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紧了,我不舒服
Author: 诸葛河马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大年30年夜饭,想起我表哥上次家庭聚餐说的一句话,总感觉咱家一直在吵架,我家刚吵完,我叔叔家就开始吵起来了,就没消停过。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出门在外的孩子,回家之后是有个保鲜期的。刚开始的几天,你就是个香饽饽,啥好吃的都塞给你,父母高兴的像个宝宝。但是这保鲜期很短,一般是2-3天,尤其是母亲,就对你产生了厌烦。或者说是互相看谁都不顺眼。
你怎么睡这么晚啊!都10点了还不起床!行李箱也不收拾!床也不铺!这也不吃那也不吃。。。
1.秩序的失控
现在的年轻人你说他工作勤奋吧,回家懒散的一批,饭叫外卖,中午床不起。
你说他干净整洁吧,也就在公司里人五人六,回到家里胡子拉碴,头发爆炸,袜子不洗。
要是自己住的话,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但是当你回到老家,和父母住在一块,那就意味着,在父母掌控的地盘上,进来了你这个大鲶鱼。到家里一通乱卷,把原来的秩序,卷的乱七八糟。
这事在你眼里看来可能没什么,但是在家庭里,掌握绝对话语权——一家人吃喝拉撒的妈妈眼里,你这个秩序的破坏者,忍一天可以,两天也可以,但是第三天,你给我过来,你看你把家里搞成啥样啦?
我们6点起床锻炼,7点多能吃上饭。你回来了以后,10点才起床,吃完饭我都该做中午饭了。家里本来整整齐齐的,就你回来,一个破行李箱,一整床的衣服,还有不叠的被子。
要不是看在你是亲生的份上,这家里早就把你赶出去了。
如果有这样一种情况,你说中国式家庭的生活,会不会很幸福?
就算我们生活方式如此不一致,即便我打破了你维持了很久的生活秩序,我们仍然能心平气和,平平静静的对待彼此。
就好比你带着父母出去旅行,你看错了导航,跑偏了方向,妈妈收拾东西,耽误了时间,仍然没有急躁,没有互相指责对方,走错就走错呗,走走看看,只要一家人在一块,哪里不是风景。晚就晚一会呗,出去旅行时间又不紧张,又不是上班打卡,何必那么紧张。
2.中国家庭需要松弛感
之前同事讲过她的一次遭遇,她说再也不跟朋友出去旅行了,在路上不是尿尿就是什么事的,太烦躁了。
这问题挺好解决,躺平就行了。摆烂了,下车方便一下又不会耽误多长时间,爱啥时候到啥时候到,我不管了。
这一趟旅行你会发现,比以前操心这个操心那个,要轻松的多得多。
我说吼啊。他一吼我,我扔下车就走。不开了,谁爱开谁开。现在好多了,不咋吼了。
家里最紧绷的那个人,会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和对他人极高的要求。
你开车和前车距离稍微近一点,就会赶紧给你说,慢一点慢一点。
你做饭生抽和老抽的顺序反了,赶紧给你说,不行不行,你这样做不行。
父母真的希望你能做好,但是他们又担心你做的不够好。
你因为不信任,内心受到打击;父母因为你的反抗,变得没有耐心。
因为我在工作上的成绩,我的事业,在父母的价值观里好像一文不值。
我最怕他们问我,工作顺不顺利,每月的钱够不够花,记得攒一点,别跟同事闹矛盾。
虽然我知道他们是在关心我,但是我知道,这里面夹杂的是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让你备受打击,你想证明自己,可是无从谈起。
如果你报告的好,你不知道父母是不是真的高兴,因为他们心里想让你回家,你混的越好,越代表离回家越远。
如果你报告的不好,他们又会担心,可能还会抱怨,大城市也没啥好的,工作也不稳定,还不如跟隔壁二狗子一样,孩子都生了两个。
家人觉得你是个孩子,不信任你能在外面“漂”的好,不信任你能处理好突发事情。尽管在公司里,你真的不年轻了。
3.咋办呢?
其实按道理讲,这种松弛感,只需要一点体谅和支持就好了。
有矛盾并不可怕,双方冷张吵架不沟通才最可怕。很多矛盾,是因为误会,只要说开了,大家都会互相理解彼此。
一个控制狂有什么意思,你都控制了一辈子了,放松下不好吗。
出去旅行不用绷的那么近,不用搞的跟军训一样,晚点就晚点了,走错就走错了。
看孩子开车也不用那么紧张,他自己开车都没撞到,你坐副驾为什么比他还紧张。
做饭也不用要求那么高,平时不做饭,偶尔做一次犯点错误挺正常,多做几次也就会了。
享受一下过程嘛,不用非要到达目的地,才算旅行,路上的风景也很美的。
路边的银杏树,黄的刺眼;远处的山,绿绿葱葱;天上的云,茫茫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