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暂停键”的说法,细思极恐

Author: 亮哥又来了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有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封城。
最初是直接称为封城,后来称为“全域静态管理”,貌似多了一点文艺气息,但是意思没有变。
再接下来,又有了一个“按下暂停键”的说法。


“按下暂停键”,这个比喻听起来很有科技气息。但是仔细想一下,其背后的逻辑十分令人惊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比喻,这个比喻中出现了“暂停键”,就是说把一座城市和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们比喻成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机器。
另外,一句完整的句子要有主语,而这句话明显缺少主语。这个所谓的暂停键是被谁按下的?这句话没有讲。
我们这个社会,公共生活中太容易见到各种各样的比喻啦。
比如在教育领域中,我们经常见到把老师比喻成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那相应地就是把学生比成花草和石头、水泥。
不管是花草、石头,还是水泥,总之都不是有生命和尊严的人类。
在文化教育领域是如此,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也是如此。各种比喻纷至沓来,貌似很有文采,其实背后的逻辑十分经不起推敲。
上海封城以后,有一个女记者写了一篇文字,里面用了“与时代同床共寝、相拥而眠”这样的说法。这种比喻明显地带有性意味,,把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公共话题跟性联系起来,明显是不恰当的。


这些比喻或者诉诸情感,或者带着一种“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姿态。
但是我想问了:第一。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好,人心隔肚皮,我又看不到你的心,我怎么能够判断你是不是真的为了我好?第二个,即使你真心为了我好,你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是不是能达到你所宣称的为我好的目的?第三,你为我好采取的措施是不是属于你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第四,我有没有权利拒绝你以为我好的名义采取的措施?第五,如果你的行为对我产生了伤害,我怎么主张我的权利或者挽回我的损失?
你们在做这些宣称之前,一定要回答这些问题。否则,你们所谓的“为你好”,我们是不理解、不接受的。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公共领域,其话语系统应该是简明清晰的,而不应该到处滥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这无助于解决问题,而只会混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