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漫天雪798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现在我们看看,陈戌源治理足球的方法是什么?
是足球领域的计划经济,即公有化。
你要是把他治理足球的思路和做法,放大到当今的其他经济领域中,就会明确地发现都有对应物——
资本是万恶之源,你们怎么能追求利润呢?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唯利是图。这不就是这些年反资本的舆论在足球领域的反映吗?
你们富人和明星拿着那么高的工资,毫无理想信念,导致了社会不公,必须流淌道德的血液。你们一个商品,卖那么贵的,必须进行价格管制。这不就是均贫富,管一管的舆论在足球上的体现吗?
中国队不能有归化球员,这不就是农夫山泉钟睒睒他儿子是美国籍,所以必须滚出中国的翻版吗?不就是抵制日货美货吗?不就跟美国无耻政客说Tik Tok后面有中国人的影子,所以要被强制转让如出一辙吗?
结果是什么?
投资撤离了,企业减少了,经济滑坡了,大家生活变差了。放到足球领域,就是俱乐部快要死了,好球员更少了,国家队连新加坡都踢不过了。
其实,说“连”新加坡都踢不过,本来就有点盲目乐观,总以为我泱泱大国,14亿人,怎么可能踢不过一个蕞尔小国新加坡?可是足球不是数人头的,就陈戌源这种搞法,把巴西队交给他,也打不过新加坡。
计划手段能把经济搞成什么苦逼样,当然就能把足球搞成什么衰样。
足球,以及不论什么产业,都是资本堆起来的,没有资本,不可能有生产力的进步,当然也不可能搞起来职业足球。他一味地仇恨资本,让资本家把足球当公益,这就跟对企业说,你们要有良心,不能追求利润一样,结果当然就是把企业搞死。
别说其他,就一条球员限薪令,就能把足球直接搞残。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不是成本决定价格,而是价格决定成本。即预期未来的价格,决定现在投入多少成本去生产。想想看,如果成本决定价格,那就没有亏损这回事了。
那么决定一个家庭将大量资本和精力投入到将孩子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条件是什么?
是未来的超高薪, 而且预期稳定。只有这样,人们才敢冒风险把孩子从小培养去踢足球。如果有一个限薪令,规定球员年薪最高500万,一个球员的黄金年龄就那些年,而且不确定因素太大,这种情况下,谁敢从小不让孩子上学,专门去练足球?
没人练了,连球员都没有了,怎么发展中国足球?
价格原理在这里起作用了:价格管制的结果,就是减少供给,制造短缺。
所以,要发展好足球,首要的基础条件就是,不能违背价格规律,归根结底,是不能无视市场经济原理。
这倒不是说,只要实行了市场经济,足球就一定会顶尖。 足球水平的高低,的确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有些种族总体上就是在体格上强于东亚人,但是 经验地看,只要实行市场化运作,成为日韩那样的世界二流球队,绝对是有希望的,至少不至于“连”越南新加坡都踢不过。
足协应当承担的职能,最多就是组织好联赛,保障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至于其他,都应当由产权人,即各个俱乐部说了算。
当然最好是没有足协。
许多球迷都对中国足球有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国家投入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去发展中国足球。
如果你真的喜欢足球,那就去看欧洲五大联赛,那才是最高水平的足球;或者你自己踢球,挥洒你的热爱。但是你一定要中国足球好,那
到底是真的喜欢足球,还是
喜欢“
中国
”,就得两说。
让国家投入资金去发展中国足球,那就是用别人的钱满足自己的愿望。哪怕10亿人都喜欢中国足球,也不是强迫4亿对足球无感的人付费的理由。球迷的这种强烈呼声, 与公知们看到穷人处境差,就呼吁国家给他们发福利,没什么本质区别。
在球迷们的呼吁下,有关部门又出台了《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要从娃娃抓起,振兴中国足球。
可是这又回到了计划的老路上。 挑1 00个智商超过140的人,从小培养,能培养出100个爱因斯坦吗? 不能。同理,挑10000个有足球天赋和兴趣的儿童从小练足球,不一定能练出一个梅西。恰恰有可能的是,他们之外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会出一个梅西,然而在计划之下,他根本就进入不了视线。
所以这就是足球领域的“产业政策”。像所有产业政策一样,其结果就是一地鸡毛。 偶尔冒出来个别成功的,也不是因为产业政策本身成功,而是因为它碰巧符合市场需求。 一个坏政策,也可能产生一部分有利的“看得见的”结果,这没什么奇怪的;一个坏钟表,一天也能对两次,瞎猫逮住死老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