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大于完美

Author: 挨踢的牛魔王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完成大于完美




一、先做了再说


昨天的一篇文章,是我相当满意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适用于什么情况呢?

就是那种你搞清楚了 9 9% 的内容,就差 1 % 的窗户纸,但是没有人给你捅破,你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


一旦有人帮你捅破了那 1 % 的窗户纸,你就融会贯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篇文章的作用就是如此。


但是,结果呢?

扑街了,被骂得 狗血喷头 ,什么“看不懂“,”不知所云”,“说的是啥”全是这种评论。

内圈情况则完全相反,那是好评如潮,纷纷说醍醐灌顶。


自媒体行业有一个规律,就是说, 你要大火的话,你的内容必须让小学四年级及以下的人能看懂。


不好意思,牛顿第一定律,已经是初中的内容, 超纲了,严重超纲了

说到文史类的,有些人还能评论评论,一旦是纯理工类的(不是科普、科学史),这些人就原形毕露了。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你不做,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无法进入下一阶段。


有很多人是这样的,要做一件事情,比如 写文章、写报告、写软件、录视频 等等,迟迟不能开始。

他们老是在脑子里面想,现在还不够完美,不符合我的水平,做出来怕别人嘲笑,丢脸。

还有些人,总想着,等一等,看看有没有更完美的方案。


总之就是 严重的精神内耗 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实际上呢,你就这个水平, 你做出来的就是你当下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你不做出来,就永远得不到反馈,永远就是两手空空。


得不到反馈,你就永远无法进步。

你没有1 .0 版本,就永远没有2 .0 版本 ,因为2 .0 版本是依赖1 .0 版本的。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是走一步,看一步。


《鱿鱼游戏》里面每一关都是有寓意的,第一关就是强调的是规则,不讲规则就被突突死了,告诉你是真的会死人的。


《鱿鱼游戏》里面玻璃桥的那一关,强调的是 未来的不确定性

玻璃桥有两种玻璃,一种是强化玻璃,一种是普通玻璃,踩到强化玻璃,可以继续向前,踩到普通玻璃,就掉下去了。


你第一块玻璃没走,那你都走不到后面,更加看不出后面的玻璃是不是坑。


很多事情,都是要先做了再说,后面资源才能 逐步被看见,逐步解锁

你先得看出来楼市风向转变,再看后面的发展。


就拿房子来说,每套房子其实都不一样,每套房子的装修都不一样。

你得先看到毛坯,才能决定怎么装修。


你没有毛坯,就永远没有后面的事情。


完成是什么?

就是毛坯,就是原型, 所有的功能基本具备,能运转起来。


最早的汽车、轮船,是非常简陋的。


这也不妨碍别人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


做事情要效率高,就一上来,一鼓作气把所有的基本部件都完成,组装起来。

就拿写PPT之类的来说,一上来,就是 把所有的章节全部完成,包括结论


然后,才是逐步 添加内容,优化细节,补充数据


先做了再说,这样你的产量才会提升。


二、创作与修改是两件事


先做了再说,更深层次的本质, 涉及到分工问题与比较优势


很多人工作是这样的,比如写个 ppt 或者 文章

就是磨磨唧唧写了一章,在写的过程中,不断的觉得这句话文笔不好,改一改,那个图片不对,去网上找一找,就这么一天过去了。


这个工作过程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做出一件作品,无论是ppt还是文章,实际上是一个人做了两道工序: 创作和修改。


就是因为这两道工序是一个人做的,你就把这两道工序混淆在一起了。

创作和修改,实际上是两件事,需要 两种不同的才能


有的人非常有创意,非常适合创作,能很快写出一个大纲梗概。

但是其实他并不擅长修 改、找图片,添加数据,排版 等等。

这种人在自媒体行业一般叫做 主笔


有的人则非常善于把一篇烂文章改好,但是并不擅长想创意。

这种人在自媒体行业一般叫做 编辑


文章是写出来的,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说的就是这两道工序的不同。


在工业界来说, 设计和制造,设计和编码 ,都是两种工作。


那现在问题来了?

很多人,其实是一个人做两种工作,比如你写个ppt或者文章。

工作中效率低下的原因, 往往就是任务反复进行上下文切换。


比如你先做第一个工作,然后去做第二个工作。

你要先把第一个工作的内容记住保存,然后停留一下,再去做第二个工作。

你第二个工作做了一会,再切换回来做第一个工作,又要先保存第二个工作,再回想第一个工作的情况,恢复做第一个工作的状态,又需要时间。


两个任务之间的切换,就叫 上下文切换 ,这是 最浪费时间的


如果你把这件事情想象成两个人协作,就知道多浪费时间了。
有的时候交接一个工作,都要费半天口舌。


而一个人做两道工序,实际上就是在大脑中反复切换。


大脑在两道工序中反复穿插,一会创作,一会修改。

这两道工序在脑子里面 反复干扰 ,两种任务 反复进行上下文切换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啥也没做出来。


有些人还喜欢在两个任务之间嗑嗑瓜子,抽抽烟,喝喝咖啡,微信聊聊天,刷一会抖音,就更浪费时间了。

磨蹭了半天,一看手机,都半夜3点了,急急忙忙随便写点准备明天交了。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你把两道工序分开来做。


让创作的归创作,让修改的归修改


不管三七二十一,你先搞出来一个草稿再说,其实已经耗尽了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创意了。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修改,添加图片、数据,修改错别字,补充细节。


三、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Deadline 就是死限,最后期限。


有一句话叫做: 死限是第一生产力




很多人是这样的,一个月的任务,前面两周是东搞西搞,第三周开始做,到了最后一周的前4天,把草稿完成,最后两天熬夜把作品完成了。


在一个公司,好歹是有人看着你,你不交都不行,所以总算完成了。

但是涉及到个人的事情,很多人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的,追求完美。


所以,你以为的完美是什么?

很多任务,都是有最后期限的。


你觉得不好,不完美, 只是别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作品

你觉得你可以比他做的号,其实你要 花费比他百倍的时间


比如说考试,让你做一个月,跟你做1 20 分钟,能一样吗?

很多人,如果你让他做一个月,他说不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了。


就拿找笋盘来说,其实是要靠运气碰的,一段时期,理想的笋盘就是没有出现,你再努力,也是碰不到的。

然后有些人就一直拖,一年一年过去了,一套房也没有买。


房圈有一个说法,叫做 2N计划 ,就是每年搞两套。

当然,你开始的时候实力不行,搞个 1套 0 .5 也是可以的。

但是你不能什么都不做。


我们就从死限的角度说说 2N计划


一年搞 2套 ,其实这里面暗含了一个 死限的

虽然在一年里面搞2套,你极尽全力去搜索笋盘,也许笋盘没有那么完美,但是至少你完成了任务。


完成大于完美,这句话是非常精确的。

并不是说 只追求完成 ,而 不追求做的更好 ,只是说 完成是大于完美的

所以,你找的笋盘当然追求赚钱,但是并不是每套笋盘都那么理想。

只要你每年坚持完成任务,挖掘自己的潜力,那你就自然而然的慢慢做起来了。


而很多人,就是天天拖,年年拖,追求完美笋盘,最佳买点,大涨前夜,最后一事无成。


甚至有人觉得,我哪套房,比哪个大V买的好。

问题是你 5年 买了一套,别人 5年 买了 1 0


其实房圈有句名言,叫做: 底部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意思就是不用追求完美无缺。

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灾难才是完美的。


为什么有些人买的房子看起来好像并不是那么好,但是还是比你房子多呢?


就是因为 完成大于完美,数量堆死质量



四、结语


先做了再说,没有 1.0 版本,就没有后面的2 .0 版本。

2 .0 版本往往是依赖1 .0 版本的。


有时候,你走不到那一步,很多资源看不见,无法解锁。


而创作和修改,完全是两道工序,很多人混淆了彼此的界限。

在创作和修改之间反复切换,精神内耗,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无法完成。


完成一件事情,其实是有时间期限的。

质量必须要在固定期限内才是真质量,无限期的完美毫无意义。

死限才是第一生产力。


追求完成的人风生水起,追求完美的人一事无成。


我写文章,从来不改,一次成文。

其实修改才能改出好文章,但是我们时间有限。

所以,我们的产量是很高的,只是有些人叽叽歪歪的,懒得发文。


在各位粉丝强烈要求之下,我们准备在本月,就是 9月2 3 再办一场线下会,主题就是: 风口的力量。

本次线下见面会将进行重大的改进,与大家近距离交流为主。


如果是星球会员,必然是有神秘优惠的。


星球我们好久没有推了,就是等风口,当前需要早做准备,欢迎大家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星球 6年前 就有了,原价 1 300 ,这次打 9折 ,只要 1 170 ,持续 1 0 ,到 9月1 7

你吃几顿饭,买几件衣服,也就这个钱,但是往往自己都忘了。

但是我们这个是服务一整年的。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