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没什么光荣不光荣的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今天劳动节,漫谈一下劳动这个话题。谈到哪儿算哪儿。
劳动节这个节日挺吊诡的,它并不是在讴歌劳动,而是为了减少劳动。事实上市场经济中的一切大规模生产和技术进步,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劳动,让人们享受更多的休闲。
劳动没什么光荣不光荣的,要是能不劳动而躺平,高兴都来不及。因为劳动是有负效用的,劳动多了会让人感到痛苦和厌恶。所以人们劳动,不过是因为不劳动的话活不下去,并且要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如此而已。
劳动的负效用是一个既定的现象,想要从意识形态上鼓动人们劳动最快乐最光荣,是没什么用处的。某种学说认为到了一定的“高级阶段”,人们成为新人,就会单纯地为喜悦而劳动,那都是胡说。要想让人们更多更好的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开出更高的报酬。
总有人喜欢把某一群体架上高位,说他们如何光荣,如何高尚。目的不过是进行道德绑架,教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让他们成为替自己卖命的工具。
总有人以某个庞大的群体的代言人的面目出现,那不过是政治操弄的话术,与这个群体结盟,能够掌控话语权并且攫取权力。
劳动者对自己最大的误解莫过于,所有财富都是他们的劳动创造的。
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犯下的最重大的错误,它是后世剥削理论、被错误划分的阶级理论的渊源。这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宗教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
约翰·洛克和亚当·斯密的宗教意识形态是新教加尔文宗,它流行于苏格兰的农耕地区,这个教派的教义主张苦行和修行,认为劳动是神圣的光荣的。他们并不理解,价值和效用,都是纯粹主观的事情,是由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消费者若是认为某些东西毫无价值,你就是付出多少劳动也白搭。
把所有人家里的锅碗瓢盆收起来炼钢铁,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直在劳动,但是创造出来的是一堆黑黢黢的废物,那是一种财富的毁灭。
今天在地上挖个坑,明天再填上,是劳动;在沙漠里建一栋无人问津的高楼,也是劳动。它们都没有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
不要觉得在沙漠里建楼这样的例子太荒谬和极端,事实上这种纯消费活动,毁灭财富的事情比比皆是,只不过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罢了。看看那些大而无当的“公共工程”就明白了。
价值来自于消费者对其效用的主观评价,并不是你劳动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大。更
不是由包含在其中的莫名其妙的
“
劳动量
”、含混不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农民用锄头挖地,终日劳作,强度很大,但是产出很低。后来有人发明了拖拉机,培育出了优质种子,制造出了化肥,因此劳动强度低了,休闲的时间多了,然而产出却更高了。所以价值的高低,与你劳动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那这个过程中是农民的劳动贡献大,还是拖拉机、种子、化肥的贡献大?显然是后者。既然后者的贡献大,那么后者拿更高的收入,不是天经地义吗?
所以谁更会种地?不是农民,而是科学家和企业家,他们的劳动才更有价值。
劳动者还经常抱怨自己工资低,没有享用最终的劳动成果,有人在剥削他们。
劳动者总是会高估自己的价值,就像一个商家总想将自己的商品卖出高价,又像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长相一样。
但是你的价值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而是由消费者说了算的。
“消费”劳动力的是谁呢?是企业。而企业到底能给劳动者发多少工资,又取决于它的产品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金钱投票。所以,资源如何配置,劳动者的工资到底有多高,最终取决于消费者。
一个事实就能证明某个劳动者工资到底低不低。这世界上没有比劳动者更加“心猿意马”的人,他总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现在在这里工作,谁要是稍微开高一点工资来挖墙脚,他都不带犹豫,马上离职。他之所以没有跳槽,就是因为没有人给他开出更高的工资。
把自己能力不济,归结为他人的剥削,是一个很方便的自欺欺人的借口,也是巨婴思维。
自由市场上的劳动者与企业,是交换共赢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契约关系。劳动者不是被戴上镣铐的奴隶,只要他能自由的签订契约,自由地辞职跳槽,就没有剥削。
企业家不是不想剥削劳动者,而是劳动力是稀缺的,企业家之间一直有竞争存在,你想剥削,开的工资低,劳动者不是傻子,谁开的工资高,立即跳槽,让你亏损和破产。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这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培育美德。
你能创造出多少边际价值产品,就能领多少工资。增加你一个人,能够给企业未来增加5000元的产出,他不可能给你发6000元的。他要那样做,就会亏损和破产,那样你就会失业,一分钱都拿不到。
市场经济中的工资,就是你所创造的未来产
品的折现价值。
通俗地说,企业家将未来产品——不论它是否卖出和盈亏——打了个折扣提前预支给了劳动者。
之所以打折扣,是因为时间偏好的存在,人们对同一物品的价值评判,总是现在高于未来,人们总是偏好于当下满足胜于未来。所以现在产品相对于未来产品,是溢价的;反过来,未来产品对现在产品,是要打个折扣的。
这个关系就跟一个人给你打了一张欠条,要借100块钱,一年以后还你110元,是一个道理。你放弃了这100块钱的即时满足,换取未来的更大满足,但是只收到了一张凭据,这是要承担风险的,他有可能还不上,也有可能一年以后的110元还不如现在的100块钱值钱,所以你就亏损了。而他,则不论未来怎样,都可以获得这100块钱带来的即时满足感。
看到企业家盈利了,就要去分享“劳动成果”,殊不知你的“最终劳动成果”,企业家已经以货币化的方式提前支付给了你。
这就是你的工资。
企业家更注重未来,劳动者更注重当下。劳动者更偏好安稳,企业家更偏好冒险。劳动者若是自己生产,在生产期间他是没有收入的,而且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且承担亏损和破产的风险,于是他选择为企业家打工,将风险转移给了企业家,不论盈亏都可以拿到相对固定的报酬。
企业家是对企业财产负最终责任的人,财产权是企业家的,不是劳动者的,所以你要在工资之外在去分人家的财产,那就是在剥削企业家,这毫无正义可言。
劳动者嫉妒于企业家拿得多,
自己拿得太少。问题在于你既没有对企业投入资本,也没有承担风险,凭什么拿得多呢?企业家比劳动者拿得多,
不过是证明,劳动力在利润创造中发挥的作用不及资本,资本家对资源的配置和消费者偏好的判断力,对企业的盈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一个劳动者,在不同的企业拿的工资不同,并不是因为这个劳动者的技能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因为不同的企业家投入的资本不同,做出的判断不同,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不同。
企业家的判断是非常值钱的,而且是买不到的。
正是企业家,在组织和调整着经济,改善着人类生活。
如果企业家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卓越判断,却拿不到与之对应的较高报酬,那就不再会有人去投入资本、承担风险、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济就会发生混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将急剧降低。
一家企业,到底是那个提供资本、做出决策的企业家重要,还是劳动者重要?
当然是前者。
如果盈利了就要分享劳动成果,那他判断错了,亏损了、破产了,企业家去跳楼、还债,要不要一块跳、一块还?
那劳动者的工资到底是怎样提高的,休闲是怎样增多的呢?
劳动节这个节日的来历,说它是劳工运动争取
8
小时工作制的结果。那是一次并不光彩和体面的运动,这个节日,是工会和某些组织贪市场之功为己有、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政治操弄术。
工资的提高,休闲的增多,是工会和立法的功劳吗?显然不是。如果工会和立法可以提高劳动者工资并且增加休闲,为什么不立法规定每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为什么不立法规定每月最低工资
10
万?
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人们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实现很大的产出,所以工资高了,并且可以衣食无忧地休闲了。
技术对于经济进步的作用,一直被严重夸大。似乎只要在有技术了,经济就自然进步了,人类生活就一定改善了。但是非洲落后国家,以及改开前的中国,是因为没有技术吗?并不是,技术都是现成的,技术也一直没有什么保密性可言。他们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没有技术,而是没有资本。
贵州山区造桥梁、修高速、建基站,是因为没有技术吗?
古希腊已经发明了铁道技术,为什么不使用?
是因为资本稀缺。
在毛乌素沙漠种粮食可以吗?
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为什么不种?
海水淡化能实现吗?
也可以,为什么不做?
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不但不会造福人类,反而会将人类拖入苦难的窘迫境地。
这世界上的技术,相对于资本,一直是过剩的。是资本决定了什么样的技术得到使用,没有足够的资本,再好的技术,都只能停留在纸面,甚至是花拳绣腿。
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由此引起的工资率的提高和休闲的增多,都是资本投资推动的。
没有资本,既没有人类经济进步,也没有劳动者境遇的改善。
所以打击资本,就是在打击经济进步,就是让人类从先进技术引领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倒退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中。那意味着要消灭一大半人口,而且活下来的人都要终日劳作,且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企业,都是资本堆出来的。哪里资本多,哪里企业就多,哪里劳动者的待遇就越好。
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一家企业开办了,要招工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出比过去种地更好的待遇、比别人更高的工资,才能把这个劳动者吸引过来,否则他不会来的。企业越多,劳动力就相对越稀缺,他们就越是竞争这些稀缺的劳动力,竞争的办法是什么呢?“简单粗暴”,开出更高的工资。
所以让企业发展壮大,让企业越办越多,劳动者的境况就越好。要办企业,需要资本,需要财产权有保障的市场环境。今天打击资本无序扩张,明天收拾大企业,后天以为自己比企业家还懂企业、搞各种监管,把企业搞死了,劳动者就没个好。
因此捍卫市场经济,就是捍卫劳动者权益;为企业说话,就是为劳动者说话。那种将企业和劳动者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中了我们熟悉的邪恶学说的毒,既表现了理论上的无知,也表现了对现实的无视。
反之,对劳动者这一群体的某些批评,并不单纯是批评某些劳动者,而是批评权力和知识分子营造的错误意识形态,他们与劳动者这一人数最多的阶层结盟,反资本反企业反市场,目的是攫取权力和话语权。许多劳动者要么不明就里,要么在有毒学说和嫉妒心的驱使下与企业为敌,最终会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