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挨踢的牛魔王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为什么巨龙越养越小?
一、巨龙的隐喻
《冰与火之歌》中有一个巧妙的设定的,就是巨龙。
巨龙实际上是王权的隐喻。
鉴于权力的运作比较复杂,大部分人根本就搞不明白,更谈不上传播性了。
但是如果用巨龙来隐喻王权,大多数人就能看懂了,而且增加了很多趣味性,降低了传播成本。
就像《三国演义》中把复杂的战争简化成 两个武将对阵单挑 一样。
反正巨龙战力无敌,有空中优势,还能喷出烈焰融化一切,是那个时候吊打众生的存在。
巨龙强,王权就稳固,没有巨龙,王权就岌岌可危。
在《冰火》改编的剧集《权力的游戏》中,龙妈的龙有多大呢?
大概是这么大。
这个已经很大了。
但是龙妈的龙和历史上坦格利安家族的龙相比,就显得非常小了。
左上角红框内是龙妈的三条龙,而坦格利安家族历史上随便一条龙都比龙妈的三条龙大得多。
右上角的第一代龙最大,外号“黑死神”,脚下画了
大象和马
形成对比。
黑死神的头,都快要比龙妈的龙要大了,一口能吃下一头猛犸象。
在坦格利安家族征服七国时期,黑死神能直接将反抗领主花费四十年修建的城堡烧成废墟。
但是后面的龙越养越小,而且很难存活,最后的龙只有像狗那么大,然后灭绝了。
这个就代表王权越来越衰弱,最后崩塌了。
为什么呢?
二、业务即权力
在《资治通鉴》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为了交代孟尝君的出场: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
靖郭君言于齐王曰: "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而数览 也。 "
王从之。已而厌之,悉以委靖郭君。靖郭君由是得专齐之权。
这段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就是说孟尝君的父亲叫田婴,被封到薛城,号靖郭君。
田婴对齐威王讲, 各部门的报告,每天都要审查,反复思考,给出处理意见。
齐威王就这么做了,但是时间一久,就被这些例行工作搞烦了。
然后齐威王就把这些事情委托给田婴去做,田婴因此而控制了齐国。
这段话很有含金量。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在“田氏代齐”之后,已经由田氏掌握了。
这次由齐王转到田婴手上,已经是权柄的第二次转移了。
田婴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不需要怎么做,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齐威王委托他干这个事情,他怎么把事情做好呢?
做好一个事情, 需要各个权力节点的配合 。
如果下面的人都不听他的指挥,他这个事情是没法做好的。
对于不听指挥的,他要么就敲打,要么就换掉,后面整个 权力网络 就都听他的指挥了。
主要的权力节点都换成了他的亲信,都跟着他吃饭。
惯性这个东西,是可怕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间长了,下面的人就会不假思索的执行他的指令。
因为不执行他指令的都被干掉了,谁会跟自己官位和饭碗过不去呢?
还有一种,就是信息。
对于各种事情的处理,只有田婴最了解, 能够给出专业的意见 。
这个时候,不管是齐王,还是各个部门,不找田婴处理,找谁处理呢?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业务就是一种权力,让你做事,就是赋予你一种权力。
尤其是家庭不太富裕的,都没人教你这个。
比如说,你请个保姆给你买菜做饭。
如果你对市场毫无了解,买什么价格的菜,当然就是保姆说了算了。
一个普通家庭的保姆,当然干不了什么大事,无非赚你几个菜钱。
再大一些就不同了。
《红楼梦》里面大观园那个小厨房,几家人争得你死我活。
给谁做,不给谁做,做什么菜品,用什么食材,都是有套路的。
这就是小厨房的权力。
司棋怒砸小厨房
但是皇家的保姆,那个权力就大了。
历史上的北魏,罕见的出现了皇帝的 保姆权力大到能左右朝政的地步 。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 一定要认真地,好好地做事。
不管你是打工还是创业,都要好好做事,收获的不仅仅是那点金钱什么的,那都是小菜。
真正的硬菜,其实是业务的权力。
以前,我们说过,高管都很忙。
有很多人不相信,觉得高管过的很舒服。
就是没有搞清其中的原理。
高管不做事,对业务一问三不知,那他还拥有什么权力呢?
随便谁都能糊弄他,他这位置就坐不稳了。
不但要做事,而且要做好。
要是高管做一个事情,老是做砸,慢慢别人就觉得他是一个草包。
跟着你没有肉吃,干嘛还跟着你呢?
有人可能会说,董事长的小舅子好像啥也不懂,但是为啥混得不错呢?
因为小舅子的权力来源不来自于他自己,而是来自于董事长。
董事长用小舅子只是用来防守,而不是进攻。
有些岗位,要求并不高,只要卡住那个点,不出事就行。
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还是不服董事长的小舅子嘛。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小舅子都不行,比如卫青就是汉武帝的小舅子。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你就会知道,为啥龙越养越小了。
因为事情总归是人做的。
创业的第一代,那是牛人,是巨龙。
就像朱元璋,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处理,工作极为勤奋,没人可以糊弄他。
所以,朱元璋连宰相制度都可以废除,把宰相的工作都承包了。
但是遗传这个事情,是个 随机算法,开彩票 。
第二代,有可能行,有可能不行,总的来说是逐步回落到均值。
对于很多工作,后面的几代,精力根本不够,就只能把工作外包出去了。
这一外包,就把权力也让渡出去了。
所以,明朝后面,什么内阁、太监都接管了很多权力。
为什么龙越养越小呢?
转折点在于 皇帝的早夭 。
皇帝一旦早夭,那么下一任皇帝还小,自然大权旁落,主少国疑。
这个时候,衰落已经开启了。
这些掌握权力的,无论是权臣,还是外戚,或者太监,在选择下一任、下下任皇帝的时候,当然是选择一个年龄小的,比较弱的,可以控制的。
其实肯定是有成年的宗室成员的,他们就是不选。
那么一代一代下去,选出的皇帝只能越来越弱,连生殖能力都发生了退化。
最后连孩子都生不出来了。
所以,严格来说, 马太效应只存在一代,只能牛一代 。
就算开彩票开的好,后面的皇帝比较牛,也总有衰落的一天。
权力永远无法巩固,财富永远无法巩固。
三、藏之于海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觉得,那努力奋斗有什么意义?
反正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都无法巩固。
这种想法,就类似,反正人都是要死的,生病了干嘛要吃药呢?
为什么要吃药?
为了晚点死嘛。
你们家好不容易出了你一个脑子清楚的牛人,你还不多赚点钱,往上面多爬一点?
将来遗传算法开不出彩票,后代不争气,你们家往下掉,也掉的慢一点嘛。
这是于私来说,那么对于社会来说,你要人尽其才,尽量创造更多财富。
我们接着看孟尝君出场的下一段:
靖郭君欲城薛,客谓靖 郭君曰: "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 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 "
乃不果城。
靖 郭君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之子曰文。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靖郭君以文为嗣。
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
就是说田婴成为齐国的权臣之后,准备加固他的封地薛城的城墙。
他的门客就跟他说,大海里面的大鱼,网捕不上来,钩也钩不住,但是一旦离开了大海,连蚂蚁都能制伏它。
齐国就是你的大海,你有齐国,你还要薛城做什么,一旦失去齐国,就算你把薛城的城墙修到天上去,又有什么鸟用呢?
田婴就放弃了加固城墙。
田婴有 四十多个儿子 ,有个儿子叫田文,母亲的地位不高,但是比较有能力,说服田婴散财养士。
田婴死后,就把位子传给了田文,这个田文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孟尝君。
均值回归,这个事情其实是有底的,不是无限向下滑落的。
这个底,就是 平均值 。
如果后代只有平均值的能力,那么他就只能保有平均值的财富。
我们说, 百年的皇权,千年的世家。
其实所谓千年的世家,并不是说这个世家有一支就一直牛。
而是这个世家的 人特别多 ,过了多少年之后,有一支,可能是很偏门的一支,突然就出了一个牛人。
比如说刘邦的子孙很多。
终结西汉乱世的是刘秀,是汉景帝很不重视的一个儿子长沙王的后代。
刘秀的家庭条件其实不错,都上过西汉的最高学府了。
他开国的时候,很多人才都是从最高学府那边过来的。
刘秀还能借西汉的光,毕竟当时绿林赤眉拥立的刘玄、刘盆子都是刘氏的后代。
在那个时代,不是刘家的后裔,没有说服力。
但是主要还是靠刘秀的能力比较优秀。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能借点光,但是不多。
刘备好歹还读上了书,而且师从卢植。
到了刘裕,就完全借不上力了,字都不认识几个。
刘裕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 2 2 世孙,已经混到快吃不上饭了,靠砍柴、打鱼、卖草鞋为生。
完全是靠他的个人能力和特殊的历史机遇崛起的。
就用这个例子就很清楚的看出,绝不是刘家皇帝的位置一直往下传的。
而是, 不知道哪一支就出了一个牛人,就崛起来。
看起来,就好像刘家好像牛了很久一样。
所谓什么弘农杨氏、琅琊王氏, 其实只是一个品牌 。
至于这个品牌下面是哪个产品比较好,就不一定了。
反正打这个品牌,还是有点作用的,还有不少加盟商非要加盟,增加了品牌的美誉度。
比如杨坚,就坚持说自己是弘农杨氏的。
藏之于海,绝不是说什么平均分配。
牌子不要倒了。
就好像一个家庭是A 9 ,就算有1 0 个孩子,那都是A 9 家庭。
那实际的财富有什么用呢?
其实是一个 保底作用 。
没有能力,财富终究会败光。
财富,那是有一个下滑的临界点的。
就是基本的住房、教育、医疗之类的能保障,不要说失业了就饿死。
一旦滑下了这条线,想爬上来就特别难,就算你再牛,都要花很长时间。
因为那是一个越穷就越没精力提升的恶性循环。
刘裕起兵的时候,都4 2 岁了,以4 2 岁的高龄拿着大刀片子追着人砍。
如果他家庭的财富和人才储备多一些,绝不至于说只有这个成就。
有很多人就是缺一个基本的保底,然后再伟大的想法和计划都不敢去做。
只要有保底,家里的人够多,多少年之后,总会出一些牛人。
这个就是“ 藏之于海 ”。
四、结语
事情本质上都是人做的。
能做事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权力和财富。
所谓的“马太效应”其实只能持续一代,最终还是均值回归。
但是努力并非没有意义,因为保底还是很重要的。
持续繁荣的算法,就是藏之于海。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