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忠诚,都是花钱买到的。。

Author: 达叔一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这是达叔的第1267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大号里:

投资性死亡。。

后半段的延伸版,放在了视频里: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Part1 忠诚

园区之间的竞争

达叔所在的园区,碰到了之前负责的招商人员,做了交流。

达叔问,整个市场上,到处都弥漫了难招商,退租、降租金的大潮。

蔓延到了上海、北京一线城市。

对你的业务,有影响么?

园区说,有。

这个园区、商场,本来是靠着长三角的交通大枢纽,原以为早就能赚钱了。

刚起步,就一头撞上三年口罩,血槽减半。

再后来,又赶上锤地产,原来地产巨头的总部,很多都搬在这边。

没热闹几天,都跑了。

空置率极高。

我拿的这个楼面,原来是做餐饮的,连办公都没啥人,怎么可能做得了餐饮?

被我们拿下,做了区隔,变成了办公场所。

租了十年。

用非常好的装修风格,周围很有竞争力的价格,才招到目前的商户。

按照当下的出租率,还是亏的。

在招租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分很大一部分佣金,给渠道方,给带看方。

带看一次,就给几百块。

有没有成交,都给。

那等我这边,即使招商招满了,就一定能安稳过日子么?

未必。

隔壁如果有园区,发动了价格战,发动了舆论战,我们这边服务不到位,客户还是会跑。

而且,是客户发展越大、越快,越容易跑。

达叔说,那会不会是,你们这个园区的公司章程,写的就不对。

但凡园区里,认真研究过你们章程的人,内心深处,都是没有安全感的。

公司做大了,赚钱了,就容易被你宰了。

没有决策权,没有发言权。

你们园区里,任何一个穿工作服的员工,都能过来,把租你们房子、买你们房子,在你们这做生意的老板,一顿羞辱。

都不敢还嘴。

而且,在这个园区里,之前靠你们园区支持发财的老板,出事被干掉,也就算了。

后来,这个园区里,凭自己本事,借助互联网的风口,赚到了大钱的人,仍然也不得善终。

这就有点,让商户紧张了。

只要公司业务做大,就想着搬到隔壁的园区。

那边肯定也有问题,但至少对商户、对有钱人的保护,是比较到位的。

赚钱,是中下层商户的核心诉求。

上层商户的核心诉求,从赚钱,变成了安全。

哪怕交一定的保护费,也是可以的,能确保安全就好,这个保护费在哪里交,都是交。

园区说,我们也交代过了,要求整个园区的工作人员,对自营商户、对其他的商户,一视同仁。

不搞差别对待。

达叔说,这种话,你们园区说过好多遍了,问题是,有人执行、有人信么?

具体的案例,有多少?

大家都是成年人,喊口号这种事,只能骗骗最底层的员工,骗骗最年轻的员工。

骗不了把脑袋栓在裤腰带的小老板。

都是人精。


Part2 发钱

发钱的模式

比如,隔壁的园区,在商户遇到经营困难,员工困顿的时候,选择的动作是,直接发钱。

而且,一口气,把园区当年营收的9.8%,全部发给园区里的商户了。

迅速摆脱了商户的危机,也顺势把隔壁园区的危机,给解除了。

逆势迎来了高增长。

隔壁园区里商户的资产,在大幅度增长,他们的基层员工,手里的金融资产、房产资产,也都在大幅增长。

负债在降低。

但在你这个园区里,动作是完全相反的。

商户、员工好不容易积累了一点财产,被你们园区的管理员,左一锤、右一刀。

干的血肉模糊,流血不止。

房子,是你卖给商户的。

卖完房,收完钱,你就鼓动园区的宣传人员,骂买房子的人都是SB,都是坏人,都是投机倒把分子。

是他们把园区房价给炒高了。

然后,各种限制交易,想锁死人家买了你产品后的流动性。

不仅剥离流动性,还把交易价格的上限,也给划定了。

你们园区,是不是管的有点太宽了?

等你手里的房子租不掉,商铺租不掉,大家都不买、不租,你们园区收不到钱。

就又开始厚着脸,要往回改了。

这种行为,朝令夕改,就极不道德。

我把这个板凳,卖给你了,只要别人想买,多少价格,就是你们两个决定的。

我还拥有这个板凳的决策权么?

没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在你们园区,就是睁眼瞎,对他人财产权的侵犯,所有人都装作看不到。

为什么之前,装作看不到,大家也不计较?

因为,在你们园区里,虽然受点气,但还有赚钱的预期。

如果赚钱的预期,也没了,资产增值的预期也没了,还要各种受气,那就对不起,撂挑子不干了。

每一份忠诚,都是花钱买来的。

这个园区,当时在筹建的时候,是靠只喊口号,就建起来的么?

不是。

是要给来帮忙打工的人,分田地,分房子,大家才愿意来帮忙干活的。

而且,在特定时期,是真的分到手了。

是实实在在的发钱,实实在在的赎买,然后就把事给办成了。

再后来,虽然又把给的东西,在产权上给收回园区了。

每次遇到困难,园区就会给政策,送紧箍咒,让大家赚钱,以此来激发园区里的工作积极性。

这种手段,在以前针对穷人,是好使的。

毕竟不仅人穷,还没读过多少书,在思想上比较好糊弄,迁徙能力也弱,跑到隔壁园区的占比低。

但现在,园区里很多人有钱了,也有见识了,都去隔壁园区转过,你们园区要是再折腾,可就立马换办公场地了。

搬家的商户比例一旦变大,园区的经营,立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是你在犹豫,要不要救。

再不救,可能就救不起来了。

重头来过。

园区里的商户,大概可以分为三派势力:

第一派,是非常敏感,信心最不足的,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跑了。

这批人,应该跑的差不多了。

第二派,是中间派。

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清楚各个园区是怎么回事,轻易不想搬家。

只是怕麻烦而已。

是没有主动搬家的意愿,并非没有搬家的能力。

逼急了,也会搬的。

第三派,是你们园区的基本盘。

啥也不懂,啥也不会,你们最好糊弄,占比虽然大,但既没有认知,也没有钱。

几十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园区的发展,靠不了这批人。

要靠人才,要靠有钱人。


Part3 动作

在发钱的路上

园区说,在发钱了。

只是,我们园区的发钱模式,和隔壁园区的发钱模式不一样。

他们园区是消费立国,发出来的现金券,可以全世界买,成本可以全世界承担。

我们园区是追赶模式。

发出去的钱,必须要经过投资部门这道槛,要搞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工代赈,才是长期传统。

隔壁园区的人,拿到钱,就真的消费去了。

我们园区以前没发过钱,如果发出去,大家并不消费,而是全部都存起来,又放在银行里空转。

就白忙活。

传统不一样,动作就不一样。

谁敢冒这个风险?

机会窗口,一闪而过。

他们园区直接发钱,是园区的总经理,是商户、员工们选的,发钱就当买投票了。

发钱的园区很多,都成功么?

并不是。

我们园区长期的发钱模式,是搞建设,是降低利率,是放松银根,放松贷款额度、放松各种规则。

难道没做么?

都做了。

懂行的人,看到汹涌的潮水,正在过来的路上,2024一定能给扭转对园区资产的预期。

更重要的是,你看到的悲欢喜怒,在历史上园区看过很多次了,每次都能化解。

无非是,代价多少。

更重要的是,最后谁承担了这些代价。

利益自上往下分配,风险自下往上承担。

这个上下,有2层含义。

第一层,是园区里职级上的上下之分;

第二层,是认知上的上下之分。

物理层面上,你越接近发钱的地方,越在能级高的部门、板块、越能赚到钱。

认知上,你越能看懂底层发钱的逻辑,知道发钱的顺序,也知道发钱的形式,就越能赚到钱。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把钱直接发到你的口袋,你才能赚到钱。

有时候,这笔钱发在别的地方,但最后也会流入你的口袋。

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苦流向了最能吃苦的人。

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作为可以无限制造的子弹,一定可以稳定住局面。

一定可以对所有中间派,进行赎买。

既然每一份忠诚,都是花钱买的,到关键时刻,这个钱印出来,就可以了。

无非是,吃相好不好看,仅此而已。

作为一个从斗争中崛起的园区,深谙斗争的艺术。

园区操盘手,几十年下来,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调转方向盘,绝不手软。

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但凡影响了园区的生存,那天王老子定的规定,也能说改就改。

每次改的动作,都会不同。

有人只能看懂最直白、最粗暴的动作,换一个马甲,就不认识了。

但也有人,能春江水暖鸭先知。

关注达叔,一起慢慢变富。

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达叔付费社群,可以优惠365元。

新人优惠券:

欢迎+V:dashener666 业务链接,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