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死亡。。

Author: 达叔一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这是达叔的第1266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奶牛已经死了。。

探讨在既定的局面下,无论这个奶牛是被他人杀掉的,还是被自己杀掉的。

既然已经死了,剩下的事,该怎么办。

能怎么办。

达叔的账号,是日更3000字,专注于从事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的账号。

每天的内容,文章、视频、直播,几乎都是对当天思考的复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Part1 投资性死亡

死在哪里

达叔的口号是,慢慢变富。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出现这个词,变成固定格式的标配。

原来提出的人是谁?

巴菲特。

价值投资流派的老爷子,1930年出生,已经90多岁了。

他的搭档,芒格已经挂了,再过一些年,巴菲特也会挂。

而慢慢变富的这个词,达叔骨子里非常认可,如果坚持长期说,每天说,再过10年、20年。

你在网上搜,慢慢变富,可能第一排出来的内容,就是达叔的账号。

现在你在微信里搜达叔,主要出来的人。

一个,是达叔我这个账号;

另一个,是香港的喜剧演员吴孟达。

但吴孟达,2021年2月,也去世了。

能记得吴孟达的人,主要都集中在70后、80后,还有一点90后。

至于00后这代人,知道吴孟达的人,就没多少了。

达叔坚持创作,10年、20年后,你再搜达叔,可能出现的都是我这个账号和这张脸。

你只看到重复,却没看到达叔是在投资。

站在时间维度,一口气准备干十年、二十年,不断输出,不断重复。

占领“达叔”;

占领“慢慢变富”;

占领“信任前置”;

占领“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

占领“给有资源的人,提供变现的工具”;

占领“链接一个个具体的人,做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赚一个个具体的钱”。

这些口号,几乎都是达叔自己深度思考,结合自己的能力圈,提出的差异化、个性化口号。

具有独占性。

然后,长期耕耘,对无形资产的投资。

微信的口号是: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但微信没有给你说,后半句:

有品牌,就会有品牌联想,就会有品牌诉求。

那你的品牌联想,品牌诉求是什么?

找到它,然后长期投资。

在星球里,有人问一些股市、楼市、投资的话题,达叔做了一些深度的分析。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陷入投资性死亡?

1,只听别人吹收益率,完全分不清底层资产是什么,就敢往里投;

2,分不清别人给你讲的人,和你的利益,是否是一致;

3、分不清,所买的投资标的,上下游整条产业里,有多少个玩家,有多少个利益链条;

4、分不清,筹码都握在谁的手里,极端情况下,庄家有没有能力护盘,有没有意愿护盘。

当忽悠你的人,只是想赚你的交易佣金,甚至用你的资金给他自己套现,底层资产有闪失,全部清零。

甚至这个股票、公司背后的创始人,也都时刻在想着套现离场,全部卖掉,然后润出去。

或者,某个市场、某支股票,大部分筹码都在对手手里,对手拼命抛盘,拼命砸,根本不可控。

那你还买个屁。

环节越多,骗子越多。

人性经不起任何考验,轻易不要跑到别人的地盘上撒野,一定是会被揍的。

链路越短,越好。


Part2 富人

首先要避免亏损

达叔给女儿,买了一些儿童财富相关的书。

从小培养相关的知识。

受谁的启发?

一个节目,某个富豪,在他的私人飞机上,给她的女儿讲,关于财富、企业、资产的故事。

其中一个镜头,手里有一堆的资产,让他女儿去处理。

各种公司,都可以卖,但他女儿卖房产,就被他阻止了,说这个玩意,不是被逼到墙角,千万不能卖。

讲了一堆理由。

以前,网上流传这张祖训的图,你会觉得土的想笑。

但放在那个外国富豪,私人飞机里,给女儿讲财富管理,你又会觉得很高端。

是不外传的家学。

问题是,我们这边,经济已经高速发展四十年了,很多家庭,也都完成了原始积累。

甚至,也开始出现了财富的代际传承。

有任何一个节目,去拍富豪们是怎么教育子女,怎么培养财商,怎么讲财富传承的么?

没有。

能看到的,永远都是要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上完大学,就考研,考完研,就选个好工作。

全是这些玩意。

达叔从小匮乏感就很重,只对赚钱感兴趣,对任何说教式的道德、采菊东篱下,都不感兴趣。

深入研究后,数据几乎全都是相反的。

在收入排名0.1%的富人中,超过80%的人,都是有自己的生意,只有不到20%的人,收入主要靠职场工作。

后者,要么是巨头公司的CEO,要么是顶级球队教练,要么是娱乐明星主持人等,凤毛麟角。

而前者,都是搭建了一个能给自己赚钱的业务体系。

生意、财富,本质就要研究概率,研究可能性。

前者,80%多,是致富的大概率事件;

后者,10%多,是致富的小概率事件。

这就结束了?

不是。

再进一步的研究,会有很多更离谱的细分赛道,与普通人的认知,完全不一样。

这个视频里,达叔讲到,选方向,选行业的时候,提到一嘴:

选择那些本来就赚钱的行业

再规避那些寿命最短的行业。

绝大部分人,都会把自己喜欢的行业,和自己要从事的业务,混淆在一起,最后亏的爹妈不认。

比如,一个小姑娘,喜欢吃西餐,喜欢拍照,喜欢咖啡馆,就去搞一个西餐店、咖啡馆。

一定是亏死。

这些玩意,是中产阶级、文艺青年的收割机,谁做谁死。

连娱乐圈的明星做,都是照样亏。

选行业,要看数据。

美国那边有个研究数据,寿命最短的几类企业:

游戏厅、玩具店、书店、服装店、化妆品店等。

统称:

“迷人企业”。

都是不懂事的年轻人,经常做梦都想去开的公司,也是死的最快的公司。

投资性死亡。


Part3 筛选标准

科学性、可数据验证

达叔在视频里的方法论,是研究富豪排行榜,还研究年轻富豪的排行榜,看人数,看比例。

同理,美国的研究人员,也做了一个统计标准:

1、这个行业,至少要有1500名企业家,收入排名进入全美的前0.1%;

2、这个行业,至少要有10%的企业家,收入排名进入全美的前0.1%;

这两条,看着一样么?

不一样。

前者,讲的是,这个行业已经出了很多富豪;

后者,讲的是,你要是进入这个行业,你成为富豪的概率也比在其他行业高。

按照这个科学模型,筛选出来的行业,有哪些?

你闭上眼,先想一下。

看看你能想到哪些赛道。

1、房地产;

2、投资;

3、汽车经销;

4、独立创意;

5、市场研究;

6、商品经销。

如果你觉得离谱,你可以去找原始数据看:

作者是谷歌公司的数据科学家,是哈佛的经济学博士,是美国最顶尖的畅销书作家之一。

你的直觉,都是错的。

你认为美国人,都在忙着搞高科技,其实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搞,绝大部分都在干普通的行业,而且赚到钱了。

这6个行业,有共同点。

能够避免无底线的价格竞争。

经济学有个概念: “零利润定理”

一个壁垒不高的行业,充分竞争后,价格持续走低,直到利润为零,才会停止价格竞争。

而这六个赛道,都不同程度受到法律、授权、地段、非标品、壁垒、经验积累等,形成了护城河,避免了无底线价格竞争。

那科技行业,技术创新,也符合这个标准,为啥没进入?

埃隆马斯克、苹果、微软、亚马逊等世界级巨头公司,耳熟能详,天天听,但就是对普通人不够好。

因为,这些赛道,只有赢家才能活,“赢家通吃”。

互联网、科技等赛道,市场格局是什么?

721.

第一名,拿走70%的市场份额;

第二名,能拿到20%就不错了;

剩下的所有玩家,才能分到10%的市场份额,朝不保夕。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进入这些赛道,大概率不会成为那个“一将”,更大概率是成为“万骨枯”。

当你想清楚这一点,才能理解,达叔之前写的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

选慢行业;

选没有头部效应的行业。

然后,开始问:

1,我加入这个细分赛道,多年后,能有机会自己搞一个小公司么?

2、我的这个小公司,能避开无底线的价格竞争么?

3、我的这个小公司,会避免被巨头彻底碾碎么?

如果答案,都能令你满意。

就如同达叔深度思考,给自己找到的赛道:

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

你就可以长期做,慢慢做,一直坚持做。

等待时间的回报。

避免,投资性死亡。

关注达叔,一起慢慢变富。

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达叔付费社群,可以优惠365元。

新人优惠券:

欢迎+V:dashener666 业务链接,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