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告别,让我们泪流满面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我已经“至少有十年不曾流泪”了。阅历增长、阅读更多,经济学的训练让我对世界的看法随之改变,我发现过去许多感动,廉价而又天真,那些宏大叙事和表面现象,并不值得去感动;相反,那些“
理
所应当”,才
真正值得感动,并去思考它的力量来自何方。
但是在这彻骨寒意的年末岁首,我却泪流满面。因为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告别。
我突然想起了李医生,看到许许多多网友,在他那永远不会再更新的微博下留言“李医生新年快乐”,顿时潸然泪下。我对他说:
李医生,两年了,人们一点都没有记住你,反而在不断地要求管一管,事情在不断变坏,最终,人们会像你一样被训诫和封口。你知道这一切吗李医生,人们并没有从你的遭遇中吸取任何教训。
人
们觉得在他的事情上,有人做错了。然而他们是那样“宽宏大量”,很快选择了继续相信他们的“宗教”;
或者换一个地方、换一个人、换一种方式更加死心塌地地、不容置疑地相信。
人们似乎很怀念他,也很怀念在这场灾难中逝去的同胞,但是却并不知道从中应当汲取的是什么。相反,疫情从方方面面强化了他们的“宗教认同”。他们更不知道,这种强烈的笃信,与生命的逝去和处境的变差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安排无数就业、带来无数便捷的美团,变成了压榨骑手的无良企业;世界第一、为国有资产带来几何级增值的联想变成了“卖国贼”;俞敏洪的“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他体面地退场去带货,却被妖女不体面地爆锤为“挣快钱”。还有,现象级的,“马爸爸”变成了“嗜血狂魔”,鹅厂变成了“精神鸦片”……
那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但实际上却是观念的恶浪长久积聚的能量爆发。
好不容易有几家世界级的企业,现在却都成了过街老鼠,再也听不到它们老板的声音,只能听到点头如捣蒜式的表态。
人们居然忘记思考最简单的问题:财富是谁创造的?经济进步是谁推动的?就业是谁安排的?工资是谁发的?慈善是谁做的?他们告别了,扬言要把他们挂路灯的人们,你们变好了吗?
在这个最寒冷的年末,她也告别了,以她极不情愿的方式。
我看了两遍这个演讲,每一次都泪流满面。我似乎看透了她的内心:让我倒在直播间,让比我更优秀的人将我取而代之,我绝无怨言,而是会勇敢地奋起。
“大家需要什么东西,我就去找什么东西”;“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让粉丝满意,是我最大的满足感成就感所在”;“带货的本质是什么?是把商品介绍给有需要它的人”;“粉丝们给我取了个绰号叫‘哆啦A梦’,大家需要什么你就得想办法给我搞来!”
这是什么?这就是交换创造价值,交换有利于双方;这
就是市场经济,就是“消费者主权”。
只有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家才为迎合消费者的愿望而生产,才会面向社会大众以最低的价格供给。没有市场经济,你的愿望就一文不值,企业就不再是消费者的仆人,而是给他颁发任命状的人的奴才,消费者就变成了匍匐于那些给我们票证、决定如何分配生活物资的人脚下的奴仆。
我们为什么要破坏它?难道真的要到失去它的那一天,才知道珍贵,才追悔莫及?
她卖大米、买酱油醋,粉丝要为妈妈买电动两轮,她就去以最低的价格找来2000辆。市场,就是柴米油盐,就是家长里短,就是人间烟火,就是寻常生活。
商业,就是我们情感的连接线,她带给大家的不仅是商品,更是陪伴,是欢乐,是治愈,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向亲人表达爱意与思念,让我们的心灵驰骋在自由的海洋。
我们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情感,禁锢自己的精神,让心灵干涸得如同一片荒原?
她到偏远山区为农民带货,“两秒钟卖掉1.3吨云南咖啡,一句话顶得上销售跑全国”;她为农产品代言,带动整个产业链;她帮助武汉复工复产,捐助数十座希望小学。她认为做公益更要像商业那样,服务好用户。
市场对贫困阶层最友好,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也是最有效率、最精准的慈善。做慈善不是秀同情心满足自己,而是要像商业一样满足他人。
我们难道不知道,市场每受摧残、商业每受打击,民生福祉就更加艰难?
那些对她冷嘲热讽、恶语相向的人,请问你们做了什么?
多么美丽、谦逊、自信而平和啊,又是多么聪慧、勇敢、务实而勤奋啊!
那是一流企业家才具备的品质。
她说自己就是踏上这个风口的一头猪。
不,风口就在那里,为什么我这只猪没有发现,唯独她能踏上?
因为她是具备远见卓识、善于冒险、敢于押上身家性命投资于未来的企业家,她是经济进步的促进者,是人类福利增进的源泉。
我是在为和她一样告别的人们泪流满面,
是在为我们自己、为芸芸众生泪流满面。
社会大众仇视他们,为他们的倒下欢呼雀跃。经济学教育多么失败啊!
学校里教授的,是反经济学;
社会上普遍的观念,是反市场。
然而市场经济关乎人类生死存亡,他们不知道自己实际上是在反对人类,是在慢性自杀。
多么失败的一件事啊!在生死攸关的问题上,我们却选择了错误的观念,犯下了大错。灾难快要降临,人们还在那里轻佻地狂欢。
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到过往。
因此,这不仅是告别某些人,而可能是告别一个美好的时代。
你看到了,这文章的标题,是在致敬《南方周末》——他们也早已告别。他们说“用一个关键词总结2021”,我想起了那位女记者对俞敏洪的“锤”,这个字挺合适的。因此,我只能祝愿你们少被锤。
也祝我自己少被锤。这个公众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会猝不及防地与你告别。
坚持下来朋友们,在这寒冷的冬季!
那些致命自负的社会工程师们,以为自己雷霆万钧之锤是一种力量。
不,那不是力量,那是恐惧和懦弱,是无能与野蛮。市场经济的观念浪潮,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
磅礴力量。
这个力量,属于我们每个人。你热爱市场,这个世界就多一份通往自由与繁荣的力量,只要你我改变,这世界就随之改变。让我们携起手来,
“不要向邪恶低头,鼓起更大的勇气,继续与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