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挨踢的牛魔王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题图由我厂AI生成
集腋成裘的力量
一、零存整取的十倍力
前几天刷短视频,刷到罗永浩在那里说一件事情。
老罗的短视频,一般来说,基本和脱口秀差不多。
但是这个短视频,还是讲了一些干货。
就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有人问他,为什么脱口秀演员付航的粉丝有 1000多万 ,是其它脱口秀演员的 十倍 。
脱口秀演员一般来说,粉丝就是 100多万,几百万粉丝 的都少。
100多万 ,基本上是一个平均值。
但是付航的粉丝有 1000多万 。
我在某音上查了一下,付航真有 1300多万粉丝 ,这个不假。
那么付航是不是比别的脱口秀原因有名十倍呢?
实际上,我都不确定我是否听过付航的脱口秀。
脱口秀演员出名的很多,比如周奇墨、王建国、何广智、徐志胜、赵晓卉等等。
在我看来,这些人的辨识度实际上都比付航要高。
尤其何广智、徐志胜,往那里一站,都让人觉得搞笑。
那付航怎么搞出 1300万粉丝 的?
罗永浩解释说,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因为付航有个团队,一直坚持把付航台下互动,脱口秀的花絮往各平台发,一直坚持发。
平台是这样的,你一直发,平台 多多少少 会给你推流。
平台的算法就是这么设计的。
如果平台不给你推流,很多人发着发着,没有回报,就不发了。
相反,就算你的内容再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从平台的算法看起来,你的数据就是动不动清零的,就不给你推流了。
等于你每次都是重来。
当然,你的内容确实不错,大家觉得有趣,也会转发。
从各种渠道来的粉丝都有,付航慢慢就做到 1300万粉丝 了。
这个叫 集腋成裘 。
所谓的“腋”,就是狐狸腋下的皮,很小的一点点,攒得多了,就能缝制一件狐皮大衣,就是“裘”。
集腋成裘,关键就是“ 腋 ”,第二位才是坚持。
汉语是很精妙的,差一点都不行,表达的意思就完全变了。
你积累的必须是“腋”,是皮草,而不是乱线头,破布头。
就是说付航的内容还是过关的,长期坚持发,才有这个结果。
你的内容要是不过关,你坚持发十年都没用 。
你不做,就是在漫长的时间中,这些碎片化的机会都流失了。
你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好处是什么呢?
就是知道付航的人多了,多多少少都会去看个演出的。
另外一个,就是有 1300万粉丝 ,就算付航将来不说脱口秀了,有这个渠道在,也能做点别的事情。
罗永浩自己就是这样的,他一直坚持在社交平台上活跃。
那么等到他搞直播带货还债的时候,这些渠道对他的帮助还是挺大的。
集腋成裘,基本上是普通情况下的 十倍的力量 。
交个朋友都上市了,还想怎么样?
二、零存整取
以前有个作家,名字我忘了,小时候看的,但是对于情节印象深刻。
有很多写作的人,觉得自己写的不好,就把稿子乱丢,就流失了。
这个作家不同,年轻的时候经常被出版社退稿,每次被退稿,就把退稿往床下的箱子里一塞,然后继续写下一部。
无论是长篇,中篇,还是短篇,他都存着。
这个作家的朋友说,你这些稿子都被退稿了,就是废稿,塞床下干嘛?
这个作家说: 那是因为我现在还不够有名。
终于有一天,这个作家写出了一部作品,大红大紫。
很多人都找他约稿,供不应求,洛阳纸贵。
然后,他就先不写新作品了,把以前写的废稿拿出来,按照当前的思维改一改,然后再拿去出版,依旧是大卖。
媒体评论:这个作家不但有才华,还非常高产。
嘿嘿,都是以前的废稿改的,要当时马上写新作品,那肯定产量没那么高嘛。
搞房子,实际上就是集腋成裘,零存整取。
你往里面填的月供,并没有消失,而是存起来了。
一旦行情起来,你就是零存整取,力量是非常大的。
市场情况明显变好,很多本地刚需都出来了。
一些好房子甚至都被刚需们给抢了。
不要等着行情起来了,再跑步上车,那个时候,什么都来不及了。
普通人就适合做做 集腋成裘,零存整取 的事情。
其实楼市危机这个事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过,比我们危机得多。
根据我的观察,最后基本都 调节成功了 。
比如香港,地产也曾经暴跌过,后来也调节成功了。
日本是做的最差的,用了二三十年,也走出来了。
我相信我们也能走出来,而且时间不会那么漫长。
现在看空,等于你是在赌, 赌央妈的枪里没有子弹。
你是燕双鹰啊?
你赌这个,风险太大了。
我们线下会,就是从这个主题出发,探讨走出来的策略和路径。
这样大家才能有条不紊的操作。
当然,我们不是什么国师,而是用来作为投资依据的。
还是非常值得一听的。
三、垃圾时间的沉淀
前面的垃圾时间,我们也没有浪费,而是把人工智能生意搞起来了。
大家零散时间学学,也能学一门手艺,进入一个新的赛道。
有些人还就以为人工智能就是画画图什么的、
当然,你要有审美,对这个感兴趣,你也可以画。
就算卖个AI挂历,也是可以挣钱的。
有些人就是死脑筋,有些问题想不明白。
你自己对画画不感兴趣,可是很多人感兴趣。
还有人问,客户在哪里?
喜欢AI绘画的,做后期处理的,难道不就是你的客户吗?
你可以卖显卡,卖算力给他们啊。
你就是不做AI绘画,你多少也可以学学,这样你才能把东西卖给这帮人。
你学一点,你不就了解这些人的需求,和他们谈得来了吗?
就像领导喜欢打兵乓球,你也会打,那不是和领导很快就熟悉起来了吗?
这叫获取“ 社交货币 ”。
你一个卖面粉的,真没必要自己学会包饺子,知道什么面粉包饺子好吃就行了。
我们线下会的第二个主题,就是讲人工智能生态中的商业机会。
很多人非常疑惑,人工智能靠什么赚钱,我们搞得不亦乐乎的?
这里还是讲一下,人工智能的产业已经形成初步的雏形了。
首先,就是显卡的生意。
造显卡的主要就是英伟达,现在菊厂等国产大厂也在进军这个行业。
这个显卡的价格大家也看到了,涨得很厉害。
一种是消费级显卡,能玩游戏,也能做AI推理,价格是比较坚挺的。
4090基本上是
1.5万
到
2万
这样的。
A100,H100
这样的专业卡,最近价格稍有回落,但是也是
十几万,二十几万
这样的。
大部分人当然造不了显卡,但是可以倒卡,低点囤货,高点卖出,还是能挣不少钱的。
另外一个路子,就是搞很多显卡,做租赁。
租赁给别人做模型的训练,推理。
4090,很多平台是租
2块钱
一个小时左右,一个月就是
1500
,10张卡就是
1.5万
。
这比租房赚钱多了。
当然,推销显卡、算力拿佣金也是一门生意。
第二,就是模型的生意。
模型的预训练,投资很大,一个大模型的训练经常是上亿,几千万这样的。
比如openai,claude,stability,国内的有阿里、字节、百度,清华智谱,deepseek等等。
这个大部分也搞不了,就是大厂才能搞得起。
这玩意就像房地产开发商一样,普通人也做不了开发商的生意。
但是你可以微调模型,满足一部分个性化需求。
你的资金做不了大模型,那你可以运营模型啊。
就像你开发不了地产,你可以倒腾房子,做物业公司,中介等等。
现在这种运营模型的平台还挺多的,大的小的都有。
这也是一个生意,就是
卖token的生意
。
和大家和模型聊聊天不同,真正使用的应用,每天
消耗的token是惊人的。
所以,这个生意也有利润。
大模型需要数据,那么做数据的收集整理,也是一门生意。
第三个层面,就是应用层。
就是拿大模型来做应用,这块的内容就多了。
做翻译的,做语音的,做图像的,做视频的,百花齐放。
关键是很多事情,普通人靠提示词,就是中文或者英文也能做。
这块的生意,市场就广阔了。
另外,就是利用AI做出来的作品,也是有人买单的。
比如AI摄影,翻译转录,写代码,写作,实时通话,社交,搜索,视频,电商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做项目,跟做工程一样,做一单赚一单。
有些项目,就是AI才能做的,也是一门生意。
这个里面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AI和IT有点关系,但是并非IT背景的才能做,很多东西都是全新的。
不要说什么你以前不是搞IT的,就搞不了。
这玩意火起来就这2年,大家都是新人。
为什么openai的行动,大家这么关心呢?
就是openai出了一些东西,对各种价格、需求是有影响的。
比如说显卡,openai出了新东西,如果有价值,肯定很多厂商就会跟进,显卡就会涨。
你要囤卡,要等openai等公司没啥消息,市场冷清的时候囤卡。
有大消息的时候,你就卖嘛。
总之,人工智能的产业已经颇具雏形,这个里面赚钱的门道还是很多的。
四、结语
脱口秀演员付航的例子,让我们看到集腋成裘的力量是可以量化的。
基本就是比你不管不顾,要强十倍。
搞房子,也是集腋成裘,零存整取,比普通人强十倍是大概率事件。
AI的发展非常快,大家也是可以把零散时间投入其中,产生集腋成裘的效果。
市场已经动起来了,大家要出来走走了。
-------------------------
本文基本上把我们线下会要探讨的主题说清楚了。
当然,这个只是大纲,真正的干货和细节,大家还是来线下会。
名额不多,就 30位,先到先得 。
门票钱是花大家身上的,比如 会场、包车、午餐 等等。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