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邓新华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1970
年代,李政道访华,和当时的领导人聊科学。李政道说物质并不是可以无限细分的。领导人则坚持认为物质可以无限细分,并引用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古语。
一
说实话,我们普通人也容易相信物质是无限可分的,遇到不可分的情况只是因为科技还不够发达。
我们普通人还容易相信,宇宙是无限的,空间无限广大,时间无限久远,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但现代物理学却认为,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宇宙也不是无限的。
“大爆炸理论”说,宇宙起源于
137
亿年前,时间是有起点的。
这和我们普通人的直觉相反,绝大多数人是转不过这个弯来的。
“什么!时间是有起点的?那起点之前难道就没有时间?
我明明可以想象
‘
138
亿年前’
,
你却说
137
亿年前没有时间,你不是瞎说吗
?
”
是的,
“
138
亿年前”只能发生在你想象里,
137
亿年前,就是没有时间的。
人们之所以
转不过弯来,是因为,
“无限”这个概念,让人们产生了错觉。
现实世界中并没有
“无限”这回事。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记录见过“无限”这东西。“无限”只是人脑中的概念,和现实世界毫无关系。
这就是我对牛顿、莱布尼茨钦佩不已的地方:这是何等的天才!明明现实世界没有
“无限”这回事,但他们却能以“无限”概念为基础,发明一套叫做微积分的思维方法,这个思维方法在帮助人们认知世界上,还特别有效。
如今,微积分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
你可以用微积分计算一块土地的面积,尽管这块土地并不是可以无限细分的。
这也也提示人们,人脑明明产生了
“无限”概念,现实世界中却
并
没有
“无限”这回事。
也就是说,人的思维世界,或者说人的心智结构
、
心智世界
,和现实世界始终隔着一层
“玻璃”,并不是重合的。
心智世界
是
心智世界
,现实世界是现实世界。
你可以说:
“在
2
和
3
之间,有无限多个小数。”这没有问题,因为这只发生在
心智世界
里。它谈不上是否
“符合真实”,因为它根本就没指向现实世界。
但,你如果说:
“这根棍子可以无限细分。”那你就指向了现实世界,你这句话不“符合真实”,棍子并不是可以无限细分的。
划重点:人们用思维工具认知现实世界,
有效的,并不等于
“符合真实”的;不“符合真实”的,也可以是有效的。
二
人们用
“原因”、“结果”这一套思维方法来理解世界,到目前为止,这套思维方法非常非常有效。
但,由于它是非常有效的,这使得人们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坚信因果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就像人们坚信
“无限”是真实存在的。
但物理学家说,因果关系并不是真的存在的。
“原因”、“结果”
思维方法,
只是有效的,而已。
未来的人们,完全可能使用
“原因”、“结果”之外的新的思维方法,来理解世界。
但大部分人转不过这个弯来。他们听到
“原因”、“结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就睁大眼:“怎么可能?你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存在,那你
自己
说的一切,不就都成了胡说八道吗?
你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
他们不能理解,因果关系虽然并不真的存在,但它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就像微积分。
现实世界不存在
“无限”,可人们却有效地使用着微积分,这哪有打脸呢?
说到这里,你理解了
“可证伪”了吗?
可证伪是指:因果解释都存在被反例推翻的可能性。
因为人的心智
世界
,和现实世界隔着一层
“玻璃”,所以,因果解释必须可证伪。如果因果解释不可证伪,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如此,那就是,人的心智结构和现实世界重合了。
不管你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不管你是用归纳法
来解释
,还是用演绎法
来解释
,
全部都得可证伪。
划重点:
可证伪保证着人的心智
世界
,和现实世界隔着一层
“玻璃”。
理论分为两类:
1
、
不解释现实世界的
。如数学、逻辑学,它们是
先验的、不可证伪的
。
2
、
解释现实世界的
。科学理论解释了现实世界,
故可证伪
,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法学……
三
奥派格相信他们的经济学是不适用可证伪的,是不可能被反例推翻的。为什么他们这么坚信?
因为
“有效”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符合真实”的错觉,使他们觉得,他们的因果解释,是和现实世界重合的。
奥派说,自然科学适用可证伪,但经济学不同。经济学是从人的心智结构演绎出来的,而心智结构是先验的,所以,经济学是先验的。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这是多么不可辩驳地“符合真实”啊。
奥派没有理解,当你解释 “钻石比水贵”,解释“滥发货币导致物价普涨”,解释“限价导致稀缺加剧”……这已经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它和心智世界隔着一层“玻璃”,它们是不重合的,所以,它必须可证伪。
总而言之,不解释现实世界,就不适用可证伪;解释现实世界,就适用可证伪。
至于你是用演绎法构建的经济学,还是怎么构建的经济学,那根本就不重要。
如果你想使你的经济学不适用可证伪,那也简单,你的经济学不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就行了。如果它只是心智世界中的思维游戏,它确实不适用可证伪。就像张大帅说的:
“你也可以构建一套不解释现实世界的物理学,这套物理学就不适用可证伪了。”
实际上,在我看来,奥派经济学其实就是他们潜意识里按照可证伪的原则构建的,只是他们被错觉误导,坚决不承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