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方 | 怎么看纪录片“含泪的活着”?

Author: 马方锦囊妙计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NEWS

点击下方小卡片 关注我们

马方说管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实我讲过一遍,我在这重点再讲以前没提到过的,因为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讲他有一定的意义,我好几年前讲的和现在讲意义还真不一样。



现在我们太多人面临老丁这种环境, 要么出海,要么出家,要么出台 ,如果不能出海,那你只有出家和出台,出家就是躺平。躺平该怎么躺?该怎么度过余生?那你不敢躺平、不愿躺平怎么办?那你只有出逃,其实和出海是一个逻辑 ,所以这个大背景下聊老丁很有意义。


01

青年失业与漂泊命运

老丁也是被毁了的一代,和我们这代多数年轻人一毕业就失业是一个逻辑。 老丁初中一毕业就失业,他 16 岁下乡当知青,身无一技之长,一折腾十年过去了,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明白那个年龄段,我一再说人这一辈子是对抗不了时代的,都是时代的牺牲品。所以他回到上海之后,啥玩意不会又没关系,你说怎么办?当时认识了一个女朋友,后来结婚,然后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那时候三十五六了, 他没有办法,就开始想去日本打工


大家知道 80 年代他去的时候,我们的工资一个月只有二三十块钱,或者一两百,但是 日本那时候的工资和现在是一样,都是两三万、一两万,你想象他一个月比一年的收入都多,谁不愿意干? 所以就跑过去了。


02

日本漂泊的艰辛与坚持

去日本和现在的逻辑是一样的,你必须先去语言学校。 结果他这伙计是借了 几万块钱去日本,先去语言学校, 但是他选地选的不好,他选的北海道。 大家知道北海道就夏天这两个月好,其他时间都是大雪纷飞,大雪封门,而且他去的一个倒闭了的煤矿留下来的语言学校,所以那个地方只学语言,没法半工半读,没法业余时间打工,因为都倒闭了,所以他读了几天发现受不了,光花钱不挣钱, 然后这伙计就联合了和他一样的一帮学生,连夜从学校跑了,之后坐火车跑到东京 ,当时在日本很震惊,叫 北海道大逃亡 , 31 个中国学生连夜跑了。那时候老丁 35 岁也跑了,他跑了之后就很麻烦,因为他没身份,再去语言学校人家不接收,因为他从学校逃学出来的没法再办签证,因为学生签 没到头,他就被迫黑在那,他就再继续学习语言。


这伙计真可以,四个月 学会了语言,又考了几个临时的小证书,然后没白没黑的打工。 因为他没法回去,家里孩子上小学,老婆等他,为人父母肩上的责任让他回不去,所以一天打三份工。他住的房间很小,估计两三平方,除了床就没有空间,他洗澡的时候弄个塑料袋子套起来洗澡。然后他没身份,还怕日本警察查他,他看见警察都紧张,你想他的压力有多大。


03

十年纪录与家庭牵绊

他就一直这么在极度恐惧中度过,然后到第四年的时候, 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在一个电视台工作 给他拍纪录片 , 88 年拍到第四年,拍完之后还接着又拍,连续拍了十年,所以 把老丁这十年的记录全部记下来了


到第八年的时候,他姑娘考上了大学 ,由于这个记者给他拍纪录片,就把他在日本生活的录像带给了他上海的老婆孩子,当时他老婆还认为在日本发达了换老婆了呢,老婆和孩子看到他在日本的生活场景也是痛哭流涕,所以 他那孩子很争气,发愤图强,考上了老美的医学院 ,她就要到东京转机,转机的时候可以有 24 小时停留,而且他姑娘必须出机场,老丁是不能进机场的,因为没有身份,然后和他女儿见面,然后现场都被导演给拍下来了。再后来他老婆去美国看他姑娘的时候也拐弯去看了看老丁,夫妻俩又见了一天。就是这 15 年时间,老丁就见了他姑娘一面,和他老婆一面。



24 年的时候他姑娘医学博士毕业。大家知道在老美当医生必须到医学博士,考上了博士之后就可以工作了,老美的医生收入是非常高的,年收入一般不会低于四五十万美金,特别是外科医生,类似牙科医生都非常高。


所以老丁压力就小多了,不工作回国了。 当时这个纪录片在日本轰动,回国的时候他到日本机场的过境签证,日本警察大概知道这伙计是谁,然后对他非常尊重。


但是代价是什么? 老丁 50 岁漂泊 15 年回去,他的牙只剩下 8 颗,正常是 32 颗牙,全掉完了。 大家知道我今年是 54 岁了,我一个牙还没掉呢,你想想他这 15 年有多辛苦,头发变得比我都少,牙只剩 8 颗。


04

社会震撼与生命价值

这个是真实的纪录片,那个导演叫张丽玲,她就是中国、日本、美国三地跑,拍到了第十年,把这个片子的取名叫 “含泪的活着” 类似白描,没有任何轰轰烈烈,就是很多小人物的那种平淡的生活,但是又真实又极具冲击力。



但是太多的人也问这个事,你划得着吗?和平年代没有人夫妻分离这么久的,但是生命没有标准,人生哪有标准呢?


这个片子在日本很火,让整个日本也很感动。 因为 当时的背景就是日本人 光自杀 给日本也有很大的一个震撼:你看我们生活这么好,还自杀,人家生活这么糟糕,还这么坚强的活着, 让日本人也重新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让很多日本人 对生活也有了信心,这是老 丁的贡献


但是还有一个大家去思考: 整个日本人都知道他,这么个黑工在日本待 15 年,日本人为什么没人举报他?而且走的时候还没罚款,日本海关还对他鞠躬 ,请你思考。



05

晚年安享与现实启示


我刚看到老丁写的一篇文章,我才知道老丁就住在长岛,就住在我这附近,包括那个凤姐都在这附近, 只是我没有见过,想当年宋美龄也住在这附近,大家知道长岛是纽约的后花园。


下面是老丁写的一篇文章:









(向上滑动启阅)

20 年初

做好老去的准备

丁尚彪


2020 年初,新冠疫情与初老相遇爆发,我在纽约刚好工作 10 年,因害怕坐地铁被传染而紧急退休,躲在家里三个月没敢上街。我从 15 岁下乡插队去日本打工 15 年,又在美国工作到退休,一辈子从未在家这么久。

疫情过去后,在公园散步,突然觉得两腿软软的,走路飘飘的,看到了单杠,那是我从小热爱的运动,双手拉住却怎么都无法把身体拉上去,才觉得自己与初老的相遇,工作时还觉得年轻,离老年还很遥远,退休和朋友聊起老年问题,但许多人都忌讳讨论生死。



于是我参加世界日报举行的提早预立医疗指示、做好临终委托的讲座,我才了解到老后问题需要尽早安排,免有后患,于是当场做了临终委托公证,一旦脑死亡,不插管抢救,不让子女为难。

看到疫情中老人感染去世,我未雨绸缪做准备,和女儿说定我死后骨灰撒掉,不建墓,不给儿孙添麻烦,这点也得到了太太的支持。同时我将上海几套房子全部卖掉,免得将来女儿还要办各种证——繁琐的遗产公证手续费,费时去大陆处理房产。接着我将银行保险箱改成和女儿共有,以免突然去世还需要通过法院才能打开。

最后,我将纽约与主客共住的合作公寓卖掉,换成有产权的康斗房单独居住,免去管理房客的烦恼,也为女儿摆脱管理委员会繁琐冗长的审核,解除房产的后顾之忧,迎接初老。

先调理饮食,以前在宾馆工作 3 天,血糖、胆固醇很高,退休后依照遗嘱注意饮食,有效控制了血糖和胆固醇。以前在日本打工时都是夜以继日拼命工作,以至于好几位一同打工的朋友回国后都拼命吃喝玩乐,享受骤然刹车的后果。结果短短几年,许多人都先后患病去世了。

有了前车之鉴,我退休之后,坚持每天在公园一万步,慢慢减速。工作时患肩周炎,久治不愈,退休后按照报上介绍的方法治疗,每天在家里进行锻炼,竟把拖了好几年的顽疾给治愈了。见到报道说老年人要保护膝盖,正好保险公司有免费游泳卡,于是将散步改成游泳,刚开始游一个来回仅 50 尺,得气喘吁吁,我坚持每天半小时,现在可以连续游 800 公尺,不停息。长期这样的长时游泳,使我冬天不畏寒,灵活又健康,行走快如风。为了防止老年痴呆,我坚持参加图书馆的英语班、水产班、碳笔班、油画班的书法学习,培养很多爱好,让脑子和身体一起运动。



包括在法拉盛做讲座,还坚持在 room 上参加纽约、华盛顿、加州、加拿大等作家举行的讲座,聆听大师谈文学,弥补由于失去的学习机会。如今,作为仅有小学文化的 69 届老知青在短短三年的初老时光中,我已经先后在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发表 20 篇文章。做好这个准备,初老精神爽。



——寄自纽约










这算是一个人的一生写照,从知青到人生的迷茫,到 15 年的奋斗,到现在纽约安享晚年,而且他女儿还有一个很大的豪宅。 通过这些我就让大家知道,变相的了解一下人生的奋斗,也变相的了解一下日本的几个问题。



剩下的就是如果你们想去日本,可以参加我 11 月份的日本商务考察团 ,你们好好的感受一下日本,感受一下我们这个邻居,这个东方大国的文明, 包括你的孩子的上学,你的就业,你的养老,你的医疗都可以 ,有机会你们跟我去看看日本, 我们会参观太多的日本大企业,包括711、松下、京瓷,还参观太多的小企业,主要是感受它的文化,找它的商业机会,然后给你的养老、就业、孩子的上学做准备。





马老师游学安排



马方说管理

扫码报名!

图片


手机号(同v)
199 5310 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