你挣小钱的时候,就带着这个目的,而不是满足于挣那点小钱。
我看项目,也是这样的,能带来后续更多发展的,利润低点也做。
临时一个项目,市场空间有限,回报高,也宁可不做。

原则上,确实是低于20%回报率的项目就不要做。

但是高于20%的项目,也不是凭空来的。

这个道理,在楼市也一样。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