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文艺复兴

Author: 挨踢的牛魔王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AI生成

人工智能的文艺复兴

一、门派的衰落
有很多人认为现在AI只能用来画画图,聊聊天,写写稿件,仿佛没有什么大用处。
那是因为你对于历史不了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前面还有一个 文艺复兴 时期,之后才是大航海和工业革命。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也只是画画而已,同时期的名人当时只是写写文学作品,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因为画画,只是表象,实际上是 认知革命的开始
一种全新的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
达芬奇实际上设计了坦克飞机潜艇,只是当时制造的条件做不到而已。
画作和文学作品的传播率比较高,容易让别人熟知。
其实当时其它领域,西方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冶铁、手工业等发展很快,开始逐步赶超东方。
这是这些方面没有曝光率,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这个历史很类似,首先出圈也是发生在图像、文字等领域,才被大家所知道。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很大的学科,人工智能只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部分。
虽然人工智能现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是,人工智能以前是整个计算机科学鄙视链的底端。
以前很多学校的本科专业,人工智能只是选修课,甚至根本就没有这门课。
原因在于这门学科听着是很炫,实际落地主打一个 不灵,不靠谱。
而不靠谱的原因是人工智能目标太大,落地又太难,看起来像玄学。
比如别人搞数据库的,那个关系数据库的理论非常简洁优美,逻辑性极强,有严格的数学证明。
这种水平的方法落地,你才敢用到金融银行航空航天这种严谨的体系中,否则 丢了钱、要了命 ,可都不是好玩的事情。
在大众的印象中,人工智能长期以来就能搞搞学术,再就是下国际象棋,下围棋,做游戏,典型的玩物丧志。
人工智能有三大学派: 符号主义学派,连接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
当然,还有很多小的学派。
符号主义学派,简单的说,就是注重逻辑,喜欢搞机器证明这些,语言逻辑,计算机语言就是这个学派的产物。
连接主义学派,主张模拟人脑的神经系统,形成智能。
行为主义学派,就是关注控制,比如工业控制,机器人,自动驾驶这些东西,比如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就是典型的产物。
计算机科学中别的学科,集体鄙视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中的符号主义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则集体鄙视连接主义学派。
因为符号主义和行为主义好歹搞出了一些东西,而连接主义学派长期以来,就没有太多可以落地的东西。
本文重点讲 连接主义学派
连接主义学派最早应该叫 人工神经网络学派 ,其实和人类神经没啥关系,极度吃算力和数据,反而显得很神经。
因为当时算力有限,神经网络也比较简单,最早搞来搞去,也没有搞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后来,人工智能学界的大佬 马文.明斯基 证明,简单的神经网络连最基本的逻辑运算都不能表达,从根子上就是缺胳膊少腿,当然做不了什么事情。
这个导致人工神经网络学派受到重挫,然后美国官方各个机构、海军、空军和大学削减经费,该学派过的是相当的惨,门徒纷纷跑路转行。
其实学术界,最 重要的就是饭碗 ,具体的情况参见金庸小说中的门派斗争。
严重怀疑金庸是把学术界的故事搬到小说中了。
到了上个实际 70-90 年代,个人计算机大爆发,算力提升的很快。
这个学派觉得机会来了,然后又跳出来申请经费。
但是人工神经网络已经臭名昭著了,拿出去申请经费,肯定是要被人骂是大忽悠,甚至事骗子的。
该学派的几个长老一合计,想了个妙招--改名,改名别人就不认识了。
最好取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这样显得很牛X,反正美国官方又不懂。
人工神经网络不是有很多连接吗?
以后我们就不叫神经网络学派了,就叫 连接主义学派 吧。
改名果然是有效果,美国官方各机构一听,来了个新学派,自然是要支持一下的。
经费是申请下来了,但是落地的结果还是惨败。
虽然个人计算机都能玩大型游戏了,但是对于人工神经网络,还是远远不够,而且数据也不够。
于是,这个学派又陷入了低谷。
二、门派的复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算力呈现爆发式增长,关键的是数据越来越多,比如文本,图像,互联网上就非常多了。
与此同时,这个学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又想重出江湖。
但是神经网络、连接主义的旗号在学界都混不下了,怎么办呢?
还是学派的老传统,改名大法。
几个长老一合计,现在机器学习很火,那我们就往这方面靠。
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名字: 深度学习
听听,我们不是普通的机器学习,而是深度学习,听起来比机器学习还高级。
改名大法好,当你混不下去了,你就改个品牌名字,说不定能转运。
这次,突然就牛起来了,因为计算机的算力和互联网上的数据达到门槛了。
大约从2017年开始,AI就进入了一个大爆发时代。
但是起初是比较缓慢的,并不为外人所知。
2018年10月25日,世界第一个由AI创作的画作《 埃德蒙·贝拉米画像》 (Portrait of Edmond Belamy)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43.25万美元 (约300万人民币)的价格并成交。
下面的签名写的不是一个艺术家的名字,而是一个公式:
这个画使用的就是(GAN)对抗神经网络生成的,以当时的水平,图像看起来 非常模糊
2019年,AI算法已经可以做到很多,比如说图像补全。
智能去除背景:
线稿上色:
请注意,这是2019年的水平。
由于三个大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贡献,在2019年,这三个大佬获得了计算机学界的最高奖: 图灵奖
最近OpenAI宫斗里面的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就是上面说的其中一个大佬的徒弟。
门派终于复兴了。
Ilya Sutskever曾经说过一句话,说2017年的人工智能跟现在相比,简直就是石器时代。

三、二次文艺复兴
这种生成图片和文字的人工智能只是人工智能范围里面很小的一部分。
叫做生成式人工智能,国内起了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AIGC。
实际上国外不是这么叫的。
2017年-2019年,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但是离普通人还是有点距离。
因为模型和算法不通用。
2020年,扩散模型被提出来,于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
就像买房,你要提前先看土拍的效果一样。
科技行业,你就先看论文的情况。
当时的论文突然急增,然后很多大会的顶级论文评选都是这个领域。
工业界很快就跟进,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用的midjourney之类的工具。
当这些工具出现之后,在摄影、照片处理、绘画等图形图像圈子里面已经炸锅了。
因为本质上,一个画家或者设计师有创意就可以了,很多要用肌肉,要涂料画笔的地方让计算机来做就行了。
下面是我随便找的AI生成的几张图,大家看看成色:
很多AI画师,200块钱一张,活都根本接不过来。
就像《黑客帝国》里面说的一样,这就是 二次文艺复兴。
这就是数字文化的文艺复兴。
一切还是只是开始,很多行业,比如金融、建筑、医疗等领域也开始纷纷试水。
只是大多数人更关注画画和聊天而已。
但是没有关系,正是通过画画和聊天,你才能更了解这个技术拐点,率先完成 认知革命
光知道有什么用?
你得自己用起来。
当年淘宝出圈的时候,你也许早就听说了,甚至周边有人就在做。
但是当时你并不知道,那是一个大风口,很多人做电商赚了很多钱。
当年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你也许早就买了。
但是你万万想不到,原来智能手机给普通人带来的机会是做自媒体。
你自己也没有投入精力去做。
你只有试着先用,在人工智能扩散到你自己这个行业的时候,你才能先人一步。
四、结语
人工智能并非是天生被人看好的,而是拿到了实际的结果才被人们认可的。
画画聊天,看似对普通人没有用处,但是如同文艺复兴一样,是一个新的认知革命的开始。
人工智能并不能抢走你的工作,但是另外一个会人工智能的人可能抢掉别人3-5人的工作。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