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降准啦!!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什么叫降准?

就是降低银行的准备金。

什么叫准备金?

就是银行按存款比例放在央行的钱。

如果是100%准备金率,那就是银行要贷出一百块,就得有一百块储蓄,或是自有资金。

如果是20%准备金率,那银行可以贷出多少呢?

这个有点复杂,我来详细讲讲。

假设最开始只有1000元的基础货币(央行发行的1000元货币),也就是说这个社会上总共流通的货币只有1000元,这就是一个央行货币创造的过程。

银行利用最开始的1000元基础货币,通过不断地出借、存储,理论上可以无限放大,但实际中这个过程不是无止境的,银行不能这么肆无忌惮地创造货币。


实际上央行对商业银行都有规定:银行在收到储户存款后,把这笔钱贷出去之前,必须留一部分现金备用,即所谓的“法定准备金”。

假设央行规定法定准备金是20%,那意味着银行在收到1000元的储蓄后,只能贷出去800元,这800元流通到市场后,再次回流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必须留下20% 的准备金,于是只能贷出去640元。

这样往复重复下去,基础货币1000元在20%的法定准备金的限制下,加和求极限值,最后可以创造4000元的新生货币,再加上基础货币1000元,导致社会上会有5000元的货币在流通。

如果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数量就越少,如果准备金率越低,则相反。

降准,就是降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的金额。

法币时代,央行放水与商业银行印钞,是两种主要的货币创造方式。


这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今天的银行体系都执行部分准备金制度,举世皆然。

从前面的例子,你可以明白一个事实,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所有银行其实都不可能应对挤兑。


如果贷款者和储蓄者同时要求在银行提款,这就叫作流动性危机,这时,央行要负责买单,作最后的债务清算人。

当然,法币时代,这些事不会发生,因为央行可以印钞解决。

开银行,为什么在法币时代基本上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吸1000的储,可以放五千的贷,当然利润好。商业银行实际上是获得了印钞的特许经营权。

2019年,中国银行业的总利润是2万亿。

利润好不说,还有央妈为风险买单,万一我扛不住了,可不止是我一家银行的事,搞不好就引发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那你能看着我死吗?不能吧。

这时银行会偏向于更加冒险的行动,因为有人给终极风险买单。

天底下有沾便宜而没有风险的事吗?当然没有。

风险被转嫁了罢了。

大家都清楚的是,印刷新的纸币或者给纸币上的数字进位,并不能真的弥补储蓄的不足,也不会神奇地增加社会的真实资本存量,它只会使现有货币贬值,并扭曲价格。

更大的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本的结构。

首先是谁拿到新增的货币,大企业,国企。他们拿到货币后,就是买买买。


想象一下,你突然手上凭空增加了一百万亿人民币,你会做什么,肯定飞机轮船买个遍啊。

这时你购买的价格还是当下的价格,你凭空就拥有了大量的财富,拿到你钱的人,他们消费力也大增,不断购买设备,买房,买车,需求不断上升,会刺激价格不断上涨,等到货币到普通人手上时,他们发现,所有的东西价格都上涨了,而他们只发现自己原有的储蓄的购买力下降了,消失了一部分。


消失的这一部分去哪了,最早拿到钱的人拿走了。

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有一句话,叫做贷到就是赚到,也就是在货币量增加时,第一批拿到钱的人事实上割了最后一批人的韭菜。

这是一次财富大洗牌。大企业得利,小企业和普通人受损。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国际贸易上。

去年美国人在家里躺着收钱,一个小家庭全家窝家里玩,不用工作,可以月入数千美元,他们也是第一批拿到新钱的人。


美国政府还不断出钱购买企业债券,谁拿到新钱,美国大企业!


他们拿到钱后,也是买买买,向谁买?向全世界的企业买。你会发现,美国在国际贸易上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实际上,美国最大的出口商品叫美元。

这个过程,是不是财富大转移,当然是。

我之所以怀疑美国实际经济应该是在衰退,因为他利用美元国际贸易地位割了太多韭菜,直接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贫富差距扩大效应。

过量印制的钞票还会骗人,骗谁呢?骗企业家。


整个社会的货币量增加后,消费会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因为最先拿到货币的人,会积极消费,因为新增的货币还没有漫到全社会。

上涨的物价,让企业家误以为繁荣期到了,企业家就会积极借贷,去购买更多的生产设备,更多的铁矿石。


结果是,需求大幅增加的结果是,这些生产工具也就是资本品的价格不断上涨,涨到什么程度呢,涨到生产者无利可图的程度。

为什么这时生产者无利可图呢,因为新增的货币量已经流向了全社会,真实的购买力并没有增加。

只不过是第一批拿到货币的人增加了消费力,后面拿到货币的人反而消费力下降了。

这时,在货币量增加时大举投资的企业就倒霉了,我们取了个很好的名词,叫产能过剩。

买了一大堆设备,多开了好几条生产线,没人买了,就叫产能过剩。

问题是,为什么大量的企业家同时犯这个错误,因为被货币欺骗了。


而已经盖好的生产线,可不那么容易转而生产别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储蓄变成了废品,财富被消灭了。

而他们借了大量银行的钱,还不了怎么办,倒闭,大量失业,银行出现危机。

当然,如果有新的市场红利加入,灾难不容易显现,比如突然有一亿人加入市场中生产,红利会掩盖灾难。


如果没有,那就是上个世纪的美国大萧条,也叫经济危机,程度大小罢了。

同学们,洪水一轮又一轮,看紧口袋里的钱,把紧栏杆,注意风险。


写文不易,喜欢的话,给个三连(点赞,在看,分享)


咱不是媒体,甚至不算是自媒体人。
我的主业是服务于企业,最近企业新上了一个项目,服务于中小企业如何在抖音上寻找流量获得客源达成销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两篇文章 ,也可以找我咨询。
《正式官宣,我准备进入新赛道了
《冰火两重天,不过,咱还得努力工作


写作280天,每日一更,并非都是热点文,因为我喜欢写系列文,总是试图将一个问题讲清讲透,但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所有原来的文章,基本上被我删除了。
现在我将原来的近三百篇文章近一百万字汇集成册,想要的朋友打赏20元,联系我的助理温妮就可以直接发给你。重点推荐以下系列文。(这篇打赏不了,就找上一篇)
助理温妮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