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收藏本文,反复阅读,它用不到1000字精准概述了奥派的原则和理论框架

Author: 小柯柯基基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图片

图片
图片

奥派理论极简阐述
——第7章《奥地利学派》(1)


图片

图片
文/菲利普·巴格斯 译/可二

简介
此文是菲利普·巴格斯 (Philipp Bagus)教授的新作《米莱时代(The Milei Era)》的第7章《文化战争 》第1节《达沃斯、资本主义与亚当·斯密》、第2节《经验证据》。
此书不是一本流行政治明星的流量传记,而是一位严肃的经济学家为一位从政的专业经济学者写的政治经济思想评传。
菲利普·巴格斯是德国经济学家,现为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地利学派代表性学者。他师承米塞斯与罗斯巴德思想,主张自由市场通货紧缩有益经济发展,反对主流经济学对通缩的恐慌。
其代表作《为通缩辩护》(In Defense of Deflation,国内译作《通缩之问》,已有中译本)系统批判通缩危害论,提出价格下降可促进生产与福利;
《欧元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Euro)剖析欧元制度缺陷,揭示其内在的“公地悲剧”与政治集权化本质。其著作被译为15种语言,获奥派多项学术奖项,并影响区块链与货币理论领域。
巴格斯教授论米莱的文章,本号曾经翻译过一篇,题为 《米莱绝对不是新保守主义者》 (点击可打开),其评述准确且中肯。
另:此书已获作者巴格斯教授授权,译文将先以文章的方式在本号连载。为提高阅读效率,连载时注释从略。
本连载打赏超过100元的朋友,可在连载结束后收到最后精校、详细注释和精美排版的中英双语电子文档供学习交流使用。(本人微信:woodcloudyyy)
图片
米莱经常提到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到底是什么?
不理解这个学派的教益, 就理解不了哈维尔·米莱这个人及其理念。
竟,经济学就是他的生命。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在奥地利学派中找到经济学的灵魂:自由。
奥地利学派也使他成为了一个无政府资本主义者。
他反复引用这个学派的巨人的观点,例如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诺贝尔将获得者弗里德里克·A·冯·哈耶克、穆瑞·罗斯巴德、汉斯-赫尔曼·霍普、小阿尔贝托·贝内加斯·林奇和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
正是奥地利学派的教益驱使着他,在文化战争中给予他力量和弹药。
在先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奥地利学派的一些概念,例如奥派-自由意志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现在,我们想跟着米莱在其就职之初为全球听众所作的讲座,尤其是他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历史性演讲,来获得一些进一步的洞见。
这些演讲提供了全景式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观点。
它们也使我们能够对经济学家、社会哲学家哈维尔·米莱的思维有沉浸式的理解。
达沃斯、资本主义与亚当·斯密


图片


米莱2024年在达沃斯向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的演讲在很多方面都是卓尔不凡的。

它是一次历史性的演讲。

它是迄今为止2024年WEF最受瞩目的演讲,埃隆·马斯克在X上数次作了数次推荐。

自由的敌人将WEF在达沃斯的会议描述为资本主义精英的集会。

这是聪明之举。

因为当WEF要求干预人民的生活时,自由的敌人就可以说,即使是资本主义的WEF也推荐这些措施。

WEF是一个与建制派和国家密切联系的组织。WEF总体上是捍卫2030议程和社会工程的。WEF代表着赞成国家获得权力和金钱的商业精英。

因此,米莱不是在友善的听众面前演讲。

由《大重置(Great Reset)》的作者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傲慢地介绍,然后当着开会的政治和商业精英们的面,告诉他们,他们正在背叛让西方伟大的自由主义-自由意志主义原则,这需要一点胆量。

他的演讲,是对WEF的几乎毫不掩饰的攻击,这让WEF的精英震惊不已。

正如WEF不是资本主义的先驱一样,亚当·斯密也不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典范。

诸如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或穆瑞·罗斯巴德这类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用相当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亚当·斯密,认为他相较于像A.R.J.杜尔阁(Turgot)或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这样的前辈,向后倒退了要命的一大步。

毕竟,从奥派的角度看,他对新古典主义、主流经济学家的影响是致命的。

根据奥派的观点,商品的价值是主观的。

是行动的主体发现了新的目的和对它们作出主观的评价。

行动者也寻找他主观上发现适合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另一方面,亚当·斯密提出了一种客观价值论。

对斯密来说,商品的价值不是主观地由行动者的心智决定的,而是内在地包含在商品本身之内。

对亚当·斯密来说,决定这种内在价值的是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成本。

如果要花一个小时制作一条面包,两个小时制作一块蛋糕,那么蛋糕的价值是面包的两倍。

从奥派的角度看,商品价值取决于主观估值。

如果有人麸质过敏,对他来说,面包便一文不值。

如果你不喜欢蛋糕,你几乎不原因用面包交换蛋糕,无论烘焙蛋糕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从亚当·斯密的客观价值论到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只有一小步。

如果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而工人因为雇主收揽了利润而没有获得商品出售的全部收益,那么这位工人显然是被剥削了。

我们已经在第5章详细批判了这种理论。

由于其客观价值论,亚当·斯密为马克思的理论提供了现成的理由,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带来了超过1亿人死亡的巨大灾难。

但是,关于斯密还可以多说几句。

虽然斯密总体上谴责重商主义、捍卫自由贸易、资本积累的益处、劳动分工和古典自由主义, 但是,他的作品充满了例外和矛盾。

例如,斯密支持《航海法(Navigation Act)》,该法案寻求减少英国人对进口商品的依赖。这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限制。

斯密还赞成政府对利率的控制、政府基本设施计划和国立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亚当·斯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社会民主党人。

而且,他甚至走得更远,在斯密的市场观中,他关心的是如何解释价格在长期中如何决定的。

他关心长期均衡价格。

这种静态的长期均衡价格观影响了当今的新古典主义理路,后者是以均衡模型为基础的。

在这些与现实不一致的均衡模型的基础之上,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客认为,国家干预是可取的。

任何声称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者的人都发现,证明国家干预的合理性是很容易的。

他可以说:甚至亚当·斯密也拥护这些国家干预。

经验证据


图片


过去200年,人类的繁荣出现了惊人的发展。

这种繁荣是市场经济、个人自由、基于私有财产的自由企业带来的,资本主义令人印象深刻。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9倍。

今天,地球上生活着80多亿人。

同时,人均收入增加了15倍。

工业革命前,人类不仅数量少了许多,也更贫穷得多。

是资本主义带来了这种繁荣与人口的增长。

贫困率从1800年的95%降到了2020年的5%(米莱2024,第5页)。

仅仅过去20年,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就每年使7000万人脱贫。

因此,仅仅过去20年,就有14亿人脱贫。

这首先是因为[此处删去十个字]中国,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敞开了大门。

印度也开始开放它那过去被干预主义摧毁的经济。

资本主义的益处的经验证据非常明显,米莱高兴地加以引用,即使“证据”一词,从奥派的角度看是有问题的。

因为 经验主义或历史不能证明任何东西。历史只能说明理论已经知晓的事情。没有理论,就不会历史,只会有不连贯的数据。

如果你想理解历史,你首先需要一种人的行动理论。

这种人的行动理论,就像眼镜一样,我们通过它看待和解释世界。

任何戴着马克思主义眼镜的人会在任何地方都看到冲突和阶级斗争。

如果你戴上凯恩斯主义的眼镜,你会在任何地方都看到可以归结为总需求缺乏的经济危机。

任何带着新古典眼睛的,会在任何地方发现市场失败。

拥有一幅正确的眼镜,一种正确的理论,是很重要的。没有理论,我们无法在人的行动领域观察到任何有意义的事物。

如果我们不了解人的行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手段是什么,交换是什么,货币是什么,我们甚至没有能力理解“在咖啡店买一杯卡布奇诺”这类现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外星人观察这种购买行为的情景。

天外来客对人的行动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一无所知。

他既不了解人的行动是什么,也不了解目的、手段、交换或货币是什么。天外来客可以在科学工具的帮助下测量运动和温度,并进行化学分析。

他可能发现两个主要由碳和水构成的活物(咖啡消费者和服务员)。

他也可以测量这些活物发出的声音频率。

他会观察到一个活物如何将一些液体(咖啡)放在一个容器(杯子)里,而另一个活物放下一张塑料卡片(信用卡)。

因为这个外星人不具备关于什么是人的行动,什么是交换,什么是货币的理论,他不可能理解在发生什么事情。

从追随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奥派主要人物的角度看,理论是从人的行动公理中演绎出来的。

人会行动。

行动是有意图的行为。

行动总是意味着有目的。

一切行动都涉及一种行动者主观上认为适合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主观评值或目的的主观重要性被称为价值;手段的主观评值是其效用。

行动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和稀缺性,因为要不然就无需行动。

行动也意味着成本。

成本是目的的主观价值,如果行动者决定为了某个目的使用特定手段,那么就必须放弃成本。

某个行动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

如果它成功了,就会存在企业家利润:所实现的目的之主观价值大于成本,亦即所放弃的目的之主观价值。

亏损的情况正好相反。

这种基本的人的行动理论,先于任何经验观察而有效且普遍为真,人们可以用它推导出经济规律。

例如,交换规律——它是关于人际交换的规律。

这需要作一些假设。

为了让交换规律可以应用,必须有不止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此外,必须存在主观上的不同事物,且人们对它的估值不同。

现在,交换规律说,自愿交换事先有利于交易各方的利益。

交易各方期待改善自己的境况,否则他们不会交易。

这种交换规律是逻辑性地、演绎性地从这些假设、关于人的行动的先验知识及其意涵中推导出来的。

这种规律不可能不是这样的。

当然,交换规律是一个简单的规律。

然而,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管制阻碍了自愿交易的发生。

如果工资低于特定数量,最低工资禁止自愿地用工作换钱。

在那种情况下,本来可以事前让双方受益的自愿交换被阻止了。

交换规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的现实。

借由更好的现实知识,我们可以以同样的方式,通过以行动公理及其意涵为基础的逻辑演绎推理作出进一步的假设,从而推导出越来越复杂的经济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政治经济学规律一步步地被演绎出来。

通过价值理论、交换理论、价格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理论、商业周期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干预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

所有这些经济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

无论时间地点,自愿交易总是在事前有利于双方。

当然,只有在前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经济规律才是可适用的。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人际交换规律就不适用。

很明显,鲁滨逊在他的孤岛上无法交易这一事实,是无法驳斥该理论的。

交换规律在鲁滨逊的环境中根本不适用,因为前提假设不存在。

在现实中,存在着多元的、变动的和重合的影响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或效用根本无法测量。

因此,经验主义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经济学规律。

当然,在推导这些规律时,经济学家可能犯下逻辑错误。

因此,重要的是一次次考察经济规律。

因为人是会犯错的。

奥地利学派将人的行动逻辑称为行动学(praxeology)。

在经验观察之前,行动学演绎性地从人的行动原理中推导出经济规律,它是先验有效的。

人的行动的这些规律是先验的,客观真实的。

当然,存在普遍经济规律,对当权者来说就是一根肉中刺。

因为这些规律限制了他们的行动。

那些当权者宁愿去试试某些事情,看看它究竟能不能起作用。

他们想,也许最低工资终究还是能促进繁荣的。

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使人们能够自由地创造目的和手段,并在市场中通过劳动分工和交换来满足他人的需要,从而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

储蓄和资本积累,以及创新导致繁荣增长。

正如米莱所强调的那样,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可思议的繁荣增长,从经验上表明了(illustrate)这种先验理论的有效性。


图片
图片

连载合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文精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