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富人,到底谁在掠夺谁?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在一个非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富人与穷人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要想变富,办法是尽可能地靠近权力,由此要么拥有排他性的特权,要么为权力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成为裙带企业家,要么靠所有人缴纳的税收资助成为产业政策的受益者,要么最早拿到信贷资金去掠夺穷人。
这时候的社会实际上被分为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阶级,掠夺者和被掠夺者。一方的受益,以另一方的受损为代价。穷人可能会收到一些福利,那不过是一种安抚,比起他们的受损,那些得益微不足道。
但是在市场经济中,穷人和富人是和平合作的关系,
不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一个人要想变富,唯一的办法就是为他人而生产,在公平竞争中接受广大消费者的检验。这时候
穷人的穷,不是富人造成的;
富人的富,是因为他们改善了穷人的处境,这是双赢的交换,就是共同富裕的过程。
推动经济进步和收入增长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储蓄和投资。富人就是有储蓄的人,他的储蓄要么自己去投资,要么借给他人去投资。投资的过程,就是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产出几何式提升了,所以收入增长了。
劳动力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任何投资过程都需要有劳动力的参与。但劳动力是稀缺的,富人投资兴业,就必须开出更高的工资才能将劳动者从别处吸引到他那里。劳动者去富人那里工作这一行动本身,就已经展示出了劳动者的偏好:去那里打工比起不打工或者在别处打工,是一种处境的改善,否则他为什么要去呢?
世界上永远有富人和穷人,因为贫富总是一个相对概念。但是现在的穷人比起200年前的穷人,收入水平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原因何在?
是他们自己的技能得到了提升吗?并不仅仅是(而且技能的提升也是富人投资教育、技能培训的结果)。一百年前的农民和现在的农民,从技能上看孰高孰低?是过去的农民,他们既会种地、又会做衣服、还会盖房子。但是为什么没有现在的农民收入高?100年前的理发师,跟现在的托尼老师相比,技能上又孰高孰低?是过去的理发师。但为什么托尼老师的收入高呢?
都是因为投资的增加,使穷人用上了更好的劳动工具,劳动生产率几何式提升了,所以收入高了。
资本投入的增加使所有人收入都高了,可以用来消费的钱更多了,参与市场分工交换体系的人多了,所以商品需求更旺盛了,销路更广了,收入又提高了。
是农民会种地,还是资本家更会种地?是资本家。是他们持续地投资,发明生产出了拖拉机、化肥、农药、耕作设备、优质种子,他们将这些东西卖给农民,在增加自身资本积累,推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进步的同时,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富人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提升了穷人的生活水平。
富人要想赚取利润,就必须像满足自身需求一样,改善同胞的物质供应条件。他必须判断穷人的价值取向,生产出穷人急需的商品,穷人才会给他金钱投票。反之,穷人的购买行动,展示了他们的真实偏好:购买这种商品,对于他的生活是一种改善。否则他就不买。
一种商品对改善人们的福祉有重要意义的时候,总是由一部分富人先享用,这没有什么不好的。他们能购买,说明这种商品的确对于改善生活有重大意义,就像最初的汽车和手机一样。富人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小白鼠的角色,他们不断反馈改进的意见,使商品的性能更优,到了穷人也能买得起的时候,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款性能更优、价格更低廉的商品。
要想赚更多的钱,就要将这种商品大众化,进行大规模生产,让穷人也能买得起。因此必须进行巨量投资,大幅度地推动技术进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以最低的价格供给,让穷人感到物超所值,买到就是赚到。
市场经济,就是不断地将过去的奢侈品变为现在的生活必需品的过程。赚穷人的钱,也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其难度从来不亚于造飞机火箭。因为穷人的钱边际价值很高,要用来满足最重要的需求:果腹。一种商品若不是他必需,并且对未来产出有重大促进作用,他不会去买。
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最牛的企业、最富有的人,不是服务于少数富裕阶层的,而是服务于人群中永远占多数的穷人的。
市场经济是对贫困阶层最友好的制度。大企业就是服务于穷人的慈善机构。去写字楼和现代化的车间看看,就知道富人办的公司里,夜以继日写代码的人是为谁而写,工厂里的齿轮,是为谁而转。
税收的存在,当然本身就代表了这是一个被干预的、受到污染的市场经济。因为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一切服务,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购买,而不会像税收那样接受强制服务,并且单方面定价。
税收永远不可能是中性的。即使在想象中最完美的税制、最低水平的税负中也是如此。
税收的征收和花费,在支付者和收益者之间永远是不平等的。
除非征收的税收都以原路返还、花费在纳税的人头上。而这将会使税收行为变得毫无意义并荒诞不经。
因此,只要有税收存在,一个社会中就总是有一部分人是税收的净支付者,另一部分人是税收的净受益者。
且不论福利国家大规模的税收转移支付,总是从富人到穷人的转移,只说现在穷人所享受的大量“公共服务”,是谁提供的?
是富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投入资本、组织生产,缴纳了大量的税收,建起了通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电网、互联网,支付了军队、警察等维护和平的机构和人员的薪水。
同样是他们缴纳的税收,办起了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不但提升了穷人的技能,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准,并且延长了穷人的寿命。
穷人在这个过程中有贡献吗?没有或者很少。但是所有这一切,他们都享受到了。或者他们所享受到的,要远远大于他们的付出。
假如“公共服务”能够像市场上的价格一样,需要多少商品就支付多少代价,穷人是消费不起的。假如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决定谁交多少税,穷人根本交不起。
更加依赖于公共服务的,永远是穷人;更加需要保护的,也永远是穷人。富人可以不需要大量税金资助的公共交通,因为他买得起汽车甚至飞机;富人不需要那些公办医疗和教育,他们请得起私人医生和家教;富人也并不需要那么多警察力量,因为他完全可以自己请保安、请侦探。
综上,市场经济中的穷人要感恩富人,而不是仇视富人,那就是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
若是因为中间有一个中介机构,就认为这些服务是中介机构提供的,由此心安理得,并对这个中介机构感恩戴德,那就是道德沦丧和认贼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