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太行:对抗职场套路,从做自己的英雄开始

Author: 罗辑思维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现在企业招聘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但是学历高的学生在职场的表现就一定好吗?“好学生思维”是工作中的助力还是阻力?


在熊太行老师看来,大多数的好学生,都无法坦然说出自己的正常需求。这会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想知道答案,可以读读熊太行老师的这篇文章。

存量经济时代,什么最重要?提效,提效,还是提效。

今天下午 2 点到晚 8 点,得到新商学邀请了六位实战派老板,一次讲透「降本增效」,超实用的“提效秘籍”+“行动指南”!


1️⃣小马宋 营销专家、咨询公司创始人分享《不卷创新,如何用小事做营销

2️⃣林森 麒麟大口茶品牌创始人 ,揭秘《不控成本控结果,怎样打造极致单店》

3️⃣胡光书老师,华与华、读客、越汇精益顾问,分享《精益管理为什么从老板扫厕所开始》

4️⃣龚槚钦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分享《如何跨界创新,让农民也用得起高科技》

5️⃣虞小鸣 大明传动董事长,揭秘《老板下场实现精益管理的实战技巧》

6️⃣亓超杰 晨非乳品合伙人,分享《上游供应链如何通过专注做减法,实现敏捷开发》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开播通知您。


来源:《熊太行·关系攻略2》

作者:熊太行


大多数的好学生,在“好好珍惜自己”这件事上,都没有认真去思考、去用力。
这是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鼓起勇气争取自己的利益、无法硬起腰杆主张自己的权利,无法坦然说出自己正常需求。
今天我就给你讲讲,职场中应该如何珍惜、善待自己。
重新构筑“有我视角”
好学生在学校教育当中,往往是如鱼得水、非常得宠的。
集体利益为重,这是很多学校教育所强调的。这个大原则当然没有错,但是在这种叙事之下,有时候就会忽略“我”这样的一个角色。
“我”当然是集体中的个人,但“我”同时又是正在思考的自己。同样是个人利益,“我”的利益,和我同学、同事、邻居的利益不能简单相等。如何处理“我”和其他个人的关系,这个话题很多时候是被回避的。缺失“有我视角”,就使得校园当中,许多的人际冲突最终是被集体叙事掩盖过去的。
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如果被同学里的坏孩子欺负,从有“我”的这个视角来说,屈辱、痛苦,需要权威出来主持公道,需要老师来安慰我们。但是从有些老师的角度看,就是集体当中有了不和谐,有时候甚至很难认定为一个调皮孩子欺负了另一个老实孩子,只是觉得两个人起了冲突。这就使得许多本来应该是公正代表的老师,在处理同学冲突的时候,会选用“握握手”“拥抱一下”“互相道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不光是校园里缺少“有我视角”,职场上“有我视角”也是非常匮乏的。
因为大多数的领导,最注重的还是公司的利益。这就意味着你在与领导沟通时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需要使用“无我视角”。
比如你要跟领导提及某个同事的错误,不能说“某某整天针对我”“某某给我造谣了”,因为领导对维护你的利益,兴趣不大。正确的做法是转变自己的叙事:
“某某违规了,给部门造成风险。”
“某某私下接触别的部门的领导了,可能想要背刺领导您。”
“某某在部门内部挑拨是非,制造内部不团结。”
无我视角适合宏大叙事,适合对领导劝说,适合在公开场合发表看法。
而当你要跟自己沟通、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就要迅速切换到“有我视角”。有我视角,强调自己的利益,适合内部交流。
盘算自己的个人利益的时候,如果还采用“领导”“集体”“部门”的无我视角,自己的利益往往就被忽视了。
有的同学是长期被无我叙事困扰,切换不回来,那我就教你一下自我对话的技术。
很简单,就是前面课程当中我们提到过的 “职场三原则”:安全、进步和收益。
“这件事对我安全吗?”
“这件事能有助于我进步吗?”
“这件事我有利可图吗?”
在你做决定之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从想起自己的利益开始。
有我视角是维护自己利益、争取自我权利的开始,也是职场技能的心法。这一点如果学不会,所有的招式都是空架子。
被忽视的自利行为
说到这里,很多好学生就有疑惑了:熊师傅,工作中做事总想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太功利了?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每次看到这个词,我都会问好学生。
“你觉得自私好不好。”
“不好。”
“那自利呢?”
这个时候好学生都会嘀咕一下。
“可能也不好。”
但其实自利是人的理性原则,合理的自利行为也会给你带来正反馈。
英国哲学家边沁曾经专门讲过 自利选择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接受身边人执行自利原则,希望别人任何时候都大公无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很多好学生是真的不允许自己执行自利原则,他们有一种妄念,认为自己和他人应该一碗水端平。好学生这样苛求自己,也会奢望别人同样可以做到。在这种期望破灭之后,好学生就会怀疑人生,觉得世界跟自己想象得不一样。
其实只要你能明白每个人都会做自利选择,就不会有这样的苦恼,就能很好地调低自己对别人的期待。你在职场上、生活中,都会变得更加实际、更加深沉,不会为一点小情况就一惊一乍了。
当你接受了别人可以是自利者,你自然也就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自利行为。在和别人争斗或者冲突的时候,你会更坚定地做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被回避的功利视角
即使明白了要从“有我视角”看待世界,接受了人人都是自利者这样的设定。许多好学生仍然认为,进取心应该有一个没那么功利的理由。
比如《三国演义》小说当中,刘、关、张三个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一直被传为佳话。
历史上的刘、关、张,确实亲如兄弟,但是这三个人之所以会团结起来,其中也有想要合力逐鹿天下的想法。
《三国志》里面说的也很清楚,刘备打进成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分钱,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每个人发了多少金钱,多少布帛,清清楚楚。
这时候有一个好学生站出来反对,认为刘备背离了初心,这个人就是赵云,他说大家都在分钱盖房子,那兴复汉室的事情怎么办?
刘备觉得赵云说得很好,同时让他不要再说了。
还有被很多人看做是道德表率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自古不知多少读者为他落泪。
其实诸葛亮这个人,也无法完全摆脱功利心。他曾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也并不能算是道德楷模,管仲以前是射了齐桓公一箭的敌人,后来又辅佐齐桓公,乐毅原本是个赵国将领,后来跑到燕国去做将军。所以他们也渴望活着权倾天下、死了青史留名。
诸葛亮没有自比周公孔子、伯夷叔齐,其实就说明了他做的一切也有功利心在里面。
那为什么很多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只提到了白帝托孤、出师表、鞠躬尽瘁呢?因为功利视角缺乏文学叙事的美感。它不“美”,但却道出了很多人的成功逻辑。
如果从这个视角回看,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很多英雄式人物身上都有着很强的功利性。
《史记》当中,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队,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看见秦始皇的车队,说的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发现了没有,他们看见的也都是名利,都是不世之功。他们心中有自己,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更出色。
爱自己才能对抗千种套路
明白了这些历史人物成功成事,都可以追溯到功利角度,我们就可以不再为自己的名利心羞耻了。我们可以没有芥蒂地为自己的进步而筹划,大大方方地想到自己应该提升、应该进步,应该获得我们应得的利益。与此同时,爱自己、珍视自己,也能够在我们身上形成一层保护罩,帮我们对抗对手的套路。
前面我们提到过,领导可能会让你“顾全大局”,让你牺牲自己的利益。
如果只注重集体意识,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利益,你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就答应了。
如果你爱惜自己、在乎自己的利益,你就有了为自己而争取利益的勇气,想尽办法去跟领导讨价还价。
类似的,同事把活儿甩在你身上、把责任甩在你身上,如果你忽视自己的利益,不在乎自己的进步,就会忍气吞声接下来。
如果你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在乎自己的利益,就有了站出来、打回去的勇气。
记住下面的几句话,这是爱自己、珍惜自己的几句秘诀。在被别人套路的时候,给自己念一念:
1.我的生命短暂,我的时间宝贵
2.想要我做牺牲,拿东西来跟我换
3.不要拿我当傻子
职场中,我们要做自己的英雄。
总结
职场不应该总是无欲无我,而是应该随时保持有我视角,考虑自己的利益。小到身边的同事,大到历史上的英雄式人物都有自利行为。理解自利、接纳自利,会让你在工作时更坦然,对你和他人都好。工作中,记住“职场三原则”:安全、进步和收益。会让你工作更有目的性,也能收获更多的应得利益。你的时间宝贵,不能无限地牺牲自己。
爱自己会让你有更多的勇气,对抗对手的千种套路。

存量经济时代,什么最重要?提效,提效,还是提效。

今天下午 2 点到晚 8 点,得到新商学邀请了六位实战派老板,一次讲透「降本增效」,超实用的“提效秘籍”+“行动指南”!

1️⃣小马宋 营销专家、咨询公司创始人分享《不卷创新,如何用小事做营销》

2️⃣林森 麒麟大口茶品牌创始人 ,揭秘《不控成本控结果,怎样打造极致单店》

3️⃣胡光书老师,华与华、读客、越汇精益顾问,分享《精益管理为什么从老板扫厕所开始》

4️⃣龚槚钦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分享《如何跨界创新,让农民也用得起高科技》

5️⃣虞小鸣 大明传动董事长,揭秘《老板下场实现精益管理的实战技巧》

6️⃣亓超杰 晨非乳品合伙人,分享《上游供应链如何通过专注做减法,实现敏捷开发》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开播通知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熊太行·关系攻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