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不要管控枪支的问题,而是谁来管控和怎么管控的问题
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持枪与控枪(不是禁枪),不仅是美国社会高度关注和撕裂的话题,而且在中国社会也有非常大的认知分裂。
首先应当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人有没有权利保卫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免受来自任何人和组织的非法侵犯?毋庸置疑地,有。那么他就必然要支配保卫自己财产的手段,即武器。要知道,最基础的武器就是你的拳头,也就是你运用自己的身体机能。这是人的自我所有权,是无可辩驳的。
私有财产和暴力防卫是分不开的。一个社会总是有杀人犯、盗窃犯、抢劫犯、诈骗犯,如果没有暴力的威慑,社会将不复存在。如果一个人不能采取暴力的手段来捍卫自身财产不受非法侵犯,那他就不能说自己拥有这项财产。
在美国社会,说要禁枪,是没有民意基础的。即使是民主党,也并没有说要禁枪,而是要控枪。
对枪支进行适当管控,例如进行适当的背景调查,限制大杀伤力枪支的销售和购买等等,有没有合理性?
人们公认的,一个变态狂和精神病患者,是不能拥有枪支的,因为他们无法辨识自己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承担责任。
至于一个未成年人,到底应不应该持有枪支,则十分复杂,并不是美国法律或者某些人说的,设定一个武断的年龄标准(例如
21
岁或者
18
岁),以“心智尚未成熟”为由进行一刀切的划定。
因为即使是一个
5
岁、
10
岁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是能够做出自我选择的,是知道反抗的,是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对应的后果的。如果武断的划定一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智标准,就会发现,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间,这条界线同样存在。
但是,讨论的关键并不在这里,而是,谁来决定、如何决定某人能不能拥有枪支?
我们认为应当按照私产原则来行事,而不是交给一个高高在上的联邦政府,由它用条令的方式进行武断的一刀切的规定。
许多人一看到枪支管理也要交给私产原则,马上就“大脑熄火”,说“这还了得”,那不是枪支泛滥,到处血流成河吗?
他们认为“私法社会”会变得非常宽松,甚至为所欲为。这是最严重的误解。事实上,在一个“私法社会”,管控可能非常严格。但区别在于,人们互不侵犯,而且总是将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假如一条道路是私人的,他要靠这条道路上更多的人气,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业出租或销售、广告来取得收益,以维护自己道路的资本价值,他会怎么做呢?
他会让一个没有经过驾驶培训的人、一个醉汉开车上他的道路吗?不会的。他会让流氓地痞和变态狂行走自己的街道吗?不会的。他会在招商时不加区分,引来一大帮诈骗犯吗?不会的。他会将一条直线一样的高速路限速
80
吗?不会的。
他会采取非常严格的审查和管控机制,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但同时兼顾其效率,保证更多的人愿意来到这条街道,在街边置业或开店。原因很简单,那涉及到他的利润。
绝大多数人都对道路有这样的要求,产权人就会供给这种安全而高效的道路,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所有道路都安全了。因为不安全的、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道路因为没人去而被淘汰了。
相反,也可能会有人建一条供人们不要驾照、乱开车的街道,但是他会采取更加可行的安全防控措施,保证乱飙车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否则一部分人想寻刺激但又不想死和受伤的需求没法满足。
谁说道路就必须是交通功能了,道路也完全可以用来娱乐。
现在,假如这条道路是公有的,马上就变得不一样。公有资产的管理人会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统一限速
80
迈,统一四小时必须休息一次哪怕你白天睡了一整天。你想选还没得选,因为所有道路都是它拥有,一个标准。为什么不顾每个人个性化的要求而这样设定?因为我的价值偏好要高于所有人,你们消费者说了不算。
私产与公共资产的区别就是,产权清晰,避免了冲突;财产权人说了算并且为自己负责,有盈亏约束机制,因此服从消费者的指令。而公共资产,就是许多人面对同一公共资源的使用发生争执,因为它是稀缺的,但是每个人的利益不同,因此必然冲突不断。公共资源的持有人没有盈亏机制约束,因此不用听从消费者指令,必然不会照顾到每个人的偏好,低效而浪费。
人们经常抱怨一刀切,希望个性化,但是公共资源的管理必然一刀切,只是程度不同。不触及这个根本,在那里谈个性话,就是对去权力保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汉斯
-
赫尔曼·霍普说:在遍布稀缺性的条件下,拥有不同利益和想法的人依然可以和平地、避免冲突地共处,只要他们认可私有财产秩序及其体现在先占行动中的最后基础。
持枪权是每个人的权利,美国宪法也明确了,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持枪呢?
你完全可以拒绝一个人持枪到你家里做客,你甚至可以仅仅因为他支持持枪权而拒绝他到你家里,因为你视枪支为不祥之物——不论你的想法是否荒谬,这都是你的财产权范围内的事。实际上,你完全可以莫名其妙地拒绝任何人到你家里来,只要在你的领地上,莫名其妙也是你的权利,外人无权干预。
相反,强制性地让你接受任何不速之客进入自己的私有财产,那就是向你强加义务。这是流氓做法。
一个社区,一个县,一个州,一个国家,无非就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那么讲这种私产规范扩大到你所在的社区和县市,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这个社区的财产权人是个贵格会信徒,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吸引住户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合乎他观念的人可以购买他的物业,打造一个和平主义的无枪社区。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这个社区是“红脖子”社区,喜欢横枪跃马,野外打猎。那么好,自动步枪、双管猎枪等大杀伤力齐上阵,都可以。
不是民主党或者共和党在国会里唧唧歪歪,一刀切地说,购买枪支必须有
128
道手续,必须只能买
6
连发的,又或者,你们随便买,没有啥控制。
说到学校,也是一样。如果学校全部是私立的——真正意义上的私立,不是名义上的私立,那么财产权人有最大的动力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他会招募专业的保卫力量,让犯罪分子根本没有可乘之机。而不是杀人犯都持枪进校园了,报警还没人管或者姗姗来迟。原因同样很简单,他不这样做,以后就招不到学生,就会倒闭。
但是这一切在公有制之下,就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它的防卫力量是靠强制性征敛而存在,并且排除他人的竞争的,必然意味着保护的价格将不断地上升,而保护的质量却不断地下降。
遵从私产伦理,一个安全的、避免冲突的良好社会和校园,必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