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错误理论,带来的全球悲剧!(上)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观念这个东西,看起来很虚,但它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很多人看不起经济学,说你们辩论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在现实中有一毛钱用吗?

英国那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说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他说: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对是错,其力量之大,都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当权者的狂乱,究其实,不外是若干年前学术界涂鸦者的思想的结晶。’


换句大白话说就是: 今天政客们在台上喊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很可能只是某个思想家,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书房里一个不经意的念头。

而我们今天要解剖的这个 念头 ,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强、流毒最广、带来最大灾难的经济学观念,没有之一。

它就是 —— 劳动价值论

它的核心思想,简单到小学生都能听懂: 一个东西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

你可能会说,老古,这有什么问题吗?

这不挺符合我们的直觉嘛!一个工匠,辛辛苦苦花了一个月时间,精雕细琢出一把椅子,它当然比隔壁工厂用机器一分钟压出来的一把塑料凳子,要更有 价值 啊!

你看,问题就出在这个 直觉 上。

这个看似无害的、充满对 劳动者 同情的观念,一旦被推向极致,就会得出一个石破天惊、足以让整个世界血流成河的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 既然所有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

那么,利润就是盗窃!

今天,我们就要来追根溯源,看看这个 利润即盗窃 的观念,是如何从一个学术界的 思想胚胎 ,一步步发育成熟,最终成为全球 反资本 运动最坚硬的、最 科学 的理论武器的。

谁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咱们先坐上思想的时光机,回到 18 世纪的苏格兰。

那儿有位伟大的思想家,叫 亚当 · 斯密 。他被誉为 经济学之父 ,写了一本开天辟地的巨著,《国富论》。

斯密想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市场上那么多商品,它们的价格,到底是怎么决定的?

他观察、他思考,然后发现了一个让他特别困惑的悖论,后人称之为 水与钻石的悖论

他说,你看,水这个东西,对人的生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的 使用价值 可以说是无限大。但它的价格(交换价值)呢?几乎等于零。

而钻石呢?除了亮闪闪,能讨姑娘欢心,它有什么用?在当时看来,它的 使用价值 几乎为零。但它的价格,却高得吓人。

这是为什么呢?

伟大的斯密,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由于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他在解释商品价值来源的时候,就更多地倒向了另一个方向 —— 生产成本

他觉得,一个东西的价值,主要还是看生产它付出了多少辛苦和麻烦,特别是耗费了多少 劳动

你看, 劳动价值论 的思想萌芽,就在这里诞生了。

一个思想家,仅仅因为他解决不了水钻悖论,于是就自我妥协,搞了一个劳动价值论出来,他没有想到,仅仅这一个妥协,就让世界无数人头落地,灾难四起。

斯密之后,又来了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叫 大卫 · 李嘉图

他是个更彻底的逻辑推演家。他把斯密的想法给系统化了,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 几乎完全 取决于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但真正把这个理论推向极致,并把它变成一把锋利无比的政治武器的,是那位我们都如雷贯耳的人物 —— 卡尔 · 马克思

马克思,那可真是个“天才”。

他看到了斯密和李嘉图理论里的漏洞,并试图用更严谨的方式去完善它。

比如,他提出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的概念。

他说,决定价值的,不是你张三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全社会在平均技术水平下,生产这个东西需要花多少时间。

这就避免了 越懒的人生产的东西越值钱 的笑话。

他还提出了 抽象劳动 的概念。

他说,创造价值的,不是你木匠、我铁匠这种具体的劳动,而是一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在打好了这些理论补丁之后,马克思就祭出了他那致命的、足以颠覆世界的 杀手锏 ’—— 剩余价值理论

他的逻辑推演,像一个精密的三段论,非常具有说服力:

大前提: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所有价值都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小前提: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够工人维持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也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

结论: 工人一天工作 8 小时,可能前 4 个小时,就已经把自己一天的工资给挣出来了。那后 4 个小时,他创造的价值去哪儿了? —— 被那个不劳动的资本家,给无偿占有了!

这多出来的、被无偿占有的部分,马克思给它起了个名字,叫 剩余价值

利润、利息、地租 …… 所有非劳动收入,在马克思看来,都来源于对工人 剩余价值 的瓜分。

这就是 剥削

而且,马克思认为,这种 剥削 不是因为哪个资本家心太黑,而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运行的必然结果。

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必须不断地去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阶级对立和经济危机,最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被一个没有剥削的、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你看,这套理论,是何等的宏大、自洽、且具有煽动性!

它为全世界所有受苦受难的劳动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它解释了你为什么穷 :不是因为你笨,也不是因为你懒,而是因为你被剥削了!

它指出了你的敌人是谁 :就是那个占有生产资料、不劳而获的资本家阶级!

它为你指明了出路 :那就是团结起来,通过革命,推翻这个不公正的制度, 剥夺剥夺者 ,建立一个属于我们劳动者自己的世界!

最厉害的是,马克思宣称,他发现的,不是什么道德说教,而是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的 科学规律

这套 科学 的理论,就像一颗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了 19 世纪欧洲那片因工业革命而矛盾丛生的土壤里。

很快,它就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并结出了一颗颗或苦涩、或血腥的果实。

接下来,我们就来 看看,这颗种子,在不同的国家,是如何结出不同的果实的。

欧洲美国传播的后果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通过各种左翼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组织,在欧美工人阶级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对于一个普通的、每天在工厂里辛苦劳作 10 个小时的纺织工人或者钢铁工人来说,他可能读不懂《资本论》里那些复杂的推演。

但他能听懂一句大白话: 老板的利润,就是从我们身上偷来的!

这句大白话,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理解这个世界的大门。

他过往所有遭受的不公、疲惫和屈辱,一下子都有了解释。

原来我的贫穷,不是我的错,是他的错!

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合作,而是战争!

在这种观念的武装下,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各种左翼的报刊、杂志、漫画里,资本家不再是亚当 · 斯密笔下那个推动社会进步的 无形的手 的一部分,而被刻画成了一个戴着高顶礼帽、挺着大肚子、嘴里叼着雪茄、手里拿着鞭子、吸食工人血汗的、贪婪而邪恶的漫画形象。

劳资矛盾,不再被看作是可以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的利益分歧,而被定义为不可调和的 阶级斗争

罢工,不再仅仅是争取更高工资的经济手段,而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革命的色彩。

它是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彰显阶级力量的正义之举。

美国著名的工运领袖, 尤金 · 德布斯 ,他曾是美国社会党的总统候选人,就公开宣称: 只要还存在一个下层阶级,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只要还存在一个犯罪成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只要监狱里还有一个灵魂,我就不是自由的。

这种极具道德感染力的语言,将劳工的经济诉求,升华成了一场解放全人类的圣战。

在这股强大的、以 阶级斗争 为核心的舆论推动下,欧美各国的政治天平,开始系统性地向劳工倾斜。

一系列旨在 限制资本、保护劳工 的管制法规,被相继出台。

第一,是确立工会的垄断性谈判地位。

在美国, 1935 年通过的《瓦格纳法》 ,被誉为 工会的大宪章

它明确规定,一旦一个企业的大多数工人投票选择成立工会,那么这个工会就成为所有工人 唯一且排他性 的合法代表。企业主 必须与工会进行 善意 的谈判。

这实际上,是 用国家法律,授予了工会在劳动力供给上的垄断权 。它剥夺了那些不愿意加入工会的、或者想和老板单独谈条件的工人的自由。

第二,是推行全国性的最低工资法。

理由很简单:既然资本家总是想尽办法压低工资,那政府就必须划定一条底线,来保护最弱势的工人。

1938 年,美国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是对企业利润和富人收入征收高额的累进税。

既然利润是 不义之财 ,那政府通过税收,把它拿过来,再用于社会福利,就显得天经地义了。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和英国的最高边际所得税率,一度高达 90% 以上!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这套基于 劳动价值论 阶级斗争 叙事的管制体系,最终带来了什么呢?

在欧洲 ,尤其是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工会力量极其强大的国家,从 6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经济陷入了一场长期的、被称为 欧洲硬化 的慢性病。

因为强大的工会和僵化的劳动法,企业几乎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人员。

工资的增长,不是取决于生产率的提高,而是取决于工会谈判的强硬程度。结果是,企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力,投资意愿降到冰点,失业率节节攀升。

在美国 ,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

以汽车和钢铁行业为例,强大的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 钢铁工人联合会 ,为它们的成员争取到了全世界最高的工资和最慷慨的福利。

但代价是什么?

是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其劳动力成本,远远高于来自日本和德国的竞争对手。当 70 年代石油危机爆发,消费者开始青睐省油的日本车时,这些庞大而僵化的美国公司,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掉头。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在第二章看到的 铁锈地带 的形成。

大量的工厂倒闭,数以百万计的工会岗位消失。

讽刺的是,那些被工会 保护 得最好的工人,最终却成了这个制度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赢得了眼前的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场战争。

一个清晰的链条再次浮现:

劳动价值论 的错误观念 催生出 劳资对立、阶级斗争 的负面舆论 推动了 强化工会、最低工资、高额累进税 的系列管制 最终导致了 欧洲硬化 美国锈带 的经济灾难。

一个错误的经济学理论,一旦与强大的社会情绪相结合,并转化为国家政策,其破坏力,可能比任何一场战争都要持久和深远。

而这,还只是 劳动价值论 在发达工业国家的表现。

当这颗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拉丁美洲那片充满了殖民创伤和民族激情的土壤里时,它又会结出一颗什么样的、更加奇异的果实呢?

南美的解放神学

有一个问题,很多人搞不懂。

那就是明明南美主要是白人,主要来自于欧洲,劳动力又巨丰富,他们与欧洲美国可以说宗教相同,语言相同,为什么欧美的工业转移不转向南美?

不仅如此,在十九世纪末的富裕堪比欧洲,但一二战,南美根本没有战争,长期保持和平,但为什么一百年过去了,日本、韩国成为发达国家,而南美却依然是成为全球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原因就在这篇文章里。

如果说, 劳动价值论 在欧美,主要还是一场在工厂车间和议会大厅里展开的、经济和政治层面的斗争。那么,当它登陆拉丁美洲这片土地时,它发生了一次奇妙的 化学反应

它与当地最强大的、最深入人心的力量 —— 天主教信仰 —— 结合了。

这次结合,催生出了一个极具感染力,也极具破坏力的思想怪物。它的名字,叫 解放神学

要理解 解放神学 ,你得先想象一个场景。


时间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地点是巴西、秘鲁、尼加拉瓜的某个贫困村庄。

一位年轻的神父,他每天面对的,是那些在饥饿、疾病和无知中挣扎的、最虔诚的信徒。他们祈祷,他们忏悔,但他们的生活,却毫无改善。

这位神父的心中,充满了一种巨大的痛苦和困惑。《圣经》里不是说,上帝是爱,耶稣是来拯救穷人的吗?那为什么,我眼前的这些穷人,却世世代代地活在地狱里?

传统的教会告诉他,要忍耐,要祈祷,要追求天国里的福报。

但这位年轻的神父,觉得这套说辞太苍白了。他需要一个能解释并改变眼前这个 不义 世界的理论。

就在这时,他读到了一些从欧洲传来的、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讲的是一个叫 卡尔 · 马克思 的人的思想。

马克思告诉他: 贫穷,不是天命,而是剥削!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压迫性的 结构 。在这个结构里,少数的 压迫者 (资本家、地主),通过占有生产资料,系统性地剥削和压迫着广大的 被压迫者 (工人、农民)。

这位神父,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

他突然觉得,马克思的这套 阶级分析 理论,和《圣经》里耶稣对穷人的关怀,完美地对上了!

《圣经》里的 穷人 ,不就是马克思说的 无产阶级 吗?

《圣经》里那些法利赛人、富有的财主,不就是马克思说的 资产阶级 吗?

耶稣把放贷者赶出圣殿,不就是对 金融资本 的斗争吗?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摆脱奴役,不就是一场伟大的 阶级解放 运动吗?

于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思想融合发生了。

以秘鲁神父 古斯塔沃 · 古铁雷斯 、巴西神学家莱昂纳多 · 博夫等人为代表,他们开创了 解放神学

这套神学的核心观念,可以概括为几句话:

上帝,是优先选择站在穷人这一边的。

信徒的使命,不应该只是祈祷和等待来世的拯救,而应该是在此时此地,投身于解放穷人的政治斗争中。

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 帝国主义 ,就是造成拉美贫困的那个 结构性的罪恶

因此,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应该是一个革命者。他的任务,就是参与到摧毁这个不义的资本主义结构,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接近 上帝之国 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斗争中去。

你看,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论 剥削理论 ,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圣的光环。

反对资本家,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诉求,而是一种 宗教义务 ,是一种 效忠上帝 的行为。

这套 解放神学 ,以其巨大的道德感召力,迅速在拉丁美洲的教会、大学和民间社会中传播开来。

它通过所谓的 基础教会社区 ,深入到最偏远的村庄和最贫困的城市贫民窟。神父们不再只是宣讲《圣经》,而是开始组织农民和工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分析他们所受的 剥削

于是,整个拉美的舆论风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矛头,被精准地指向了那些在拉美经营的 外国跨国公司

在智利,是美国的安纳康达 肯尼科特铜矿公司。

在美国,是 联合果品公司 ,它因为对中美洲各国的巨大影响力,而被戏称为 香蕉共和国 的幕后主宰。

在巴西、阿根廷,是 福特、通用 这些汽车公司。

解放神学 的话语体系里,这些公司,就是撒旦派到人间的使者。

他们支付给本地工人的低工资,被看作是赤裸裸的 剥削

他们开采本地的自然资源(铜、石油、香蕉),被定义为对国家财富的 掠夺

他们获取的每一分钱利润,都被认为是建立在拉美人民的 血汗 之上。

任何与这些公司合作的本国政府或商人,都会被斥为 卖国贼 帝国主义的走狗 。反美、反跨国公司的游行示威、抵制活动,甚至武装袭击,成了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

在这股夹杂着宗教激情和民族主义的强大舆论推动下,拉丁美洲迎来了一波激进的左翼执政浪潮。

这些上台的领导人,无论是通过民主选举,还是通过军事政变,都将 解放神学 的理念,付诸了国家政策。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1970 年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智利总统, 萨尔瓦多 · 阿连德

阿连德本人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当选,得到了天主教会中大量 解放神学 支持者的鼎力相助。

上台之后,他立刻开始了他的 智利社会主义道路 实验。

核心的管制措施,就是 大规模的、带有惩罚性的国有化

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宣布将美国资本控制的、占智利出口额 80% 的铜矿产业, 完全无偿地 收归国有。

他的理由是什么?

他的经济顾问们,提出了一套基于 劳动价值论 依附理论 的精妙算法。他们声称,这些美国公司,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智利获取的 超额利润 (也就是剥削智利人民的剩余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初的投资。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给他们补偿,他们还倒欠我们智利人民的钱!

除了铜矿,银行、电信、以及上百家大型的私人企业,也都被阿连德政府以各种方式接管或国有化。

同样的故事,也在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国上演。

秘鲁的左翼军人政府,在胡安 · 贝拉斯科将军的领导下,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将美国的石油公司等重要资产收归己有。

那么,这场以 解放 上帝之名 进行的、旨在消灭 资本主义剥削 的伟大社会实验,其结果如何呢?

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教科书级别的经济灾难。

在智利,阿连德执政的短短三年里:

生产全面崩溃了。 那些被国有化的铜矿和工厂,在赶走了外国专家和本国企业家之后,管理陷入混乱,生产效率一落千丈。同时,政府强行实施价格管制,导致农民和商人完全失去生产和供应商品的意愿。

生产崩溃后必然发生物资短缺。

商店的货架变得空空如也。首都圣地亚哥的家庭主妇们,每天得花上几个小时排长队,才能买到一点点面包、糖和食用油。她们敲打着空空如也的锅盆,上街游行,这成了当时智利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应付急剧膨胀的福利开支和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阿连德政府只能疯狂地印钞。在他执政的最后一年,智利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 500%

最终,在 1973 9 11 日,智利发生了血腥的军事政变。陆军司令奥古斯托 · 皮诺切特发动了对总统府的攻击,阿连德在战火中自杀身亡。

一个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旨在建立一个更公平社会的理想主义政府,就这样,在灾难性的经济崩溃和随之而来的暴力中,悲剧性地落幕了。

你看,一个完美的闭环又出现了:

劳动价值论 与宗教激情结合,催生出 解放神学 这一错误观念 形成了将 跨国公司 等同于 结构性罪恶 的强大负面舆论 推动了阿连德等左翼政府实施 大规模国有化 的激进管制 最终导致了 生产崩溃、物资短缺、恶性通胀 的全面经济灾难,并引发了残酷的军事独裁。

解放神学 的初衷,是想把拉美人民从贫困的枷锁中 解放 出来。

但它所指引的道路,却通向了一个更深、更黑暗的奴役。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诊断错了病根。它把拉美的贫困,归咎于外部资本的 剥削 ,而没有看到,正是自身薄弱的产权保护、不稳定的政治法律环境和对市场经济的敌视,才使得真正的、能够创造财富的资本,在这里望而却步。

聊完了欧美工运和拉美解放神学,我们最后,要去看看 劳动价值论 最彻底、最原教旨主义的实践。

苏联的灾难

我们要去那个用镰刀和锤子作为国旗的国家 —— 前苏联。

看看当 剥夺剥夺者 这句口号,被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折不扣地执行时,会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这个组织,叫 布尔什维克党

这个国家,叫 苏维埃俄国

这个故事,将不再是关于某个具体的管制政策,而是关于一场旨在彻底消灭市场、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利润的、人类历史上最宏大、也最惨烈的社会实验。

它将以最极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一个错误的经济学观念,其破坏力,究竟可以达到何种恐怖的程度。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我们都无比熟悉的名字 —— 弗拉基米尔 · 伊里奇 · 列宁

列宁,不是一个坐在书斋里的学者,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家,一个钢铁般的实践者。

对于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 理论,他不是将其看作一种有待商榷的经济学说,而是将其奉为 绝对的、科学的、不容置疑的真理

在他的世界观里,整个世界被清晰地划分成两半:

一边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创造了一切财富、却一无所有的 无产阶级

另一边是占人口极少数的、不劳而获、靠占有生产资料来吸食无产阶级血汗的 资产阶级

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妥协和调和的余地,就是你死我活的 阶级战争

而历史赋予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也就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写下的那句名言:

他们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因为,既然私有的生产资料(工厂、土地、机器)是资本家进行剥削的 工具 ,那么,解决剥削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个工具,从他们手里夺过来,变成 全体人民 共同所有。

这个过程,必然是暴力的。因为资产阶级绝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剥削工具。所以,必须通过一场 暴力革命 ,来 剥夺剥夺者

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一种崇高的、替天行道式的道德正义。

1917 年的俄国,为这套激进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舞台。

持续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把这个庞大的帝国拖得精疲力尽。前线,数百万士兵在毫无意义的堑壕战中死去;后方,经济崩溃,粮食短缺,城市里的人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在二月的革命中被推翻。但接替他的临时政府,却继续着这场不得人心的战争。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极度的厌战、绝望和愤怒的情绪。

就在这时,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党,向饥饿的民众,喊出了三个最简单、也最诱人的口号:

和平!土地!面包!

和平 :立刻停止战争,我们再也不给资本家当炮灰了!

土地 :把地主的土地都没收了,分给农民!

面包 :把工厂主的工厂都收过来,由我们工人自己管理,我们自己生产面包!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政治口号: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苏维埃 ,是俄语里 代表会议 的意思。当时在各大城市和军队里,都自发成立了工人和士兵的代表会议。这个口号,等于直接绕开了议会和临时政府,要让底层的工人和士兵,立刻掌握权力。

对于一个食不果腹、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彼得格勒工人来说,这套话语,是多么地具有吸引力啊!

他不需要懂什么复杂的理论,他只需要知道:

我今天所有的苦难,都是因为那些该死的工厂主、地主和支持战争的资产阶级政客造成的!只要把他们都打倒,我们就能得到和平、土地和面包!

对富人、对有产者的刻骨仇恨,被布尔什维克的宣传机器,煽动到了顶点。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一种 不破不立 的革命狂热之中。

1917 11 7 日(俄历 10 25 日),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布尔什维克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上台之后,列宁和他的同志们,立刻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和决心,将 劳动价值论 的理论推论,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和实践。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旨在 彻底消灭市场经济 的社会工程:

第一步:消灭私有产权。

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就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将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农民使用。

紧接着,通过一系列法令,宣布对 银行、铁路、航运、外贸以及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 ,实行国有化。

第二步:消灭市场交换与货币。

在国内战争时期( 1918-1921 ),苏维埃政权推行了一种被称为 战时共产主义 的极端政策。他们认为,既然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的特征,那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取消它。

实行余粮收集制 :派出武装征粮队,到农村去,把农民除了口粮之外的所有余粮,都强制性地、无偿地收缴上来。

取消商业 :取缔一切私人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制 :在城市里,根据你的阶级成分和工作性质,给你分配定量的、实体的面包、肥皂、布匹。

劳动义务制 :强制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劳动。

他们真诚地相信,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和分配,可以直接跨过商品经济这个阶段,跑步进入一个没有商品、没有货币、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天堂。

那么,这个基于最纯粹的 劳动价值论 逻辑所构建的人间天堂,其真实景象是什么样的呢?

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间地狱。

后果都是一样的,首先迎来的就是生产的全面崩溃。

米塞斯的洞见早已说明这一切,在一个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市场竞争、没有真实价格信号的经济体里, 中央计划者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 经济计算

他不知道,应该生产多少钢铁,多少煤炭;他不知道,应该把稀缺的资源,优先用来造拖拉机,还是用来造纺织机。因为没有市场价格这个 仪表盘 ,整个经济,就像一艘在黑夜里失去了导航的巨轮,陷入了一片 计算混沌 之中。

国有化后的工厂,管理陷入混乱,纪律废弛,产量急剧下降。许多工厂,甚至连取暖的燃料都找不到,只能停工。

而农村的景象,则更为惨烈。

农民们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会被武装征粮队给抢走。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瞬间降到了冰点。 你抢,我就不种了! 许多农民开始只种勉强够自己吃的口粮,或者干脆把土地抛荒。

生产崩溃和粮食征收,直接导致了 1921-1922 年的 俄国大饥荒 。在这场和平时期的大饥荒中,据估计,有超过 500 万人口死亡。伏尔加河流域,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接着,是自由的全面丧失。

那个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的美好承诺,很快就破产了。

事实证明,由工人委员会来管理工厂,只会导致无政府状态。于是,布尔什维克迅速转向了更为集权的 一长制 ,并成立了名为 契卡 的政治警察组织,用恐怖和暴力,来强迫工人遵守劳动纪律。

那个承诺给农民 土地 的口号,也成了一个谎言。土地名义上归 人民 ,实际上归国家。农民只有使用权,却没有支配权,甚至连自己的劳动果实都保不住。

一个旨在 解放 无产阶级的革命,最终,却把所有人都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国家的奴隶。

面对这场灾难,连列宁本人,也不得不承认 战时共产主义 的失败。 1921 年,他被迫实行 新经济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和私人贸易。

劳动价值论 这个思想钢印,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这个新生政权的骨子里。斯大林上台后,很快就终结了 新经济政策 ,并开启了规模更宏大、也更残酷的农业集体化和强制工业化进程。

一个完美的、也是最极端的链条,在这里终结了:

劳动价值论 这一错误观念被奉为科学真理 在一战的废墟上,成功煽动了 打倒剥削者 的革命舆情 催生了旨在彻底 消灭私有制和市场 的终极管制 最终导致了 经济全面崩溃、大饥荒和自由全面丧失 的人间悲剧。

从欧美工运,到拉美解放神学,再到俄国革命,我们看到, 劳动价值论 这条思想的主线,是如何在不同的土壤里,开出了不同的恶之花。

它的致命吸引力,究竟在哪里?

我想,就在于, 它为 嫉妒 怨恨 这种人类最原始的情感,穿上了一件名为 科学 正义 的、最华丽、也最坚硬的外衣。

它告诉我们,你的贫穷,不是你的责任;他的富有,就是他的原罪。

它将一个复杂、动态、充满合作的经济世界,简化成了一个简单、静态、只有斗争的敌我战场。

它抹杀了企业家在组织生产、预判市场、承担风险、推动创新中的一切贡献。

它将利润,这个对成功服务消费者的奖赏,定义为一种可耻的盗窃。

你看看,仅仅因为斯密、李嘉图这种伟大的经济学家,在价值论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懒惰、轻易妥协,就酝酿了这么大的全球灾难。

那么,这座看起来如此坚固、影响了整个 20 世纪的理论大厦,它真的无懈可击吗?它的 阿喀琉斯之踵 ,又在哪里?

早在 19 世纪末,就在马克思的著作还在被引为 革命圣经 的时候,另一场不那么惊天动地,却在思想史上更为深刻的革命,已经悄然发生了。

史称“边际革命”。

这场革命,将从根本上,颠覆我们对 价值 这个词的全部理解。

它将告诉我们,一个东西的价值,不取决于生产它的人付出了多少汗水,而取决于想要得到它的人,有多么需要它。

这就是经济学史上的主观价值论的提出,他彻底的颠覆了斯密、李嘉图、马克思以来的价值论观点,从而让人类从此走出了错误思维的桎梏。

解决水钻悖论,才是证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彻底错误的唯一方法。

下一篇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