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支持我的看法

Author: 邓新华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我前两天发的《 洛水之誓与贸易战 》,引来了两方面的反对意见。

一种是说:国与国之间讲什么原则,只有利益。美国再不打压中国就晚了,所以它也是没辙,只能这么干。中国也必须反击。

一种是说:如果对方不遵守自由贸易承诺,那么,用贸易战逼对方履行承诺也没什么错。

先说一下,我看到央行前行长易纲的观点和我一样。

面对目前的一些困难,经济学家也好,业界也好,确实感到很无奈,就是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应对办法。但是从我们的考虑来讲,实际上自由贸易是最好的一种安排。

面对“小院高墙”也好,高关税也好,有的经济学家做了研究,对这种政策是报复还是不报复,即是否进入“第二轮”,“对于第一轮,我讲的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安排,这个原理在第二轮仍然适用,也就是说当对方不理性时,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不予报复是一种最优解。

但是从政治学来说,不报复可能没办法对付国内的民意。这使得政策的决定者也很无奈,可能被迫地做出一些从经济学角度看不合理的事。
我不是拉易纲给我壮声势,我是说,那两种反对意见,没理解到关键的两点:
第一,遵守自由贸易原则是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不是为了遵守原则而遵守原则。

第二,贸易战的博弈不是双边博弈,而是多方、长期博弈。易纲理解到了这一点。

对美国来说,如果它的对手只有中国,它用贸易战来打压或者反击(不同人眼里看来不一样)中国,可能还好理解一点。

但问题是,全球的资本、人才都看着美国呢,他们都是博弈者。美国这样搞,资本、人才就知道,美国政客是不信单边自由贸易的,而且,美国政客是为了短期目的是可以牺牲任何原则的。

就这个鬼样,美国政客还想制造业回流?

谁知道你下次为了对付中国或者其他什么国家,又会突破什么原则?

再说,对中国商品加税,这会抬高美国企业、老百姓的成本,使美国制造更加没有竞争力。

美国要想制造业回流,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减税、减少管制,这才是降低企业、百姓的成本的。正确的事可以多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的事一件都不要做。


中国又该怎么应对贸易战呢?

应该一报还一报吗?

如果只是双边博弈,一报还一报还好理解一点。

但问题是,中国同样面对着多边、长期博弈。越南、印度、东南亚、非洲……全都是虎视眈眈的博弈方。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关税,如果中国不对美国商品加关税,那么中国制造虽然在美国处于不利境地,但至少在其他市场还OK。

如果中国也对美国商品加关税(比如对美国芯片加税),其后果是提高了国内企业、消费者的成本,让中国制造更贵,在和越南制造、印度制造的竞争中,反倒更加不利,在美国之外的市场,也将失城丢地。

这是要帮越南、印度吗?如果中国这样做,越南、印度要笑死。你们打吧,打得越厉害,它们越开心。

中国前一段对很多国家单边免签,包括对日本单边免签,这就很好。如果按“一报还一报”的思维,单边免签就是不可理解的。

永远记住:坚持单边自由贸易可赢世界。
(这里不是说“一报还一报”在任何时候都是错的。“一报还一报”适用的是双边博弈,且不伤及无辜。政客造孽,企业、百姓是无辜的。)

但正如易纲所说,也如我在《洛水之誓与贸易战》中所说,能够理解“坚持单边自由贸易原则所得更大”的人,古往今来都是少数,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可以预见。


有个读者的留言,我觉得有必要引用:“如果实现人类社会繁荣稳定的任何基本规则或原则,都仅是被各国政客们当作可以随意调整玩弄的手段或工具,并时刻按符合自身眼前蝇头小利或各自不可告人的私利,而随意按自身人为意志人为调整,那么世界各国必然会陷入彼此为了目光短浅的眼前利益而相互攻击。导致这些本来有利于增进各国稳定发展的规则,所构成的人类社会基本秩序崩塌并荡然无存。人类社会只会陷入野蛮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互害模式,最终下场是各国陷入损人并不利己的愚蠢双输结局,没有任何赢家。本质上这也体现了普遍性缺乏基本科学常识或素养,不尊重敬畏规律及规则,缺乏基本战略思维目光短浅的草台班子政客与政治家最本质区别。如果放任这类政客普遍性崛起,必将给世界带来破坏性灾难。”

一个朋友正在卖黑松露,我试吃过,非常喜欢。这个朋友是个美女,经济学水平很高,我的读者应该不少人认识她。她就在产地亲自发货。喜欢松露的朋友可以试试。没吃过的也可以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