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代价。。

Author: 达叔一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这是达叔的第1469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

体制不改,砸再多钱都没用

尺度有点大,如果你理解不了大逻辑,把大框架换成你所在的行业。

比如医疗行业换个院长、换个主任,会不会改变利益格局,立马就能明白,达叔是在写什么。

作为个体,达叔更多关注,一个人在困境里,该如何才能翻盘,能获得更多利益。

马拉松最快女护士,夺冠开口被反噬,有翻盘...

文章后半部分,数据和逻辑推理,放在知识星球里,有兴趣星球内自取。

傍晚,带女儿散步。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Part1 读书

有什么乐趣

女儿问,你已经有钱了,自己也当老板了,没有人逼你工作,也没人逼你上学。

你为啥每天还安排的那么满?

除了工作,就是回家吃饭、看书、每天还写3000字?

我每天在学校里上课,回家写一点作业,都觉得没那么开心。

要是我有钱,还没人管我,我肯定不会像你这样自虐。

达叔说,在你没出生之前,我每天都是牵着老婆出来散步,等你出生了以后,我就经常牵着你来散步。

和你妈散步,能聊的内容,就是爱情,友情,亲情之类的话题。

和你散步,能聊的内容,从小就是三国演义,楚汉相争,各种人物故事之类的事。

为啥聊的内容,不一样?

就是你妈虽然也学过这些内容,但是她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记了,并没有乐在其中。

我学这些,就不是为了考试,能乐在其中,甚至等毕业之后,还会不断看各种书,去找更多乐趣。

像一个游戏。

从这一点看,是我比较幸运,还是你妈比较幸运?

你妈的快乐,需要一个口红,一件衣服,一顿大餐,一个包包,才能满足。

价格分别是,几百块钱,上千块,数万块,才能让自己快乐。

我的快乐,看到一个新观点、听到一个新故事,学到一个新视角,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免费,就能满足。

这些快乐,不仅价格便宜。

更关键的是,还能赚钱。

获取成本极低,收获上限巨大,既能让你开心,又能让你赚钱,还能让你获得满足感,拥有更多可能性。

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么?

没有。

你要是真的觉得学习苦,过段时间,我就把你送到我出生的地方,苏北农村,在那里住一段时间。

秋天到了,该收花生了,很多农作物都要收割了。

我帮你请一个月的假期,反正小学的课程也无所谓,少一两个月,都能补得回来。

你要是想拥有这种人生体验,看看到底是什么吃苦,趁早安排,一切都来得及。

女儿连忙摆手,说不去。

达叔说,绝大部分人,对痛苦都有一定的误解,总觉得当下影响自己痛苦的事,要是去掉,就一定会迎来幸福。

比如,房价太贵,如果房价跌了,自己就会幸福,结果房价跌后,发现更痛苦。

因为失业了,连收入都没了。

比如,都觉得早上爬起来上学,是痛苦的, 总觉得,不上学,就 开心了

事实上,是这样么?

不是。

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里,只是沧海一粟,只是最近300年,在世界上才刚刚有的新物种。

是德国普鲁士那边发明的,在发明之前,整个民族里能达到读写水平的人,占比不足1%,基本都是贵族的事。

不上学的儿童,就是在家里玩么?

玩个屁。

在英国这种已经启动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一只劳动力队伍。

在《雾都孤儿》等早期欧洲文学作品里,都能看到大量儿童劳工的影子。

家长生完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就送出去打工给家里赚钱了。


Part2 赚钱

受教育是一种意外

一直到什么时候,才开始禁止童工?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00多年后,才在法律上,禁止工厂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进厂工作。

也就是说,你现在刚好9岁左右,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已经在纺织厂里,拥有好几年的工龄,是个熟练工人了。

9岁以上的儿童呢?

9-13岁,在法律上的要求是,每天工作8个小时。

也就是说,三年级的学生,如果不上学的话,都可以送到工厂里,每天工作8个小时了。

这是最惨的么?

不是。

所有在社会上打拼的人,都知道一个事,法律是法律,规定是规定,现实是现实。

即使法律被制定出来,就一定会被执行么?

至少在童工问题上,又过了200年,进入20世纪,英国的童工问题才算基本解决。

注意,这只是英国的童工问题,不是其他国家,当时英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我们这边,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

很多人,误以为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不是立马就有了九年义务教育?

这就是脑子中的信息,全都是错误,不看历史细节,不知道自己所处具体时代的谬误。

1986年4月,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才第一次颁布,刚好是和我的年纪差不多。

那法律颁布出来,就能执行么?

执行个屁。

靠文字规定,是不可能让大家都送孩子来上学的,既耽误帮家里干活,还得交学费。

一直到我上小学的年纪,199X年,仍然是村干部,学校老师,天天到学生家里,去农田里去抓孩子回来读书。

每年开学,班级里都会少几个。

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没钱交学费,还浪费时间,不如直接送出去打工,立马就能赚钱了。

一个贫困的县城里,有多少这样的孩子?

上千个。

这个学不上就算了,都是个人选择,为啥 这些乡镇村干部、老师,还要 去找,还要把孩子给拉回来硬上学?

是出于爱心么?

扯淡的。

那是因为当时基层操盘手的考核KPI里,其中有重要一项,是专门用来考核他的地盘,有多少学生流失了,没来上学。

所以,他们是为了自己的KPI,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你们别拖他升职加薪的后退,才硬着头皮找你来继续上学。

站在组织上看,为啥要给基层操盘手,定这个KPI ?

上学这么好的事,家家户户都会积极主动的来上学,怎么可能还需要定KPI专门来考核?

恰恰说明,当时广大农村的父母,并不认为给孩子,一定是好事,而且认为既花钱,还耽误自己赚钱的坏事。

所以,需要法律、需要治理人员的KPI,来确保强制执行。

是对你们这帮孩子的保护,这才过去二三十年,你们这帮孩子,又开始嘚瑟了,觉得上学苦了。

又开始觉得,不上学,就一定会开心了。

想多了。


Part3 无知的代价

信息源被污染

就上次为例,你爸爸在一个软件里,给知识星球里的人,160多人,做了一场小型的楼市精讲,分享了某个城市。

PPT,一共100多页。

讲了2个多小时。

提供了很多的角度,分析框架,以及数据研究,来参加会议的人,普遍也都是高学历,甚至还有博士。

但这些角度、数据,他们在自媒体的舆论界,很难看到。

听完两个小时,感叹很过瘾,很多角度和数据,以前都没想过,也没看过,原来还能这样切分。

他们没文化么?

都有。

只是术业有专攻,在赚钱方面、在投资方面,这些内容大学都不教,在传统的教育系统里,都没人教。

能教你的,都是让你做好一块砖、做好一根螺丝钉、做好一个勇于奉献的好员工。

没人劝你在赚钱上觉醒。

为什么?

因为,赚钱没有标准公式,赚钱是非标品,而目前的教育体系,只是生产标品的零件车间。

大批量的生产标准品,扔到社会上大批量的使用,至于你能不能觉醒、顿悟、明道,然后提高赚钱效率。

学校和老师都不管,也管不了。

得靠自己,靠父母,靠整个家族给的认知和资源导入。

就比如,我在和你出来散步之前,在星球里分享了一篇文章,外行人都在讨论内需。

那到底什么是内需?

只是让居民部门、老百姓花钱么?

那是片面的误区。

学术界、决策界嘴里说的内需,既包括了居民端的消费和投资,也包括各个地方操盘手进行的公共开支。

当你有了这个认知后,人家说要增加内需,可能是让你花钱,也可能是让你投资,还可能是让操盘手扩大公共开支。

增加这一个视角,你就不至于天天和其他人一样,骂骂咧咧的,说自己没钱。

你有钱没钱,关人家个屁事,人家要增加内需,压根就没指望你。

假如操盘手,真的有能力增加公共开支,哪些城市还有余地做?

几乎都是头部的有钱城市,他们的开支,就是居民端的收入,这是一个好事。

再比如,天天喊着的扩大内需,到底在GDP里的占比是多少?

总内需,消费加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98%了。

被天天喊着吹上天的外贸,贸易顺差,占比只有2% ;

这里说的贸易顺差额,不是贸易量,也不是说外贸部重要,但可能没有嗓门那么大。

还有一点,就是绝大部分人都因我们是个贸易顺差国,每年赚很多美金,而沾沾自喜。

但更深的观点是,我们早晚得变成贸易逆差国,那时可能才是最强大的时间点。

这个观点,又会锁死很多人。

关注达叔,一起慢慢变富。

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达叔付费社群,可以优惠365元。

新人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