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抢不了谁的饭碗;只会创造更多的饭碗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在武汉投入试运行。一时间,说萝卜快跑抢网约车饭碗的,说百度与底层民众争利的,还有说AI进步太快将会取代人类的,各种声音都指向一个古老的迷信:“技术性失业”。
这种声音隔段时间就要来一次。 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出现的时候, 是出租车司机 在说; 社区团购出现的时候, 是有人 代表 种菜的老农在说;互联网平台出现的时候,是实体店在说;一直往前追溯,大家都知道,汽车出现的时候,是马车夫在说,电灯出现的时候,是蜡烛和煤气灯生产者在说。
毫无新意。
唯一的不同是,他们 说: 这回不一样 ,因为这次是 AI。哈, 其实没有任何不同, 每次也都可以说,这次不一样
卢德分子的loser宣言

“技术性失业”,是一个古老的迷信。对技术进步造成失业的恐惧,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导致的排斥竞争、对先进技术的抵制和破坏,是这种迷信的直接动因。毫无经济学素养的 “忧国忧民”的“觉醒者”,最不尊重历史和经验的经验主义者,进行舆论煽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是 人类进步道路上的绊脚石。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掀开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有一帮手工纺纱从业者,认为机器生产是导致他们失业和工资降低的罪魁祸首,于是组织起来捣毁机器、破坏工厂、与商人和军警发生武斗。有一队人马,找到哈格里弗斯的家里, 将珍妮机全部砸毁,并且放火烧掉了他的家,逼得他不得不举家离开兰开郡。

这伙暴徒的头目,叫卢德,后世将这场运动称之为“卢德运动”,将这些参与的暴徒称之为“卢德分子”。

像所有政治运动一样,卢德和他的同伙都打出了所谓资本家压迫工人、技术进步对底层老百姓就业不利等高尚的旗号,以掩盖其真实的经济动机。但好在这种政治谎言非常容易被识破,他们不过是想寻求免受竞争的特权,跟工会暴力分子、低效的本国生产商主张贸易保护是一个性质,跟那些国企下岗职工的哀怨也是一个性质,他们期望的是原先那种“岁月静好”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害得刘欢还给他们唱了一曲“心若在梦就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类历史上这种事件层出不穷。 汽车刚刚发明的时候更邪门,马车夫怎么办? 养马的、造马车的人怎么办?他们理所当然的想法就是尽可能把汽车禁掉。实在禁不了, 就鼓噪英国议会通过了遗臭万年的“红旗法案”。

法案规定: 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由3个人驾驶,其中一个必须在车前面50米以外做引导,还要用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并且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 (每小时6.4公里)。

目的很清楚,通过这种方式消灭汽车的竞争优势,让他们保有自己的饭碗。

爱迪生更是罪孽深重,你发明电灯干什么,蜡烛生产商怎么办? 煤油灯销售商怎么办? 他们不但恨死爱迪生,而且恨太阳,若是没有太阳,蜡烛不是销量剧增,安排更多的就业了吗? 于是弗里德里克·巴斯夏模仿他们的语气,写了一篇辛辣而讽刺的《蜡烛制造商关于禁止太阳光线的陈情书》!

打着所谓技术性失业旗号的卢德分子的所作所为,就是竞争不过,然后就撒泼打滚的loser宣言。

经济学普及难,有时候不是因为它有多么难理解,只是因为人们总是存在利益动机,并且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

到底是谁让网约车司机失业?
网约车、共享单车出来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们恨之入骨,聚众殴打网约车、搞群体性的堵路示威、将共享单车扔进护城河和三环外的垃圾场。网约车司机们苦不堪言。现在,角色转换,轮到网约车司机怨声载道了。
那到底是谁让网约车司机失业的?
不是萝卜快跑,而是消费者。
萝卜快车在武汉, 10 公里的费用大约是 4-16 元,而普通网约车为 18-30 元。价钱便宜了一大半,24小时无休,还不用忍受出租车司机那令人抓狂的恶习,不用忍受普通网约车里面总是一股怪味还不开空调。
消费者当然会选择又便宜服务又高效便捷的萝卜。
市场经济就是消费者主权的制度。消费者通过购买与不购买的行动,让能够满足他们欲望的企业壮大和扩张,让无法满足他们需求的企业萎缩和破产。只有那些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服务造福消费者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由此, 消费者 享受到了最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同理,是马云让实体店关门的吗?不是,是消费者让他们关门的。消费者不喜欢实体店又贵服务又差,选择了去网上购物,他们通过行使自己的“经济民主”权利,抛弃了实体店,壮大了网店。
萝卜快跑还是网约车出租车,首先是一个产权问题
现在网约车发出哀嚎、有些知识分子又开始秀他们的“关爱劳动大众”,要求限制萝卜快跑,“给劳动人民一点出路”。
我们首先要问:你开你的网约车,我搞我的萝卜;或者,你搞你的马车,我搞我的汽车。你行使你的产权,我行使我的产权,互不侵犯,那么你禁止或者限制我的正当理由是什么?
没有。
你唯一的理由是,我的出现抢了你的生意,让你的收入减少,或者失业了。
但法律只能保护你的权利,不能保护你的利益。 因为你的利益来自他人的金钱投票,那么如果要保障你的利益,就意味着对他人的财产主张权利,剥夺他人的财产权。任何人都以自身利益受损之名,向他人的财产主张权利,那就没有产权了, 人类合作秩序将被瓦解, 社会将成为一个相互抢劫的丛林。
你在街上开了一家饺子馆,我在隔壁也开了一家,很多消费者都跑我这里来了,导致你的生意不好了,你不能因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说,我不能干,这是侵犯我的产权。
你更不能说,消费者只能给你金钱投票,不能给我金钱投票,由此消灭消费者的选择权。
禁止和限制萝卜快跑,就是在侵犯百度公司的产权,就是在侵犯消费者的产权。
那些整天认为百度这种大公司不公平竞争的人,在这里,到底是谁在不公平竞争?那些整天把歧视挂在嘴上的人,你们这时候为什么要歧视百度?那些说要维护劳动大众利益的人,难道消费者不是劳动大众?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他必定是先劳动生产,才有消费的。
当你站在网约车司机一边的时候,你为什么站在人数更多的消费者的对立面呢?你为什么要剥夺消费者的自愿选择权,任由网约车排斥竞争,剥削消费者呢?
所以,若禁止和限制萝卜快跑,首先侵犯了百度公司和广大消费者的产权,减损了消费者的福利。
阻碍技术进步,为什么不去用勺子挖运河?
卢德分子说,现在经济困难,技术进步太快,导致更多失业,底层老百姓日子不好过。
他们恰恰说反了,如果要推动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提高大众生活水平,反而更应该推动技术进步。
经济学反驳卢德分子们的胡言乱语,运用一种反事实推理,即按照他们的逻辑,将他们的逻辑贯彻到底,得出一个荒谬绝伦的结论。
那么,应该把有一个人就可以操纵的起重机全部砸毁,雇佣一百人去抬一块巨石;应该把拖拉机全部砸毁,让农民全部用锄头挖地;应该把洗衣机全部砸毁,让洗衣工用手洗。当然,把逻辑彻底贯彻到底,应当销毁人类文明的一切技术成果,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大家都住到洞穴里。
米尔顿·弗里德曼举了一个例子。工人们在用人海战术挖运河,没有机器设备,官员向他解释,这是为了安排就业。 弗里德曼说: 那何不用勺子挖运河呢,这样岂不是能安排更多就业?
荒谬的结果,让那些提出这一主张的人也会感到无地自容。
这仍然是一个萨伊定律的问题。只有更多的生产供给,才能创造更多的消费,即提升生活水平。
明明有先进的生产手段而不用,非要用落后的生产手段,那就意味着生产减少。你都不生产东西了,或者生产减少了,拿什么去换别人的东西,即消费呢?
凯恩斯主义颠倒了因果关系,把现象当原因,整天要刺激消费。问题就在于,没有生产,你拿什么消费?生产依靠的是投资,你把储备资本都消耗光了,又拿什么推动生产?整天搞信贷刺激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把民间资本都搞光了,产出直线下降了,怎么提振消费?
技术进步,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反而增加就业、提升工资率

任何人,哪怕不懂经济学理论,仅凭经验观察,只要足够诚实,都会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技术进步让更多人走出家庭、离开农业耕作,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中,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实现了生活水平的直线上升。

按照官方的就业率、失业率计算方式,农民一年365天劳作全年无休,是不计算在就业和失业指标中的。那么, 工业革命以前的就业率高,还是之后就业率高? 中国改开前就业率高,还是这40年就业率高?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

所以,那些抱持“技术性失业论”的经验主义者,其实最不尊重历史经验,而是选择性地相信他们喜欢的历史和经验。

当然我们更需要的是,从理论角度阐明,为什么技术进步并不会导致失业,反而会增加就业?

互联网平台兴起,经验主义者观察到,实体店关门了。但是那些实体店从业者失业了吗?并没有。

多数从业者会快速适应和热情拥抱新技术,通过技能赋能,用同样一个小店,将过去只能在小县城做的生意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家里就可以直播卖货了,过去是对着店里和路过的十来个人吆喝,现在一吆喝就是几万人,而且还省去了昂贵的店铺租金,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他们并没有失业,反倒是以更高的收入就业了。

现在不是已经有人在设想吗,以后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了,就自己买一辆萝卜快跑,上下班的时候来接送自己,下班之后就出去拉人赚钱。完美。

汽车的出现,让马车夫、养马的、造马车的都失业了吗?

更不是。

技术进步催生一个新兴的汽车产业,从采矿、钢铁、橡胶、塑料,到司机、修理工、装卸工,一个长长的产业链从无到有地产生了,安排的就业是马车时代的数万倍。

这就是经济学的生产阶段和财货等级理论。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使生产结构不断延长,每一个延长了的生产结构,都将吸纳更多的就业。而且,随着生产结构的延长,更多的劳动者不是去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去生产高级财货——资本品了,由此带来劳动生产率的直线提升和产出的几何式增长,它意味着工资率的不断攀升。

任何一个行业发生技术进步,都不但对本行业有利,而且对所有劳动者和消费者有利。这是因为,一个行业发生技术进步,生产扩张,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劳动者产出增加、工资上涨,就 会吸引更多的从业者加入; 而劳动力是稀缺的,这时候其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就会发生短缺。企业家竞争劳动者的办法,就是开出更高的工资。 否则他怎么可能将劳动者从另一条生产线上拉过来呢?

而一个行业发生技术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是对全行业都有利的,因为它将赋能其他行业。这样,所有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工资都上涨。而产出的增加意味着价格的下降,由此,所有消费者也由此得益。

事情并没有完。

消费者支出更少了,生活水平提升了,意味着有了更多的储蓄。 储蓄转化为投资,催生新一轮技术进步,更多新兴的行业和企业涌现,即便是哪些暂时失业的劳动者,也不仅能重新找到工作,而且以更高的工资率就业。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需求,并不是给定的。 过去有的,现在想要更多;过去没有的,现在要有。 储蓄的不断增加,就意味着可以在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需求的基础上,追求更不迫切的需求,这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新的产业出现,就业不断增加,工资节节攀升, 那些过去无法满足的需求,现在得以满足。

经济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经济不能光看局部,而要看整体; 你也不能光盯着那些暂时失业的人,而看不到新兴产业有更多的人就业。

暂时失业与制度性失业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中,总有一部分人会暂时失业。

那些墨守成规拒绝做出改变的少数人,是消费者淘汰了他们。市场总有失败者,这就是消费者主权的体现。

那些不愿降低自己工资的人,会暂时失业。广阔的自由市场上,总有需求没有被满足,总是资源未被利用, 劳动力跟其他要素一样,只要你要价低,有工作的意愿,自然能实现出清。 所以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没有失业问题。失业,都是主动失业。

即便是这些暂时的主动失业者,只要他想就业,在技术革命之后,就将以比过去更高的工资率就业。

而且,技术进步并非一夜之间发生,它总是会给劳动者留足时间调整,总是有一部分消费者继续在光顾传统的产业。因此,技术进步绝对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

只有在管制和干预因素下,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这就是制度性失业。

当出台最低工资法,那么那些创造不出最低工资所对应的边际价值产品的劳动者,将自始至终不会被雇佣,或者被解雇。因此最低工资法伤害最深的,是低技能的劳动者,是最迫切需要工作的劳动者,是那些立法者宣称最需要保护的人。

各种劳动管制法规,侵犯企业产权,违背自由契约,增加雇佣和解雇成本,因此企业将减少雇佣, 人为制造了失业。

失业救济金激励了失业,打击了工作。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 之所以不着急找工作,就是因为工作带给他收入的边际价值,还不如吃不饱饿不死地在家躺平。 你能发多少失业救济金,就能创造多少失业。

大规模的管制行动,将 造成大规模的失业,并且短期内难以找到工作 比如, 一下子把教培 全都 锤死了,教培行业的从业者,就大规模失业了,市场要吸纳如此多的劳动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由于劳动供给的增加,必将降低工资率。

所以,热情拥抱新技术,反对各种管制和干预,才能增加就业,提升工资率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