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得殴打学生,饭店不准打骂顾客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在公有制时代,国营饭店和供销社有一条标语,对营业员提出了职业要求:本店承诺不打骂顾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实际上是公务员,工作是国家分配的,收入是国家给发的,东西卖与不卖,对他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完全可以无视消费者到底需求什么。甚至你拿着粮票,却不见得卖给你,你还要凭关系。
凭关系的意思就是,有森严的社会等级,谁与权力靠近,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分配。
那些说那个时代公平的人,真是瞎了眼睛、坏了良心。
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消灭私有产权,一切都是公有的,并交由一个超人般的机构统一主导,所以它是权力主导型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的物资如何分配,消费者说了不算,而是计划机构说了算。
现在女教师殴打学生,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因为在教育领域,至今实行的还是计划统制模式,即公立教育。
公立教育 教师就是公务员。所以女教师跟国营商店的营业员一样,不论怎么搞,反正对他的工资待遇不受影响;你不到它那里上,没有更好的选择,换一家照样是公立的。因此 可以 无视消费者的 需求。
所以提出的办法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不得殴打学生”,其实就跟国营饭店“不准打骂顾客”是一个口号。
但是只要不改变这种机制本身,加强多少道德建设、喊多少口号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市场化。
市场化的意思就是产权明晰,有自由竞争的机制,有利润机制的约束。
现在的饭店,没有“不准打骂顾客”的标语了,但是都不打骂顾客了,反倒是一口一个亲地叫个不停,竞相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争取消费者的青睐,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短短四十年间,中国人发生了基因突变吗?难道 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中国人突然变得 道德高尚吗? 难道是因为 经商的人加强了自身的“ 德教育吗?
并不是。
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 产权的明晰化 ,在竞争和利润机制的激励下,生产者不是服从于计划机构的统一指令了,而是 服从于消费者主权了, 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 至高无上,一切生产者 都必须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
所以,是市场的 利润机制, 迫使 生产者服从于消费者的指令。 因为他们一旦不这样做,消费者就不给他金钱投票, 他就得 倒闭
把一切 诉诸于道德,是解释不通的,也是 靠不住的, 靠得住的,恰恰是那些道德卫士们充满鄙夷的 利益动机。明明是经济问题,许多人却非要说是道德问题,目的不过是为了掩盖事情的真相。
如果一项事业是不准盈利的, 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那就意味着 它完全可以不顾消费者的主权,而是只用 服从上级命令。
它看似没有赚你的钱,不过是因为必然有人支付了高昂的代价,它远远超过了部分人的受益。因为既然不用追求利润,而且花的是别人的钱,我就既不用想方设法地提高服务质量,也不用殚精竭虑地控制成本。质次价高就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正是社会大众不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呼吁公立教育、教育公平和公益性质造成的。只要 社会大众不改变观念,整天享受着市场经济的成果却不相信市场, 没有产权明晰化的私立教育的 蓬勃发展, 那么 教育的折磨 还将持续, 孩子 可能不会被殴打了,但是 摧残将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边际上改善的办法,就是在公立教育中引入一定的市场化因素,例如允许公立学校自主招生、自主管理、允许他们赚钱,像私营企业那样运营一所学校。或者,实行“双轨制”,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办教育,与公立教育形成竞争机制,让家长自主选择。
多一种选择,总比别无选择要好太多。
但是一提到教育的市场化,说允许学校赚钱,那些道德卫士就会跳出来,不是用逻辑和事实去反驳,而是马上先扣上一顶没良心的大帽子,民众也不支持市场化的改革,所以这个问题就几乎是无解的。
那些整天 对公立教育 颇有意见的 公知学者们,同样是不得要领的。 他们一方面对 千篇一律的 教育方 式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要求国家投资更多的公立教育。
他们意识不到这中间的自相矛盾。当产权公有的时候,公有财产的管理人就必定在其上设定规则,这个规则无论怎样设定,都必然是一刀切的、统一模式的。任何国家投资的垄断教育,其结果必然是教育领域的强制和整齐划一。它投资的,当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它的目标。
而国家投资从哪里来呢?从税金中来。这意味着转移支付,意味着所有人的负担更重,意味着资本消耗和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即贫穷。但这些呼吁的人,一分钱都不用花,也不用为自己的呼吁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道德卫士们还会满怀同情心地说,搞教育市场化,穷人孩子上不起学怎么办?
可是教育就是一项服务,它就是家长付费向教育机构和老师购买服务, 它没有什么特殊的, 跟市场上的任何服务没什么两样,必定符合市场规律。 教师就是一个提供教育服务的职业, 教师职业共同体和社会舆论把教师比作所谓灵魂工程师和园丁,但是社会经验和一次次的事件已经揭示了,他们就是很普通很平常很俗的职业, 既不比其他职业高尚也不比其他职业卑贱。谁也没有塑造他人灵魂的能耐,学生的灵魂当然不是靠殴打塑造出来的。
如果认为教育很重要,必须公立,那么吃饭实际上更重要,要不要回归国营饭店呢?认为教育市场化了,穷人就上不起学了,那么饭店和服装店私有化了,难道所有人就吃不起饭穿不起衣了?
逻辑与 事实当然都不是这样 。否则我们何必搞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呢?
越是实行市场化的政策,人们就越是吃得饱并且吃得 好。而且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会有多种多样的私立学校供人们选择,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越是追求利润,价格反而会越低。因为市场经济就是面向多数群体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度,要想赢得更多的客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让穷人阶层也支付得起。市场上的大企业,都是面对人数中必定居于绝对多数的相对贫困阶层生产的企业。 市场经济能够把 自行车价格杀到多低,就能够把教育的价格杀到多低。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贫困阶层——而不是特权阶层——的制度。
当然更不会出现殴打学生这种事情发生。 假如一种职业, 费者要求其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自律精神,那么有需求就有供给, 市场就会迎合消费者需求,满足这样的要求。其办法 不是贴标语和道德 说教, 而是用利润机制去奖惩。
那些有较高道德素养、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人,将会脱颖而出, 赢得更多的利润。而那些 不符合消费者 要求的人, 市场对其惩罚将 非常猛烈,绝不像现在这样轻描淡写, 打人的老师会失去工作机会,因为 校若是不这样处理, 它就会失去生源而倒闭。
市场就是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方式服务消费者的。
况且,那些打着关心穷人教育的人,并非那么单纯。能够发出这种道德的声音的人,恰恰是城市里的有钱人和知识分子。 现行公立教育获得实惠最多的并不是穷人,而是富人, 城市富人的孩子 拿到的教育 资源和税金显然要远远高于 穷人阶层。
开放市场准入,在教育领域也搞一次产权制度明晰化的改革,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