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漏鱼与受教盲

Author: 乌里单刀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图片
点击下方名片并设置星标,可第一时间阅读本号文章。
为防失联,可点击下方名片。
以下是正文:

近日刷到一个做食品科学科普的视频,评论区看到一个网络新词:九漏鱼。不知什么意思,于是搜索关键词,才知道九漏鱼是“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的简称,最初用于年轻人自嘲学业不精,后延伸至公众人物文化素养的评价。

九漏鱼虽是自嘲,事实上确有不少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人,很多时候跟九漏鱼没什么分别,简直就是受过教育的文盲,简称受教盲。

比如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无论是没上过几年学的老年人,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总不乏“谈添色变”之人。

平心而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社会上总不缺少坏人和蠢人。

然而担忧过头之后,对一切“化学的”都保持着警惕和恐慌的态度,进而反工业化,对那些被现代工业淘汰的所谓传统工艺,所谓纯手工制作,推崇备至,顶礼膜拜,就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是反智呢,还是返祖?

所谓的纯手工,要纯到什么地步呢?要我说呀,真正的纯手工,应该什么工具都不用,甭说机械装置了,连小刀、木棍这类简单的工具都不能用,否则就是假的纯手工。

不然凭什么啊,自动化的机器是人造出来的,半自动和手动的机械装置及各种简单的工具也是人造出来的,同样是生产工具,难道说工具越简单越落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越好越高级?

为什么要对“化学的东西”莫名的恐惧呢,试问世上哪种物质不是化学的?哪一种物质没有对应的化学名称与符号?

我们每一天都要吃的盐,叫氯化钠,化学分子式为 NaCl ;我们每一天都要喝的水,叫一氧化二氢,化学式为 H 2 O……

哎,你还别说,这个“ 一氧化二氢”毒性真的很大唉。

你看它对人体的毒害:

摄入过多一氧化二氢可能导致各种不适;皮肤与其固体形式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吸入该物质容易引发窒息;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处在气体状态时,它能引起严重灼伤;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人类只要一接触一氧化二氢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上瘾,对此物质上瘾的人离开它168小时便会死亡;是大多数有毒溶液的溶剂;全球每年因一氧化二氢死亡者超过37万;

再看它对环境的危害:

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对水土流失有促进作用;对温室效应有推动作用;它是腐蚀的成因;全世界的河流及湖泊都被一氧化二氢污染;常常配合杀虫剂使用;几乎所有食物都被其污染;洗过以后,农产品仍然被这种物质污染;地球上空气全部被其污染,含量高达0.01%-0.03%,某些地区高达1%;

看到了吧,一氧化二氢竟是如此危险的毒物,就问你怕-不-怕?

盐吃多了会中毒,水喝多了也会中毒,可我们却每一天都离不开它们。离开剂量谈毒性,那是耍流氓啊,家人们!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过分担忧乃至恐慌,尽管根源在少数不法之徒,却也离不开某些文字工作者的妖言惑众、兴风作浪。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如晒干、风干、腌渍、发酵等,长时间保存食物的做法古已有之,如菜干、笋干、咸鱼、酸菜、熏肉、腊肉、火腿等等。尤其是声名远扬的金华火腿,按传统工艺,制作周期要两三年那么长时间。

但是,你们听说过有谁把金华火腿叫做僵尸肉的?从来没有!

然而,某些文字工作者,却把较长时间冷冻保存的冻肉称做僵尸肉。

搜索僵尸肉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它的定义也是模糊不清的,有的是指冷冻年限长达数十年的陈年走私冻肉;有的是指冷冻时间超过保质期的走私冻肉,冻龄一般为几年;还有的是泛指走私冻肉。

根据常识和逻辑,不要说冷冻几十年,哪怕冷冻几年,交租交电费都交到你傻,成本那么高,赚得到钱吗?有哪个商家或厂家会把肉囤在冷库几年几十年都不出货的?

事实上,当时引发汹涌舆论的有关报道也曾经被同行质疑为假新闻,但质疑文章很快就被消失了。

不管新闻是真是假,报道的文字工作者都成功地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也成功地引发了人们对冻肉的恐慌。

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普及了,可是识一点字,读一点书,并不能够免受知识分子的骗。

识字不等于会阅读,阅读是要用到反思能力的,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他们所读的著作,因为他们读书时只用眼睛和情感,而不会用脑思考。

不仅是阅读,还有刷短视频,他们也是只用眼睛和情感,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点赞转发评论一键三连,死也不愿意去搜一下信息源。

以识字为目的的教育,不过就是蓄意说教的工具。认了几个字,读了几本书,结果还是照样被骗得团团转,成了九漏鱼与受教盲。

自然科学领域如此,经济学方面就更加惨不忍睹。

一条“00后整治酒店了”的视频说,“怪不得国庆期间酒店不满房,原来是00后观念改变了,因为住宿对00后来说,都可以不是刚需。你不是国庆涨价吗?你不是搞音乐节期间涨价吗?那我直接不住你,抛弃你。”

看吧,连供需定律都不懂就在那瞎BB,这可是最基本的经济学ABC啊。

节假日期间,酒店房间的数量是给定的,不可能说增加就马上能增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暴涨可不就是价格暴涨吗?

生产者与生产者竞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谁出价更低,谁更容易把商品卖出去;消费者与消费者竞争,其他条件不变,谁出价更高,谁更容易把商品买到手。

如果不是价高者得,难道要靠抽签或扔骰子决定谁有资格住酒店?还是要靠领导分配,凭房票和介绍信?

买卖是交易,是平等互利的交换。如果只对其中一方有利,那么交换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如“整治酒店的00后”,他们认为上涨的价格对自己不利,所以拒绝交易,宁愿在人行道上搭帐篷也要“抛弃酒店”。

价值是主观的,因人而异,节假日涨价,00后觉得不值,其他人觉得值,所以依然选择住酒店。

价值是主观的,因时而异,节假日能接受涨价的旅客,淡季时大概不会接受涨价,酒店不会,也不敢在淡季时涨价,这样做的结果等于把潜在的顾客都送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换作你,你会做这样的蠢事么?打折还来不及呢!

市场经济下,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是和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合作互利的关系。前者通过满足后者的需求去获取利润,这比那些通过政治手段掠夺致富的阶层高尚不知几多倍,为什么要煽动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呢?

没有什么合理的价格,只有市场形成的价格。市场形成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因为它是人们自由选择形成的价格,是人际互动的结果,由供需双方合法行使各自财产权的行动所产生。

对市场的干预、对价格的管制,都是对自由、对私有产权的损害。

干预和管制总是打着“保护你、为你好”的名义进行。有时候,他们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以损害生产者权利为代价,如禁止涨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以损害消费者权利为代价,如各种保护主义,通过限制供给维持一个垄断的价格。

这种左右互搏的“保护”对谁有利?除了对拥有再分配权力的人——比如负责分饼的那只狐狸——有利之外,对谁都没有利,结果是你抢我,我又抢回你,纯属互害而已。

在每一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条件下,增加所有人福祉的手段只有一个:自由市场。只有自由市场能够可持续地积累资本,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一方面,资本积累可新增投资,新增投资需要从其他部门竞争劳动力,(如何竞争?价高者得呗!),那么工人的工资水平就会提高;另一方面,新增资本的投入,增加、丰富了商品的供给,降低了物价,提升了货币的购买力。双管齐下,所有人的财富都会增加。

哼,你们说的比唱的好听,世界上哪个国家实行了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你们的主张根本就不现实,过于理想,乌托邦罢了。

惨不忍睹啊,惨不忍睹。经济学是科学好吗,它不是政治主张!

一个人不懂科学,TA的行为没有遵循科学,我们不会因此而否定科学,只会认为这个人愚昧无知。

一个懂科学的人,TA可以用知识保护自己,也可以用这知识自杀或害人,对于后者,我们也不会因此否定科学。

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甚或所有国家,其制度、法律、政策没有遵循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本身的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错误,只能说科学尚未普及,是这个世界的悲哀。

就算懂经济学,政客和官僚们未必会用以发展经济,增进大众福祉,反而可能利用大众的无知去攫取权力和不义之财,但这种行为同样无法否定经济学。

人的行动是其观念决定的, 无论观念正确与否,它都指引着行动 错误的经济学理念导致错误的经济政策,就像没有气象科学知识的古人,祈求神仙降下甘霖一样。

破除对神的迷信,需要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对利维坦的迷信,实现自由市场,更需要经济学知识的普及。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