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全球贸易体系的实用方法

Author: 帕特里克-巴伦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指出,美国很可能因其非法扣押他国资产的行为以及对美元购买力的持续削弱,逐渐被排除在全球贸易体系之外。我的初衷是建议美国政府采取行动,向贸易伙伴证明其既不会掠夺他国外汇储备,也不会放任美元贬值。
当时提出的核心方案是让美国重回金本位制,并做出两项关键调整:一是将黄金储备转移至中立国(例如瑞士)以实现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二是将国际贸易结算系统SWIFT也迁移至中立国管辖。
尽管这两项措施能挽救美元地位与全球美元结算体系,但现实层面它们几乎不可能实现。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破局?相比转移黄金储备,将SWIFT移交瑞士等中立方或许更容易被美国政客接受。但若连这一步都做不到,我们就需要另辟蹊径——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让贸易伙伴相信,美国会用价值稳定的货币支付进口商品?
黄金结算:国际贸易的解药
答案或许是彻底抛开美元,直接用黄金结算——即在国际贸易中重启金本位。这一设想与经济学家阿拉斯代尔·麦克劳德(Alasdair Macleod)的提议不谋而合。虽然金砖国家曾讨论使用包含部分黄金的货币篮子结算,但麦克劳德认为这种方案既不实用也不稳定。他提出更简洁的机制(经其授权直接引用):

我建议金砖国家成立独立的货币发行机构,成员国将黄金存入该机构后,可基于牛顿提出的40%黄金储备原则,获得相当于存入量250%的黄金信用凭证。例如,存入100吨黄金的央行将获得250吨黄金价值的信用额度。


这种信用可作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商业银行则以此为基础发行新货币体系的信贷,从而确保银行体系发行的货币价值稳定。


该机制专为国际贸易结算设计,并不取代各国货币,但各国可选择将本币与黄金信用以固定汇率挂钩。


具体操作上,可在瑞士设立黄金储备库与黄金银行。各金砖国家根据预估的贸易逆差额,存入相应黄金。每日结算时,逆差国账户被扣除黄金,顺差国则获得黄金信用。若一国持续逆差导致黄金储备不足,就必须增补黄金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例如加息以抑制过度消费)。整个过程由市场机制驱动,无需他国施压。
结算体系的层级逻辑
这套机制本质上是将银行间的日常结算逻辑升级到国际层面。例如商业银行每日通过美联储账户结算支票:支取资金时账户扣减,存入资金时账户增加。若某银行长期透支,就必须变卖资产(如国债)或向同业拆借来补足准备金。同理,国际黄金结算体系通过市场化约束,倒逼逆差国调整经济政策。
这种分层结算结构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所有经济行为最终可分解为个体的理性选择:

简言之,国际贸易本质是无数个体交易的集合,国际结算只是这些交易的汇总结果。
黄金结算的连锁效应
若全球重启黄金贸易结算体系,将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主动加入该体系,而非用关税制裁胁迫他国使用美元。霸凌手段或许短期有效,却会加速美元体系的崩塌。从长远看,美国经济无法承受被排除在全球贸易体系之外的代价——加入基于黄金的国际结算系统,才是维持繁荣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