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了,数据和观感为什么不一样?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今天网上疯传一个帖子,内容是:
滴滴用户从4500万跌到1000万,打车少了3/4;
携程用户从2600万跌到600万,商旅少了3/4;
怪兽充电用户从300万跌到100万,商场逛街少了2/3;
一是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从4月份18.2%上升到6月份的19.3%;
三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GDP增长2.5%。
因为BOSS直聘至今还不能正常运行,新用户注册停止了大半年了。
但民众的观感与GDP增长数据有区别,这个真实的感受,那么这个感受来源于何方呢?
GDP这个数据,并不能真正的反映社会财富增长的水平,他是社会各种生产交易数据的货币价格的总和。
真实的财富不是货币价格,而是你能购买到的产品的总和。
比如,同一品质的产品,你十年前一月工资可以买十年,十年后,你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二十年,这时你的财富水平是增加了的。
但交易额增加则不一定,比如,中国进口金额上半年也是大增,这其中原油价格上涨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原油价格上张了,GDP数据会不会增加啊,当然会增加。你加油比以前更贵了,当然GDP数量就增长了。
俄乌冲突,导致西方很多国家都出现贸易逆差,比如日本 、德国这样的传统出口型大国,其中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能源价格的上涨。
所以,各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推动GDP总量的上涨。
同样,很多欧洲国家的GDP远远高于中国,他们的财富水平就一定是中国人的好几倍吗?也不一样,因为他们服务业非常贵,也就是说能够买到了所有产品的总和并不是中国人的好几倍。
GDP这个数据,不要说造假,就是不造假,也不是什么能准确衡量财富增长水平的好指标,只不过当下,没有更为合适的指标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能用这个指标。
但是这个不太好,也是有区分的,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不好。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
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上涨,全球都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情况嘛,也就是说总货物量不一定增长了,但总价格增长了,这个数据基本上不会造假,因为各国都有海关,数据得对上。
但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工业制成品生产,所以出口依然还不能说差。
工业制成品现在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密集程度在增加,也就是说,少量的人能生产更多的产品,比如特斯拉的生产线,用人就不多。
近10年来,我国汽车年出口量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累计出口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正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加速器”,助力我国稳步向汽车强国迈进。
更多的人员集中在服务业,服务业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地方,也是城市中的主流人员。
任何一个城市的官员,其实都可以夸下海口,只要你来,我就能给你分配工作。因为工作岗位是无限的,任何一个劳动者在市场中都属于稀缺资源。一项资源,只要是稀缺的,那他就是一种有价值的经济商品,那就代表着有无限的需求。
一个劳动者被解雇的那一个时间点,他是被动失业的,但从第二天开始,他就是主动失业的,因为工作岗位是无限多的。
很多人之所以失业,并非市场上没有工作,而是市场上没有匹配他需求的工作。一个大学生,让他下井挖煤,5000块一个月,他会去干吗?他不会。
因为他去干这种性质的工作,会让他感觉他的寒窗苦读没有任何价值。
还有很多人,之所以是一个失业状态,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薪酬的岗位。要知道,一个达到自己预期薪酬值的岗位并不容易找到,随便将就一下,对很多人来说,不能接受。
他接受低薪的前提是,这个职业和单位有前景,如果又能高薪,职业又有前景,才是他的最爱,如果薪资一般,企业和岗位都看不到未来,那很多人宁愿呆在家里。
如果一个人随便将就一份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成本的,这就是机会成本。
我选择了A工作,那就有可能错过潜在的B工作,那就不能随便选择。
工作的履历也很重要,个人履历是职场生源的价值列表,随便往上面填,可能会破坏这个价值列表的长期价值。
企业找到好人才和劳动者找到好企业一样,都需要付出搜索的成本,有时,失业在家就是这种成本的体现方式。
曾经有一个上海的中年男人给市长留言,要求市长帮他找工作,他是找不到工作吗?当然不是,他是找不到他心中期望的工作。
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自己心中期望的好工作,才是一个问题。
就业形势严峻的实质,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工资率在下降。人们之前形成的报酬期望值被低迷的经济形势打破了,即使是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心仪的企业,但可能找不到心仪的工资了。
所以,工资水平的下降,工资所能购买产品的总量是否下降,才是关键。
更多的问题其实是你看不到的,如果没有疫情影响 ,你可能现在是10000元的工资,但你现在是8000,你以为你没有受影响,其实是受到影响,只不过,这多出来的20000是你看不到的。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当然很大,李克强总理直言:“二季度我国经济受超预期因素严重冲击,4月主要指标深度下跌。”
只不过,你不能完全看着GDP来判断经济,也不能根据某个行业来看经济,准确地说,各行各业,冰火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