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白左入侵,抵制好莱坞!不看《阿凡达2》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大家好,我是老古。

我想,这个标题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怎么会写这么个标题呢?

我肯定是前后逻辑一致的,正是基于对市场经济的支持,我才无比反对好莱坞的文化输出。

当然我说的抵制,绝对不是政治上的禁止,而是人们自愿行动的杯葛。

接下来,我就来谈一谈,为什么好莱坞不是个好东西,为什么阿凡达更不是一部好电影。

白左的好莱坞

好莱坞在哪里?在美国的加州。加州是个什么地方?美国白左集中营。

民主党如果竞选,候选人连去加州做一场动员都是觉得浪费时间,因为没有必要,不管他去不去,民主党一定在加州占据绝对优势。

而好莱坞的电影,能深刻地反映这一群电影人的观念以及他们面对的市场。

阿凡达绝大多数人都看过,剧情的主题是什么?环保主义。

在片中,将阿凡达人的原始生活美化成仙境,而将现代人类要开采矿石则丑化成邪恶。

这一观念发展,自美国七十年代就开始了。

七十年代美国白左观念全面崛起,反工业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反迫害动物,推崇回归自然回归乡间。

绿色意识形态从此崛起,并已主宰欧美政坛。

绿党从边缘小党,崛起为欧美政界的重要政治势力。

你可以认为好莱坞在生产电影时,需要考虑迎合全球市场的观念,但你更不能忽略,作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承载、传播环保主义的重要利器。

这些白左观念,其实往往就是随着一些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被传播到了全球。

周星弛的《美人鱼》,也是一部传播环保主义,动物保护主义的电影。

主题是批评日本渔民杀海豚,用搞笑喜剧的方式传播要保护大海,要保护动物这一环保主义思维。

周星弛能拍这种电影,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香港政府填海造城是得不到支持的,香港政府出售郊野公园的土地也是广受批评。

香港年轻人已经普遍被这类观念洗脑,宁愿让很多人住在一辈子不见阳光的鸽子笼里,也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如果说严重一点,阿凡达这一类的电影本质是反人类的,因为他将动物当成人,赋予其权利,甚至在说,动物要与人有相同的权利。

在动物权利前面,人的权利应该被忽视。

所以,你就能理解,加州政府拨款三亿美元给兔子做脚部按摩,因为不按,觉得不人道。

你也能理解,如果在欧洲和澳洲生蒸龙虾得罚款的,人家会痛啊!

类似的环保主义观念电影有很多。

比如,后天,就是一部描述环境变化导致灾难的大片。

影片很鲜明地体现了生态批评中的生态主义世界观,以“去地域化”的逻辑实现一种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想象。

生态世界主义 ”是美国生态批评家厄休拉·海斯在著作《地球意识与星球意识:环境想象中的全球》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从全球环保主义视角来建构地方主义 ”。

他是在说,全球是一个整体,搞环保主义光美国搞可不行,要搞全世界一起搞。

而这些电影所展示的观念,在现实中就成为了气候峰会,气候协议,甚至全球施压发展中国家强行搞限排。

而这类型的电影,影响了全球普通民众的观念,人们都被想象中的灾难未来恐吓,从而接受并开始主张在各地发起各种各样的极端环保运动。

燃油车在不久的将来,将永别于世,就是这类型观念传播的结果。

然而,阿凡达之恶、好莱坞之恶,还远不止这些。

反资本、舔政府的好莱坞

阿凡达中的反派是谁呢?

是一家公司,名字叫 SecFor。片中,这家公司砍伐尽该地区的原始森林,开采地下昂贵的“不可得”矿。为了达成利润的目的,公司丧尽天良,要将阿凡达人唯美的老家清除干净。

他无非是在说,资本为了利润是邪恶的。

这样的人物设定,是好莱坞里的常态。无数科幻类电影中,都将公司老板设为反派。

为了赚钱,研发机器人,结果机器人有自主意识了;

为了赚钱,研发基因改造技术,结果猩猩打败人类了;

为了赚钱,研发病毒,结果病毒消灭全世界了;

好莱坞电影编剧中塑造的企业反派往往映射当下现实中的大企业,都是高科技、都在搞垄断。

例如在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的反派公司LEX CORP,生化危机中的保护伞公司,再比如银翼杀手中的泰瑞公司,株罗纪公园中的开发公司。

这些企业已经在某一高科技核心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影响力已经遍及全球。

在好莱坞灾难想象中,大企业的领导人成为了实质上的人类社会的掌舵人,公司取代了政府,资本家取代了政客,是他们在主宰世界。

在《泰坦尼克号》中,杰克是穷人,而他的情敌则是个富商,整个剧情无一不在映射一个主题—— 仇富

这样的电影能大行其道,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长期对这些高科技企业搞反垄断调查,为什么可以把脸书的扎克伯格搞到听证会上极尽羞辱,而欧洲国家为什么对苹果、谷歌搞垄断惩罚性罚款。

好莱坞是现实观念的投射,也是现实观念的助推器。

更令人恶心的是,好莱坞在全球都在推广一种宗教 ,叫政府教。

他们往往把政府当作最后的救命草,认为在灾难来临时,人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对象就是政府。

在《2012世界末日》中,拯救人类最后种子的是各国政府。

在火星撞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美国政府,是他们派人解决了问题;

你几乎在各种灾难性的电影中,看不到企业的影子,所有解决问题的,要么是政客,要么是政府的工作人员、科研工作者。

这无非是在说,政府才是上帝,真正碰上灾难时,你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就是你的政府。

在这些编剧的眼里,资本是不可靠的,他是为了钱作恶的,而政府虽然有问题,但是他们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后天的灾难幸存者,是被政府人员发现并救走的。

企业作为全世界合作解决问题,提供生产最为广泛的组织,在所有的灾难片中,几乎是看不到他们的作用的。

但真实的生活中,离开企业生产,你几乎寸步难行。

包括向好莱坞学习的《流浪星球》在内的各种科幻大片,政府在灾难来临时,必须采取计划经济方式,采取供给制,否则无以维系。

你很难在这些大片中,看到企业的作用,看到市场经济的价值。

好莱坞不断塑政客的美好,甚至塑造美国政府才是人类最后的救世主,这种跪舔姿态,让人实在是恶心。

民粹化的好莱坞

好莱坞是左翼民粹主义的大本营。

翻拍电影《花木兰》明显是为了迎合欧美的女权主义和泛爱主义,把来自中国的比较悲伤的故事说成了一个女英雄的发家史,充满了异想天开的女权主义和英雄主义、泛爱主义。

花木兰本来是控诉战争残酷,结果变成了战争是展示才华的地方,结果《花木兰》在中国惨败。

而不久后,好莱坞又出了大乌龙,漫威漫画里的新超人居然变成了双性恋,就是为了迎合欧美盛行的LGBT浪潮,也就是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和异装癖的浪潮。

在2017年的电影《月光男孩》将贫民窟的黑人的贫穷、犯罪、毒品、男女平等等问题一一暴露,却还是塑造了一个黑人毒枭的对同性恋爱人的豁达胸襟。

2022版 尼罗河上的惨案 》将 原著里的欧洲人变成了黑人和印度人,还增加了一对同性恋情侣。


要知道在1937年黑人和白人是不可能作为客人做同一条游轮的,更为搞笑的是剧情里还加入了非洲黑人和欧洲白人谈恋爱的情节 ,在这当时也是绝无可能的。

为了迎合左翼民粹,不惜把历史都篡改了。

甚至 迪士尼 让计划让黑人演员出演 白雪公主 ,实在扛不住压力,也改为 由一位混血的拉丁美女瑞秋·泽格勒出演。

华纳将超人的肤色变成黑色,就连007也都被黑色入侵了,小美人鱼更是不用多说。

而现在更是连白雪公主都惨遭闹剧的降临。

超人穿上了短裙黑丝,蝙蝠侠抹起了大红唇,美国队长的盾牌被黑人继承,超人回炉重造换了一身黑皮肤。

好莱坞在迎合左翼民粹上越走越远。

而现实对应的就是黑命贵运动和 GLBT运动。好莱坞总是用他们的作品,表达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并不遗余力地将这些观念输出全球。

没有错,电影特效不错,视觉很震撼,但你也不可否认,好莱坞就是在这些视觉盛宴中,将他们这些反资本、仇富、极端环保、种族平权观念向全球输出。

我们得承认,他们成功了,全世界社民主义化,民粹化,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哈耶克说,观念传播者在影响和塑造世界,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