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你就试试去“压榨”员工!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南方周末和凤凰网,都发了一篇文章,针对网红咖啡厅员工与顾客冲突这件事发表评论,整个评论,都指向一这个词——压榨员工。
说实话,中国媒体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没有经历过经济学训练,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真实的商业世界,全部是凭想象和道德感在写文章。
这是中国观念败坏的起点,这些媒体写手,正在推动劳资对立,他们不知道,他们正在传播一种最坏的思想,那就是“剥削论”。
纯经济学并不只是主张什么,而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并非一定持有某一种政治主张,他只是人们看清这个世界运行规律的一个方法。
有人说,压榨员工有什么难的,把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就是了。
这个回答,正如一个笑话所说,如何把一头大象关进冰箱,他的回答是,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不就行了吗?
如果你可以把一个人当作两个人用,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办企业?
难道办企业门槛很高吗?租个20平米办公室1000块就够了,就有几个办公位了,然后让他们从早到晚干到精疲力尽,然后你就赚钱了。
你不会几千块写字楼租金、千把块招聘网站费用掏不出来吧。
这些人看不清真实的世界,情绪蒙蔽了他们的心智,他们把商业运营理解为把大象关进冰箱门这么简单。
哪怕他干上一天企业,就会明白,你还想”压榨“员工?你想得美!
企业付出巨大的招聘成本(付费到招聘网站招聘,然后请专职人员面试,然后付出成本培训员工)后,员工们就会乖乖受你”压榨“吗?
以服务业为例,中国服务行业,一年内员工的平均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一些普通餐饮企业,有时面临100%的流失率,即一年内员工换了一个遍。
制造业员工平均流失率高达15%以上,小厂的平均流失率高达30%以上。
大部分制造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已经有十几年以上了。
就连号称福利很好的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员工流失率都高达20%以上。他不得不号召全体员工来帮忙招聘,招聘一个奖励几千块。
你不要忘记了,人是一种长了腿的动物,他有自主意识,他会思考,会选择,他不是一架机器!
你还想招一个员工以后,就把一个人当作两个人用?你做梦去吧。
如果一个老板告诉你,我招你过来,就是低工资,就是高强度工作,就是全年无休,疯狂工作,对面的员工会把你当傻逼看的。
应聘者会马上起身离开,然后给你一个白眼,嘴里不出声地说出三个字,”神经病“!
员工就是你的供应商,他供应的是他的劳动力,他与你楼下的小卖部老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个是卖劳动力,一个是卖商品供给服务。
你想让小卖部老板半夜给你送货,还不赚你钱,你想什么呢?
他们在这件事上持有双重标准,他们将小卖部老板、电商平台当作资本,认为他们赚了自己的钱,是压榨了自己,同时又认为自己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吃了大亏,被老板给压榨了。
你明明就是一个企业的供应商,企业希望你辛苦工作,给你开出一份价码,你要不要接下这个活,是你自己要考虑的事。
你可以嫌他低,你可以嫌工作辛苦,你可以讨价还价,你也可以推门而去。
我做广告咨询业务多年,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客户就是只愿意给我报一个极低的价格,那怎么办?不接不就行了?
有些客户愿意给高价,但要求高,改动多,动不动要我加班,甚至熬通宵,以保证按时交付,但我开心得很,因为价格高,有利可图。
接不接单,是我自己可以选择的事,他怎么能”压榨“”到我呢?
他与企业家的关系,与宁德时代与小米的关系一样,你会认为小米压榨了宁德时代吗?雷军肯定天天试图压宁德时代的价,不控制成本,怎么能赚钱?
同样,劳动力的价格,老板决定不了,也是市场决定的。
天天扯“压榨”这些词的人,如果他们一旦做上老板,就明白了,大多数老板辛苦一年下来的结果是,一分钱不赚,或是亏损,但员工工资一分都不能少。
作为供应商,员工会说,你的亏损关我屁事,用我一分劳动力都要付一份的工资。
哀叹一年下来为员工打工,为政府打工的老板多如牛毛。如果能轻松“压榨”员工,那他们怎么可能亏损呢?
要知道三年内关门破产的初创中小企业,占比达到80%。
如果你想做一个“压榨”员工的企业,那么,你去办一家这样的企业嘛 ,可惜,大多数这类道德家,只是嘴炮,从来不敢行动。
那些天天指责企业“压榨”员工的企业,你也可以去开一家企业,让员工从不加班、工作轻松,你试试看,你能不能赚钱?
因为对企业效率有要求的,不是企业家,是消费者。消费者会把市场中那些效率不高、成本高昂的企业淘汰出市场。
在广东很多地方的小卖部,一包烟都给你送上门,如此辛苦,晚上开店到12点,早上六点就开门了,一个月也仅能赚到万把块钱,谁“压榨”他们了?
这个世界上,观念之混乱,往往出在一些名词上。“压榨”这个词,是一种情绪,而不是客观的事实。
客观的事实是,不管是供应商与企业,员工与老板,小卖部老板和你,他们都是一样的关系,都是市场中自主交易的合作伙伴,他们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
将这种关系搞一个腐败名词——压榨,不过是剥削论在现代舆论中的翻版。
不得不说,南周和凤凰网的编辑,都是这种观念的拥趸。
为什么我说秦晖将“剥削论”深深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大脑,看看这些媒体人的胡说八道就明白了,他们其实都是秦晖的拥趸。
有时,是很绝望的,甚至有读者看了我很长时间的文章,至今理解不了,市场中人人利益为什么是一致的?为什么资本家没有剥削员工?为什么交易是双赢的?大多数之所以不接受,是基于自己的短期利益
从长远来说,社会的现状由观念传播者决定,由大多数人的观念决定,如果“压榨”这样的词,天天出现在媒体上,那么,历史上的灾难会再一次重演。
已更新书籍:米塞斯《奥派六课》,米塞斯《民族、国家与经济》,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正在更新,图洛克《官僚体制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