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粹崛起的关键原因?经济降速!增量不够!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大家好,我是老古。

在谈到极端民粹崛起的原因之前,我先谈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可能大多数人并不接受。

舆论是政策的来源

当下的舆情,就是未来的政策。

如果熟悉中国舆情史的人,会记得十年前,那些舆论热点事件。

杨改兰事件引发对贫困的极大愤怒;

数次因无钱治病引发的事件引发对医疗的社会讨论;

雾霾引发了对环保的高度关注

频发的腐败案引发民众强烈的不满

下岗职工问题导致养老金问题不断被提起

高房价问题成为十年间众人一起吐槽的事件

甚至快乐教育问题在中国成为舆论中的政治正确,现有的基础教育不断被否定。

如果你深度参与这十来年的社会舆论事件,你会发现,当年的舆论,就是当下的政策。

民意,是所有政策的来源,任何一个长远存在的政府,最终都将是民意的产物,不管他是什么政体。

这是由政府产生、存在、运行的基本逻辑决定的。

因为任何一个长久的统治,必然是建立在大多数人参与的舆论观念上的。

请注意,我说的是舆论中的大多数,而不是指一国范围内的大多数人。

古代君王的统治,是建立在士大夫的普遍观念上的,因为他们才是舆论中的核心人物,普通人是没有影响和传播观念的能力的。

在纸媒时代,大多数人的舆论是指精英们的观念。

在自媒体时代则不一样了,人人均是舆论的参与者,在抖音上点个赞,转发一篇公号文章,都在参与社会舆论。

有什么样的舆论,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在一个政治稳定的社会,都是可以成立的。

自媒体时代的中国

先问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比起十几年前的中国,在舆论生态中,是更多元,还是更集中?

当然是更多元,因为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舆论不再是以往的精英主导,而是开始由大众主导。

在B站,在微博,在知乎,年轻人思潮已占主流。

最流行一句话是什么呢?「每个资本家,都是绝佳的路灯挂饰」。

一系列对资本的仇视与这股情绪有关,当然还与中美冷战相关,还是爱国主义情绪高涨下的产物。

其实不光是联想的掌门人,马云、潘石屹、王兴、马化腾、王健林等大佬也在近些年形象大损,甚至他们已经不敢站在台前来讲话了。

司马南可以随意拿一堆民企老板和莫言、张文宏等社会精英开刀,是他测准了这个风向。

仅仅在三四年前,司马南的看法还是这样的。

仇恨资本,已经在年轻人之间成为显性的社会思潮。

马云几年前,还是马爸爸,还是年轻人的偶象,还是站在台上可以大讲成功鸡汤的一代明星企业家,不几年,已经跌落神坛,他的任何视频在B站一播,挂路灯的弹幕就没有停止过。

这是一股如强烈的情绪。

有人说,这是大学教育的结果,是教科书的结果。

我不这么看,他们学过的,我们都学过,但我们这一代并不存在这种思潮。

毕业出来,我们去社会上找工作,并以当老板作为人生目标,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就被周边成人输入这种观念。

当时的社会,周边所有的人都在传颂,某某又在沿海发财了,某某现在工资有多少了,某某在哪里买房了,买什么车了。

我们并不认为,资本有什么罪,更不认为干企业是什么丢人的事。

而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看来,「资本家原罪论」已经过时了,「资本家全罪论」才是时兴观念。

他们认为,他们并没有想过要去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他们认为,他们的本身就是社会问题本身。

有一段年轻人的话,有代表意义:

在雪球上,有一段怒点密集的话:

你压榨我就算了,还美名其曰赚取剩余价值,这边说完自己多努力,那边就早早下班××××去了,留下一办公室996的员工,走前不忘说一句「996都是福报」,出门逢人就说「我们的员工自愿007」,左手生产资料,右手KPI绩效,员工不加班,就给穿小鞋职场PUA,猝死了,就说是社会的错。没猝死的,就过几年送走,就说是给社会输送人才。

在反资本叙事的框架下,万恶是「资本家」的出厂设置。

网购?那是消费主义洗脑术。

游戏?那是用来麻醉人的电子瘾品。

短视频?那不就是奶头乐吗?

算法+大数据+AI?那就是边沁模型的数字化。

……

最终结论必定通向马克思的那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一段很少见诸官方媒体上出现的话,却在年轻人的网络社区广泛流传。

我们这一代,可能会对年轻人说教,我们进入城市时也买不起房,我们也是通过奋斗多年才有今天,大部分过的还好的中年人其实都历经了年轻时的痛苦和迷茫。

但是,年轻人并不能决定这个世界,真正决定世界的是一群中年人。

中年人的情绪何来?

司马南的抖音粉丝年龄图中显示:

18-24岁占了14%,也就是约140万,在B站,司马南还有200万粉丝,去重,加上微博等地的,我估计也应该在三百万左右。

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约为四千万,司马粉占了近10%,其他人是不是反司马呢?当然不是,其他人大多数是不关心这些事务的人。

那司马粉最重要的粉丝是谁呢?是41岁以上的人群,高达67.1%。

也就是600多万,加上微信公号、微博等平台,全网粉丝我估计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是接近一千万左右。

几乎每一个锤大佬的视频下面的点赞,其实大多数是这些人所为。

他们才是真正舆论场的主力,是他们在打996,在痛骂血汗工厂,在痛骂腐败,在痛骂贫困,在痛骂996。

正如我们这一代走出校园时,周边的中年人都在谈搞钱的故事一样,现在他们在谈资本作恶的故事。

不是教科书,而是这一群中年人在塑造这个世界的观念。

韭菜对镰刀,这是一个近年来最为腐败的名词。

因为在真正的商业中,没有韭菜也没有镰刀,有的只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

只有以商业的名义从事着欺诈,那才叫收割。

这个词,也是生意场上的中年人发明出来的,甚至有些正经商人也经常叫着割韭菜,自己把商业抹黑为割业。

现在年轻人对所有的商业评价都是割韭菜。

他们怎么评论互联网商业呢,先圈钱,再圈业务,补贴,烧钱,然后做大,最后割韭菜。

这样的反资本用词,夹杂在各种商业评论中,而企业家们完全不知道这样的词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你的价值已经被一部分人否定。

原来正向的企业家评价,逐步被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腐败名词所腐蚀。

内卷被异化成竞争,只要存在竞争,被叫内卷。

有人如果有努力工作,要超长时间工作,那都说成是侵犯他人自由,因为你在制造内卷,你在加剧竞争。

如果说,十年前各种的舆论事件还只是对一些社会问题的错误解读,那么今年,世界已经被新的概念和名词重新定义,而这,才是观念重塑的现在进行时。

这一场观念重塑其实在发达国家早已出现,并非偶然。

“占领华尔街”就是一场反资本,反金融业、以年轻人为主流的运动,他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甚至成为奥巴马上台的助推剂。

川普若不祭出经济民族主义的大旗,是绝不可能战胜希拉里的。

美国的年轻人一样痛苦,被高额的大学学费、数十年未成长的薪资,高价的医疗所困扰,在年轻人当中,桑德斯成为偶象。

桑德斯的口号也是清洗华盛顿沼泽,清理政商关系,呼吁全民免费医疗,免除所有大学生的贷款,提供全民免费住房等。

今天的司马南,其实就是中国的桑德斯,他也在推广李玲的免费医疗理论,他也在清洗中科院沼泽。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呢? 桑德斯、司马南这样的老头为何总能成为风云人物?

简单来说,就是极端民粹的来源是什么?

增量减少是最关键的原因

市场是存在增量的。

一个新的劳动力加入市场分工中,就能为市场带来新的财富增量。

中国十几亿人加入世界分工体系,全世界的人包括中国人,都在享受增量红利,从来没有什么人口红利,有的只是加入生产分工的红利。

美国经济长时间保持在3%以下的增长率,如果除去美元通胀,除去管制增加的各种费用增加,我认为美国的实际经济在处于长期衰退之中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从十几年前的两位数,进入了保六保五的阶段。

当市场的增量足够时,付出带来收获是在增加的,竞争并不会导致内卷,因为在这一个赛道竞争激烈的话,我可以切换到另一个赛道。

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已然是共同富裕,任何一个只要走出来的农民工,家里也可以冰箱彩电手机大房子一应俱全,与四十年前的生活相比,是天翻地覆的。

这时,只要投入生产,就能看到一份投入就有一份产出,人们就会比昨天过的更好。

但如果市场增量不足甚至停止时,那付出与收获的回报比就会降低。

人们生产性的努力增加,获得的回报并不能如过往一样有很高的产出,这就是真正的内卷的感觉。

那增量为什么会减少?

是否一国范围内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增长速度就一定减慢呢?当然不是。

根源很多,比如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的长期信贷扩张,比如一些地区增加对市场的管制手段,比如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

美国的年轻人跑上街头抗议华尔街有道理吗?

除去他们反资本的一面,他们针对的对象并没有错。

华尔街是不是美国年轻人的剥夺者呢?当然是,因为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企业家们也是长期支持并推动美国的货币扩张的。

因为他们是坎蒂隆效应中所说的第一批拿到钱的人。

他们拿这些钱全世界买买买,利用货币流速时间差大赚其钱,很多美国大公司的利润中就有大量的货币差价在其中。

他们货币扩张政策的受益者,而全世界的普通人显然是受害者,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

财富积累,然后被洗劫,收入赶不上物价,当然会感觉到付出回报比越来越低。

只不过人们批评错了对象,美联储才是始作俑者,坐在国会山的那些议员们签署下货币增发的法案,才是真正的镰刀。

除了货币超发外,社会福利制度也是另一个减少增量的利器。

福利制度在全球发达国家老龄化的背景下,对年轻人的剥夺一步一步加重。年轻人的收入被迫被收走,交给社会养老体系。

这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

这二者共同构成了全球年轻人反资本的浪潮。

过去的四十年,东亚地区的市场化就是全球市场的市场增量,欧美国家的民众也是受益者,所以欧美在长达数十年的市场化退步中,年轻人还没有完全躺平。

只要增量足够大,是可以掩盖各种问题的,因为只要有增量,就能让人感觉到生活在向上走。

在一个增量市场中,人们能看到希望,能看到阶层跳跃的未来,正如在九十年代时,哪怕当时的中国人很穷,但很多人脸上都有光,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那是一个高速增量时代。

内部的市场化也是增量的来源,我也希望刘鹤副总理关于坚定推定市场化、坚决不走计划经济的发言成为未来中国的主旋律。

更多的增量只会来源于市场化改革,因为交易才是财富的来源,减少各种交易的限制,减少各种投资管制,吸引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投资人投资于未来,才能让一个地区的民众感觉到希望。

市场上能搞到钱,有大量翻身机会,到处是各种财富神话时,人们只会说,穷困不能找政府,要靠自已,人们就不再会关心政治,不再会参与各种撕逼讨论,而是全力以赴搞钱。

希望2023年是一个全力搞钱的时代,而不是天天看着司马南到处怼人。

能搞钱,谁还有空看他那张写满煽动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