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闹米荒,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最近日本在闹米荒,大米价格上涨达20%左右,超市里大米实行限购,每人限购一小袋,货架上已经被抢购一空。许多人把米荒归结为天灾、产量下降;跟李玲关系很好的凤凰卫视,居然认为米荒的原因之一是外国游客吃了太多大米。真是见了鬼!谁信李玲谁变傻,珍爱生命,远离李玲。
日本米荒的原因,天灾完全是次要因素,它是公然违背经济学原理制造出来的经济灾难,完全是人祸。这是压力集团决定政策,坑害本国消费者的反市场典型案例。
这个帖子讲得比较好:
这个帖子里的日本农协,就是制造本次米荒的罪魁祸首。日本农协就是一个谋求垄断利益的农业卡特尔。但是我们知道,自由市场上的卡特尔由于内在的天然的不稳定性,必定走向分崩离析,产量和价格就会重新回归自由市场,实现供求的相对均衡。
那么一个卡特尔要想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盟,通过控制产量、提高价格的方式
收割本国消费者,形成一个真正的垄断集团,就必须在政府的强权保护下才能实现目标。
农协吸收会员(日本农协吸收了99%的日本农民),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集团,以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出现。他们提高价格,期望获得超额的利润。为了保证较好的价格,他们会
控制产量、减少供给。
但是细心的读者马上就发现,你减少供给,那么就进口啊,泰国越南有的是物美价廉的优质大米,马上供给就增加了,价格就下来了,需求就会被满足。
那么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就是,通过舆论影响政府,要求政府给予他们保护,限制进口,制造稀缺。由于农协是一个会员众多的组织,有着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海量的选票,是自民党的大票仓,所以自民党为了选票利益就会迎合他们的要求,为了讨好他们,不但会发补贴予以贿赂,而且采取一个杀手锏:对外国大米征收关税。
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米农的利益,对外国大米的关税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呢,你可能根本想象不到——长期维持
1公斤征收341日元的
关税
额,换算成关税税率,是变态的
778%!
到了去年11月,由于国际粮价上涨,日本粮食增产,下调到280%,这照样是一个变态的税率啊,川普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也“不过”是100%。
由此,基本全面禁绝了外国大米的输入,日本大米长期是100%自给自足。
在日本这样一个多山的岛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农协又千方百计想减少产量提高价格,所以100%的自给自足就意味着,一旦有任何自然灾害和其他经济变动,产量下降又难以进口,马上就会出现严重短缺。
经济学原理早已揭示得清清楚楚:内政和外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对内实施经济干预,那么就必然对外实施贸易保护,因为不这样做,国内经济干预政策就行不通。所以经济民族主义是国内干预政策的必然结果。
干预主义通往经济民族主义,而经济民族主义激发好战情绪,将把一国推向战争的深渊。
把这个原理反过来推,也是成立的。如果一个利益集团绑架了全体国民,那么要突破利益藩篱的办法,就是对外开放自由贸易。当外国高效的生产进入本国自由竞争,那么本国低效的受保护产业就土崩瓦解。
在农协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会对米农生产的粮食进行保护价收购,形成“国家储备”。这当然又是一次干预,生产得越多,骗的补贴就越多,所以根本不用服务市场状况和消费者需求。发生米荒后,民众要求释放储备粮供应市场,结果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怎么说的呢——
意思是,
不能投放,
一旦开放粮食储备,
就会增加供给,
大米价格必然下跌,这将伤害日本的米农和米商。
这个时候的日本政府,已经不是全体国民的政府——当然它本来一直就不是——而是服务于特权集团的政府,它变成了日本农协的打手,二者是沆瀣一气压迫本国消费者犯罪团伙。
你听到了熟悉的味道了吗?这不就是
董宇辉式弱智的“谷贱伤农”的新版本吗?也不知道,谷贵伤的又是谁?难道米农自己不吃大米?你们通过特权方式让大米价格上涨,难道蔬菜生产商就不会如法炮制,那么农民要不要吃菜?其他各行各业的生产者难道就不会抄作业?结果就是米农看起来收入很高,但是物价齐刷刷上涨,购买力很有限。
这就是一切保护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
一个人作为生产者所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将在他作为一个消费者的时候加倍偿还。
因为一个人,必定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们呼吁对自己进行保护的时候,总是忘记自己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个事实,并且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未来的长远利益。
日本的这种做法,一点都不新鲜,我马上想到了臭名昭著的罗斯福。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为了稳固自身统治,讨好强大的美国农业产业集团,
实施了荒谬的、灾难性的农业产业政策。他一方面让农场主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对农场主进行大量补贴,将他们生产出的农产品实行政府保护价收购。
为了确保销售价格上升,美国政府不惜将收购囤积的物资销毁,他们杀了600万头猪,摧毁了1000万英亩棉花。于是出现了荒唐的一幕,一方面是“资本家倒牛奶”,“生产过剩”了,另一方面是排队领救济的贫民。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伍兹评论说:
“让我们毁了吃的,以帮助那些饥肠辘辘的人民”。
某些人的邪恶和愚蠢,是相通的,半个多世纪后,在亚洲,有一名明星政治人物,完整地继承了罗斯福的灾难性遗产。她就是泰国的美女总理英拉。
泰国是大米出口大国,英拉为了讨好泰国的农民,实行了民粹主义的大米补贴计划。她
承诺,政府以每吨18000泰铢(550美元),高于市场50%以上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稻谷,且无限量收购。她打的算盘是,国际粮价曾经达到了1000美元的高位,现在用高价收购农民的粮食,既赢得了他们的选票,随后国家囤积后,等粮价上涨了再高价卖出去,不但给农民发了巨额补贴,还能大赚一笔。
好感人的数学。一个人一旦成为政客,就会以为自己拥有了超人般的能力,可以预测未来。
结果无情的经济学规律起作用了。泰国人开始扩张生产,海量生产大米,因为有多少政府就收多少,还能拿补贴;许多泰国粮商则更加“快捷”,直接从印度、越南、缅甸进口大米,直接卖给政府,政府官员们则跟他们暗通款曲,把补贴直接瓜分。一时间,泰国政商两界,成了一个贼窝。
国际粮食生产则节节攀升,一下子跌到了二三百美元。这下惨了,泰国政府损失了大约150亿美元,承诺的补贴无法兑现,大量米农囤积的粮食成了废物,走向破产,而一大批官员在这个过程中偷窃纳税人的财富走向犯罪。
这场闹剧最终以泰国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扣押英拉和她的同伙而告终。
这个女人空有一身好皮囊,却是一个视经济学原理为无物的民粹主义坏政客,她把泰国人害惨了。
人们呀,不要相信政客的“良心”,他们必然总是把自己的利益、即谋求和稳固自身地位摆在首位;不要相信政客的智商,他们很蠢很天真。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人类总是不吸取教训,并且总是把经济学原理和正确的经验抛之脑后。
面对灾难,更应该实施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它才是增加供给满足需求的唯一途径。邓新华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灾不抑价,来自中国古代的智慧》,我直接引用: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两浙路连遭旱灾、蝗灾,继而暴发瘟疫,粮价涨上天。名臣赵抃临危受命,赴越州救灾。赵抃决定,越州境内对粮食不限价。这样做,压力当然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赵抃顶住了压力。
很快,商人们把大量外地粮食运到越州,越州粮食在经历高涨之后,价格下跌。
和赵抃齐名的北宋另一名臣包拯,亦采相近的做法,据《救荒活民书》记载:包拯任知州执掌庐州政务时,也不限制米价,于是商人来得越来越多,不久米价就变得便宜了。(原文:「包拯知庐州,亦不限米价,而贾至益多,不日米贱。」)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当一种商品发生短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假定需求不变,这种商品价格会立即飙升,生产和销售这种商品,就更加有利可图。因此,短缺在市场经济中,对于
企业家,简直是
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会立即竞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扩大规模,或者从别处将商品运入本地,增加供给,短缺很快就会得到缓解,由此在满足消费者迫切需求的同时,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自由市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生产供给,于是,随着供给的加大,价格就慢慢回落,由此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自由市场价格机制就是以这种方式,有效配置资源,将稀缺要素配置到消费者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中,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一旦消灭市场价格,资源配置就立即紊乱,人为制造了短缺,排队买面包,继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就会出现。
即便是在大型自然灾害中,
只要允许农民自主地生产,允许他们自由地逃荒,允许外地粮食自由进入,那么就会将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最怕的就是全能王啥都要管,要指挥你的生产,瞎指挥一通后产出直线下降,还不准逃荒,不准进口,因为这样做会伤害他们的面子。
到这时候,人就会饿死。
我们可以由此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自由市场,没有饥荒。
当一种东西发生长时期大面积短缺的时候,必定是因为
市场遭到了破坏。拙劣的历史学家会将这一切归结为天灾,让真正的原因人祸隐秘不见,他们不是历史学家,他们是宣传家。
经济学原理,饶过谁?令人感到无奈的是:
“经济史是一长串政府政策失败的记录,这些政策之所以失败,全是因为政策设计者胆大包天地忽视了经济法则。”
然而人们却总是把希望寄托给那些“全能王”。
我们感到无比悲伤
的是,如此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很多人不相信,或者
只在特定情况下相信
;
明明可以通过学习
经济学
而
明白的道理,
却
非要
通过付出
惨痛代价才能明白,或者仍然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