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公司引爆疫情,更奇葩的是他的商业模式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经历过严重疫情的武汉,这一次又一次迎来疫情。
疫情源于如新公司的一次经销商培训。
22 日下午 3 点,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昨天 22 时至今天 12 时,湖北武汉市新增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10 例。
至此,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感染者 14 例。,其中 13 例均为该培训班学员, 1 例为某学员的家人。
同时,这次疫情扩散到了北京和青岛。
2 22 0 时至 11 时,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 例,均为 2 17 日至 20 日期间在外省参加某公司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
随后,山东青岛也通报发现了 1 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来自这个培训班。
一个公司正常的商业活动,导致疫情,没有什么可以吐槽的,这是必要的代价,总不能让所有的公司停止商业活动吧。
但这家公司是如新,那就值得玩味了。
如新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是一家美国老牌的传销公司,这家公司在中国扎根很久了,在中国区的年销售额大概是 20 多亿,算是一家不大不小的企业。
中国的直销相关法规是挺严格的,他要求所有的直销公司要开会的话,是需要事前报备的。因为这个行业挺特殊,基本上是依靠会议在推动。
一般有两种会议,一种是招商会,另一种就是培训会。
传销这个行业,这些会议的成本,大部分由经销商自己承担。一般是以销售门票的方式让每一个人承担各自的会议成本。
这次武汉的如新培训,应该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参加会议。这在传销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
不参加会议,就无法学习、无法打气,参加会议呢,一次又一次飞到外地吃住的费用都是很高的,相当多的经销商看起来收入挺高的,但是这些高昂的差旅费和会议费用,让他们的实际收入变的很低。
这不得不说, 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失败。
传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商业模式。如新可能一年 22 亿的销售额,他可能有个 2 3 个亿的利润。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计算,你会发现这个行业最有奇葩的一面。
如新公司的利润,是扣除公司的运营费用、代理商的佣金和产品成本后的利润。
但如果将所有代理商支出的成本加起来呢?有可能产生一个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共同支出可能远远超过了 22 亿。
也就是说,一家公司为了销售掉 22 亿的货,组织了一群人一共花了超过 22 亿的钱,但是,这家公司却可以长期存活下去,并且创造盈利。
这还只是计算财务支出成本,如果计算机会成本呢?那会更加让你吓一跳。
曾经有一家国内的日化行业的传销公司的高管和我聊过,他说,他们高峰期有大概二十万名活跃的经销商(有收入的经销商),当年的销售额达到了五十亿元。
我说,人均产值很低啊,才 2.5 万元啊。而这些经销商绝大部分是专职的。他们如果从事别的行业,起码一个月也得拿 2 3000 一个月吧,一年怎么着也有 3 万块的年收入吧。你这还只是销售额,总佣金只有一万多一点。也就是活跃经销商的年平均收入只有一万多一点,并且,他们还有大量的费用,比如参加培训的费用,到外地开拓市场的费用,搞各种聚会的费用。
同时,这家公司当年有数十个代理商年入百万以上。但这意味着,大量的底层代理商是严重亏损的。
这位高管告诉我,我们人均销售算是高的,很多公司人均销售还不如我们呢。
再算一下机会成本,什么是机会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假设他们放弃了 2000 块一个月的收入,这些经销商的一年的机会成本是 24000 元,再加上他们要为销售培训支出的费用,起码一万块,那就是 34000 块一年了。
我得出的结论是,这家公司当年完成了五十亿的销售额,并赚了大钱,但除去公司的支出,光这二十万代理商的支出就达到了 68 亿。
这就变成营销史上最奇怪的一幕,一群人努力销售产品,其实不如不去销售,他们不去销售,人人将要支出的钱拿出来去买产品,也比去销售的业绩要高一些。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第一个问题:传销商的运作成本太高
与微商不同,传统的传销模式非常依赖线下的沟通、聚会和培训,不培训个十次八次,基本上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经销商。而这种培训往往象如新这次培训一样,在某地的酒店里搞个两三天,费用非常高。微商好一点,在线上培训多,开支就会减少。
传统的传销模式的产品销售、招募代理商,也非常依赖线下见面。中国人的线下见面的成本可高了,在哪见呢,要有场地吧,要喝茶吧,甚至要吃饭吧。
这就让整个运作体系的成本一直处在高位,大部分代理商亏钱,并不是亏在买产品的钱上,而是亏在运作的费用上。
第二个问题,既然是大面积亏损,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干呢?
因为每一个人都将期望值提高了,当你认为这个生意未来能赚一百万,甚至一千万时,那当下投入个几万块钱算什么呢?
这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牛逼之处了。它能有效地提升数万,甚至数百万人的期望值,让这些人为了一个不确定的远期目标,拼命投资当下。
比如,这个行业经常宣传, XX 公司实力强大,历史悠久,绝对不会倒,所以,只要你坚持,你的团队早晚上万人,你的收入早晚过百万。
那么在这个激励下面,所有人都倾向于加大现有的投资,来帮助这家公司销售产品。
而这种制度的设计,也让人们充满梦想。
比如,发展下线模式,每一个下线,未来都可能带来数十万的收入。既然存在这种可能性,那发展一个下线,花一万支出又算什么呢?
于是为了销售一份 5000 块的产品给下线,就有可能付出一万块的代价。
而事实上,就存在这个真实的结果,不少传销界的大咖,就是在前期大量投资,只发展了几个下线,现在就年入百万。
据我的了解,一个在传销业里面能长期一年稳定赚到一百万的人,下面的团队一般是 5 万人到五十万人不等。
如果这几十万人全部要达到稳定赚一百万,那把全世界的人发展过来当下线都是不够的。
公司和上面的团队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驱动下面的团队不停地投资,因为任何产出,必须要有投资,比如精力时间的投入,培训费用的投入。
只有这些人去投入,才能让公司和团队长保持有盈利。
这是一个靠每一个人的梦想去支撑的行业。
在传销最早期时,也许人们是将业余时间用于推销,将家里的客厅用于聚会,这时的经销商机会成本为零,因为是兼职的时间,运营成本也很低,因为是使用家庭的场地。
而在中国,这种商业模式发展成为酒店的培训、专职的人员、这就意味着巨额的运营费用和超高的机会成本。
那,这就变成了非常不健康的商业模式了。当一个公司为了赚 2 亿,然后让经销商付出 10 亿亏损时,这就违背了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互利的,而不是长期亏损还能持续运营。公司为了赚两亿,让代理商亏八亿,这绝对不是正常的商业。
所以,安利,如新这样的企业,能在中国长期运营,拥有数百万代理商,公司年年盈利,背后的代价却是以一些代理商在过高期望值下的高亏损。
我并不想指责这些如新的经销商,看到他们从天南海北为了赚钱来开培训,我还是表示同情,这行业成本太高了。
我倒是想建议如新这样的公司,能不能改变一下公司的文化,不要用过高的期望值吸引他们,而是告诉他们真实的概率,这么多年,有多少人加入你们了,有多少人在你们这里有过稳定收入,是千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的成功率。
传销这个行业的培训成本、维系团队、人际交往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即使要搞培训,能不能学学微商,多搞搞线上培训,不要用梦想驱动这些人天天花太多的钱,为了卖你们的产品,让这么多人亏损,这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应该做的,这些都是你们的合作伙伴。
他们如此相信你,那你应该善待吧,你不能这么坑人家。
如果有一天,这个行业的总成本能低于他们的总收入,这才叫一个正常行业,而一个为了卖一亿,花 2 亿的商业模式能持续几十年,这实在是荒唐。
怪不得玩资金盘的人对会玩传销的人说,不如不卖产品,直接玩金钱游戏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