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没啥好研究的,富裕才值得研究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绝大多数人都偏好物质丰裕甚于匮乏,大家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但是全世界 190 多个国家,最富裕的国家,现在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0 万美元以上,民众生活幸福,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而最贫穷的国家,至今 GDP 只有几百美元,在 21 世纪的今天仍然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为什么出现了繁荣与贫困的巨大差距?陈兴杰老师的新书《国家的贫困与繁荣》,通过干净清澈、深入浅出的笔法,温和而坚定地“摆事实、讲道理”,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经济史是一长串政府政策失败的记录
在《国家的贫困与繁荣》中,陈兴杰老师从国别对比、一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经济政策的后果、行业经济干预等多个维度,为读者展示了那些失败国家之所以走向经济崩溃的悲惨图景。
在津巴布韦,穆加贝采取了强有力的没收白人农场主土地产权,重新分配给黑人的政策。暴风骤雨般的没收政策令企业纷纷破产,资本撤离,人口向周边国家流失。他同时向黑人同胞承诺和发放福利,采取的办法是无限量印钞票,由此创造了100万亿的钞票 面值 世界记录,最终导致该国走向了经济崩溃,民众之间的交换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在智利,左翼阿连德政府上台后,采取了“经济自主”的国有化政策,将民营的铜矿以及其他像样的产业悉数收归国有,由中央计划机构运用计算机大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生产。同时,他“关爱”农民和弱势群体,由政府规定极高的最低工资标准,钱不够那就印钞。短短三年,智利 走向了经济崩溃,那些象征着中央计划的超级计算机像个笑话一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在印度这样的最大的“民主国家”,全盘照抄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工业体系,它的私营企业虽然保有私有之名,然而印度政府会给予大量的“指导”:员工超过20人,就必须有工会;工人可以罢工,企业不得解雇;员工数量超过150人,就必须建立食堂;雇佣妇女,除了要给他们福利,还要办起托儿所。结果,80%的就业在少于20人的“非正式机构”。
在斯里兰卡,独立后国有化更是登峰造极,外来投资受到严格限制;实行免费医疗、教育和近乎免费的公共交通。 福利制度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大量举债,债务到期就借新还旧,导致财政破产 减税,然而却不减支,必定加剧财政赤字,造成债务违约。 担心外汇流失,又开始禁止进口; 进而又开始禁止化肥和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结果,一个 出口水稻的国家,开始了大饥荒,上演了一场惨烈的 经济自杀。
发达国家和地区,情况又如何呢?
美国的底特律和 巴尔的摩,过去都是经济高度繁荣的城市,为什么现在成了“铁锈地带”和老鼠横行的“罪恶之城”?
因为工会势力暴力侵犯企业产权,侵犯其他劳动者就业的权利;政客迎合黑人民粹势力,出台有利于黑人的福利政策,税收巨幅提高,导致企业撤离,人口流失;为了讨好底层民众,出台远高于市场工资的最低工资法;为了让人“居者有其屋”,出台房租管制禁令。
一套干预主义的“组合拳”打下来,不但让底特律和巴尔的摩人口流失百万,企业破产、资本撤离, 生生将一座本来繁荣的城市毁灭;而且, 经济衰退走向治安大坏, 巴尔的摩成为犯罪之城, 谋杀率全美最高,62万人的城市,2017年有343人死于谋杀。 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将豪宅亏本甩卖,逃离了他的家乡。
缅甸、孟加拉国、秘鲁,当然,少不了阿根廷,都从繁荣之中跌入衰败的深渊;日本、美国、法国、希腊,一个个原本发达的国家,纷纷陷入长期衰退之中;同样,在行业之间对比,美国邮政这个超级国企低效、腐败、无能,像一头嗜血怪兽,消耗着纳税人的巨额财富。这是一幅幅 目惊 心的衰败图景。
有些干预主义政策荒诞、可笑而无耻。美国的马桶因为要迎合环保主义者的要求,冲水需要冲十来次,结果反而大量浪费水;大众汽车公司推行较高的环保标准以排斥竞争,结果作茧自缚,必须依靠作假才能实现; 爱尔兰和 瑞士实行低税的政策,被 其他国家指责为不公平竞争 ,那意思是,谁要是对民众稍微仁慈一点就是不公平,必须抢劫得一样多才叫公平。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失败的故事里,国有化, 高税收,高福利,滥发货币, 产业政策,限制自由贸易,干预自由契约和市场价格——我们统称为干预主义—— 是这些失败国家和地区的“标配”。这些政策无一例外,终极的指向都是:侵犯私有产权,扩张政府权力。
米塞斯说: “经济史是一长串政府政策失败的记录,而这些政策之所以失败 ,全归因于政策设计大胆忽视经济法则。”
人们不相信自由市场,而是寻求用权力解决问题。一部分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是想着自愿交换、和平合作,而是想着对他人进行强制和侵犯。而政客则认为,经济就像个橡皮泥,只要谁手里有枪炮,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捏成什么样子,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的行动可以完全不受经济学规律的制约。罗马皇帝戴里克先大量制造伪币引发巨额通胀,然后对每一种商品规定最高限价,谁涨价就杀谁的头; 克努特国王曾经向潮汐下达命令; 俄国沙皇曾经下一道圣旨, 命令下一个收获季节一定要获得丰收。
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惨痛的经济灾难。无情的经济规律,不是谁拳头硬就听谁的。
毁掉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和那里人们的生活,并不需要原子弹,让政府干预横行就可以了。
走向繁荣,一代人就够了
与那些失败的国家相比,许多国家从贫穷和废墟中走出,一步步成为世界经济的灯塔。
韩国人用了一代人时间,从朝鲜战争的废墟中崛起,创造了“汉江奇迹”。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引进外资,实行对外开放。最近半个世纪,韩国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发展机遇,迅速成为妥妥的发达国家,钢铁、化工、建筑、船舶、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独领全球。
日本在二战的废墟中重建,他们把权利平等和产权保护落到实处,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动能,实现了在汽车、机床、电子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突飞猛进。日本是自由贸易的优等生,在 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从不主动发起贸易战。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人均寿命全球领先。
越南人搞“革新开放”,发展外向经济,全面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吸引外国投资,承接产业转移。在短短30年时间,经济总量翻了20多倍,外国投资占到投资总量的1/4。现在的越南,已经是亚洲最具活力、欣欣向荣的进步经济体,民众生活很快得到了改善。
地处西欧一隅的爱尔兰,曾经发生土豆饥荒,直到几十年前,还是穷国,曾经名列“欧猪五国”之一。现在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最耀眼的政策就是全球最低之一的所得税,它不但实行低税率,而且拒绝根据欧盟的要求对苹果公司补征130亿欧元的所得税,甚至还为企业提供避税指南。他们明确地知道,宰杀一只会下蛋的鹅,意味着什么。
最典型的莫过于经历了惨痛的大屠杀的卢旺达。那场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血腥的大屠杀让卢旺达长期陷入崩溃状态。现在,它再也没有了“高级种姓”,对不同族群予以产权的平等保护,大力发展工商业和旅游业,欢迎世界各地的投资和贸易往来,这个国家 已经焕 出蓬勃的朝气。
与津巴布韦的超级大崩溃截然不同,毗邻而居、各方面条件都类似的 博茨瓦纳,却是一片繁荣景象。被津巴布韦驱逐的白人和资本,博茨瓦纳张开双臂欢迎;加入非洲自贸区,与各国开展贸易往来;对环保主义暴政说不,开展狩猎旅游。这个国家正在成为南部非洲的经济明珠。
其实,我们何必舍近求远?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是一个国家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迅速走出贫困,走向繁荣的最好教材。
现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在全世界都是妥妥的发达国家水平。即便是西部地区的小县城,民众的真实收入和可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也超过欧洲国家普通民众的水平。 不要看GDP,要看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现在经济发达了,出国的人多了,3000RMB,与3000美元或者欧元,到底购买力如何, 他们有深切的体会;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移动支付、物流等行业的发达程度,就是独步全球。 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 人,都能得出客观的评价。有些人,行万里路,在现实面前狠狠被打脸,才知道这一切;经济学最“神奇”的一点就是,即使不出国,也知道这一点。
是什么让中国,以及众多国家从衰败中走出,走向繁荣富强?
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傻子瓜子,是 农民工进城务工 并定居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 ,是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贡献出了“56789”,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野蛮生长”。
这些问题都指向的是 产权的平等保护,是低税收、砍管制、少干预,激励资本积累,推进自由贸易,扩大对外开放。 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奉行市场经济。
一国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可以一跃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生活水平的巨大跃升, 创造经济奇迹。当然,我们知道,这并非是什么奇迹, 而是 自由 放任政策 必然结果。 只要实行市场经济,繁荣真的就是立竿见影的事情。
经济问题,根本就不用付出惨痛的教训去实验,也根本不用进行“经验总结”, 因为经济学原理已经清清楚楚地揭示了 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能够实现繁荣的目标 实施什么样的政策,必将导致经济灾难。
就像米塞斯,他清楚地知道一国要走向繁荣,应当采取什么手段;他 从未去过苏联,在1920年代 就确切地知道, 苏联计划经济必定崩溃。
因为经济学原理 确凿无疑 和亘古不变。
繁荣的根源是什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繁荣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我们进行错误归因,就会影响到未来的政策。
然而,经济学给出的答案——繁荣是因为产权保护,因为市场经济——许多人并不承认。在中国,无数人认为,繁荣是因为“有为政府”,而不是市场经济。但他们无法回答一个问题,若是论“有为”,改开前的国家,把一切都管起来了,最“有为”了,结果是什么?阿根廷的庇隆和他的夫人,最“有为”了,结果又是什么?
他们这时候会从立场上后退, 用修改自己的观点的办法 逃避。 他们说,你们太极端了,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我们说的“有为”,并不是啥都管,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是问题又来了:什么有为,什么不为,是一个客观的标准,还是某些人任意武断的决定?更重要的是,国家之本质,是一个“生产部门”,还是一个“消费部门”;走向繁荣的道路上,谁是发动机,谁是绊脚石?市场财富生产和交换,是产权的行使行为,是福利增进的行为,干预的正当理由是什么?这个干预行为与你们所赋予的国家职能,有没有自我驳斥?
经济的进步,恰恰是因为国家“不为”了——从经济领域退出了,而不是它“有为”了啊!国家不为一分,自由就增进一分,繁荣就增进一分。一切财富,都是民众创造的;一切改革,都是民众观念推动的。
还有无数人, 即便是那些仇美的,实际上也以美为师 他们进行了各种 错误归因,让本来清晰的经济学常识变得 模糊不堪 ,让本来走向更加繁荣的进程大打折扣。
最常见的,他们认为,繁荣是因为民主。
你看英国民主了,美国民主了,他们都很富裕。但是这二者之间并不能用“因为”和“所以”连接起来。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希腊在开始民主的时候,有投票权的人数占多少呢?7%。英国和美国,全面民主都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了。英国最初的民主是严格按照财产来界定的,“流氓无产者”(马克思语)是没有投票权的。美国直到1920年代,妇女才有了投票权;直到1960年代,黑人才取得了投票权。但是很明显,英美经济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的大幅度改善,发生在18-19世纪。20世纪以后的民主的英美,就是一曲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悲歌。

另外,世界上民主国家多的是,为什么并没有像英美那样发达?印度不民主吗?阿根廷不民主吗?还有那些卢梭主义者向往的“幸福天堂”尼泊尔,不民主吗?为什么却陷入衰退和贫穷的深渊之中? 拉丁美洲基本都是民主国家,为什么却陷入了“拉美陷阱”? 南美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几乎就是照搬美国模式,为什么经济却崩溃了?
所以民主与经济进步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事实上,二者之间其实是负相关的。否则你如何解释智利在皮诺切特的领导下,成为南美的经济明星;如何解释朴正熙领导下的韩国的汉江奇迹?如何解释西班牙的弗朗哥让该国远离二战并实现经济成长?又如何解释蒋经国治下的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呢?

当然,更不能解释——按照民主派对民主的定义——中国和越南的经济腾飞。

有人说是因为宪政和法治。

但是你要是搬开朝鲜的宪法,里面对人民权利的描述是非常到位的。实际上,任何一国的宪法只要你搬出来,都是一篇篇伟大的人权宣言,但是为什么它就是一纸空文呢?

更典型的,利比里亚,就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是美国黑人的后代建起来的,宪法则直接照搬美国,然而为什么它始终战乱频仍,贫困交加?
他们说,有宪法,不等于有宪政机制和法治。可是你又如何解释,美国有完整的宪政机制,怎么就不断地通过修改宪法的方式违背宪法呢?总统和国会怎么就拥有了宪法并不具有的权力了呢?联邦政府现在手中拥有的权力,大多数都是宪法中并没有的。美国最高法院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起到了“制衡”、“纠错”的作用,还是起到了为违反宪法的行为盖上合法性图章的作用?美国人现在所享受的经济成果与自由,与19世纪以前相比,是衰减了还是增加了呢?
是资源的丰裕程度吗?
阿富汗为什么是“睡在金矿上的穷人”?俄罗斯地大物博,这个国家几乎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为什么GDP还比不上我们一个广东省?

是地理决定论吗?
那你如何解释日本和瑞士这样的山地国家走向繁荣?你又如何解释相邻的津巴布韦和博兹瓦纳,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是因为“民族性”吗?
中国人勤劳?中国人什么时候不勤劳了?哪个国家的人又不勤劳?为什么同样是勤劳,创造的产出就是不一样?为什么同样勤劳的中国人,有一个阶段就勤劳得饿死了,有一个阶段就勤劳得繁荣富足了,难道中国人突然发生了基因突变? 谁又 说中国人内敛,不喜欢对外贸易了? 谁说中国人就是个农业民族了,中国人非常喜欢经商,号称亚洲犹太人。
日本人原来是“ 与刀 ,后来也 基因突变成了 温顺的绵羊了? 为什么原本很勤劳的希腊人,后来变得如此懒惰?
还有人从宗教角度去解释,比如著名的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但是你如何解释天主教国家才是资本主义的先驱呢? 现代资本主义,并非始于18-19世纪的产业革命,而是中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国家, 复式记账、会计方法,都是他们发明的。罗斯巴德论述道:
1253年,佛罗伦萨会计书中,出现了经典的原初资本主义信条:“以上帝和利润的名义”。16世纪,没有哪个城市比得上安特卫普这个天主教的中心、金融和商业中心。没有比雅各布·富格尔更出众的财政家和银行家。富格尔工作了一生,拒绝退休,他还宣称,只要还能赚钱,我就绝不停止赚钱。他是 来自南部德国的模范天主教徒。

所以,以上种种流传甚广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归因。

经济问题,是多因一果的。美国一直在增发美元,但是经济还在发展,我们能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发钞票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吗?不能。中国实施了最低工资法,朝鲜没有,我们能从这个现象中总结出:最低工资法是提高工人待遇的办法吗?不能。发达国家都是高福利,我们能说,发福利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吗?不能。
我们必须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从多种因素中找出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正确地理解繁荣的根源。
让我们用陈兴杰老师干脆利落又回归常识的做法,直截了当地给出一个答案:经济繁荣的原因,就是私有产权、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归根结底就是:自由——产权即自由。
具体来说,就是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不受侵犯,国内和国际上的自由交换与自愿契约,必须被平等保护,由此,才能降低时间偏好,激励资本积累,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由此走向繁荣富足。
一切税收、印钞票、再分配、阻碍自由贸易,对经济施加干预,都是在侵犯产权,破坏自由契约,必将降低未来预期,提升全社会时间偏好,它将毁灭资本,减少产出,最终使一国陷入贫穷和混乱之中。
每向产权保护的方向前进一步,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前进了一步,繁荣就多了一份保障;反之,每向侵犯产权的方向倒退一步,就意味着向计划经济后退了一步,贫穷就会到来,或者,无法达到应有的繁荣程度。
每个人的观念,决定了政策,也决定了历史进程。呼吁政府有所作为,就是在扩张权力、消灭自由,贫穷就会随之而来;相信市场的力量,一切自负其责,就会消解权力,让自由回归,繁荣就会自然发生。当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就知道以后怎么做。
未来,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不要把问题归结为掌握枪炮的人,那是逃避自身责任的说辞。他们的枪炮,本来就是大众授予的。
最后,硬广
我是 陈兴杰老师的铁杆粉丝,他的文章,我每篇必读,我从他身上,受益良多。我与他,素未谋面,但却在灵魂上相通。前几年,我写一篇反对环保主义政策的文章《白左教育出来的傻孩子》,想起他在“列国志”中写博茨瓦纳的文章,就向他寻求帮助,他慷慨而又细致地为我提供指引,让我不禁感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次他的新书 《国家的贫困与繁荣》,是他公众号过去文章的一个集结,但是有许多修改和扩充。大多数我都读过, 但是我仍然要买他的书,因为那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完全不同的体验。重温他的“列国志”,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失败国家的教训, 解开国家繁荣的密码。
陈兴杰老师的文章,之所以吸引 我,是因为没有枯燥的理论推演,但背后的理论却清晰可见;没有说教的口吻,全是摆事实讲道理,文字特别干净清澈,清晰直白,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不掉书袋,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与思维的快感。在我们这样一个以晦涩难懂为深刻的时代,这是一种珍贵的品质。
他的文章温和而坚定,没有一丝戾气,娓娓道来,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是一项卓越的能力,当你自己对一种理论缺乏理解和把握的时候,就根本不可能讲明白,更不可能深入浅出。陈老师就有这样的能力,文章清晰直白的背后,是理论的厚积薄发。
在这方面,陈老师绝对是我的榜样。我总是喜欢“大喊大叫”。我们要学习陈兴杰老师对理论的坚守,对写作品格的坚持,润物无声的风格。经济学的学习与传播,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成就感的事业,值得我们终身去奋斗。
我郑重地、强烈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经济学是我们理解这个社会,识别各种谎言的唯一可靠工具,让我们跟着陈老师一起,通过读他的书,去学习经济学,去掌握一个现代公民必备的经济学常识,由此识破各种政治宣传,获得对这个世界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