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喜:俄国带给中国的灾难远大于日本

Author: 高全喜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作者: 高全喜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


关于一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教科书从来没有客观中立地把故事叙述出来。因为我们的教科书大体上处于革命史观之下,而且这个革命史观是双重的,即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革命史观。

这两种革命史观对一战的论述,尤其是北洋政府和一战的关系的论述,基本是批判性的,或者说是扭曲化的,并且他们调用了民族主义的悲情。

以前的历史是不真实的,在两个革命党所激化的民族悲情之下,显然就会把北洋政府骂得一无是处,把中国在 巴黎和会 的失败夸大到了不得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战到底怎么回事?所以首先很重要的是,历史学家要把它恢复成一个真实的过程,我们要在真实故事的基点上,来思考一战与中国思想的激变。在此之基础之上,我来谈几点看法。

不应对北洋政府过分苛责

第一,从外围来看,中国与一战的关系,暂且不谈思想史的关系,首先要确立一个坐标。

一战是欧洲国家在主权国家形态相对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围绕着国家利益进行的外部争夺、资本扩张、殖民地重新调整等一系列战争。这些战争的背后,有一套国际法的制约,是正常的现代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战争。但是中国和一战的关系,不是正常的关系。

1912年中华民国初建,初建的民族国家羽翼还不丰满,甚至内政外交的基本制度框架、人民的认同性以及国家执行能力,都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之所以没有建立起来,不能说是北洋政府的无能,而是因为它本身是在一系列约束的情况下出现的。

比如,《中华民国约法》给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设了一个重大陷阱。比如, 宋教仁案 意味着中国宪政初期的夭折,使得本来可以正常建设的国家发生了变化。

宋教仁作为国民党的一个领袖,某种意义上不主张革命,而是主张议会斗争,如果他不被刺,可能当了总理,民国宪政也许会不一样。

那时候袁世凯底下的军阀还没有成气候,国家奠定之后有了宪法,宪法之后有制宪,然后有政府,还有议会,就开始进入国家建设。正常情况下,假如到了一战发生,(国家建设)应该已经初见成效,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至于那么失败了。

所以这个过程是宋教仁被刺扭转了(历史),尤其是之后的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等一系列事情,使得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国家能力非常脆弱。

当然我们讲伟大的政治家,可能有重整家国的能力,使这个国家能够很好地建立起来。但是历史的演变(责任)不能在北洋政府一系,而且孙中山国民党的激进主义,从来没有承认过袁世凯,他认同的是后来南京的中华民国。

在这个意义上,从辛亥元年就有一股革命的激进力量,虽然革命的正当性在当时是有的,但是建国后就应该停止革命了。权力不是让给袁世凯,而是让给一个选举出来的总统,应该搞和平建设了,结果谁刺杀的宋教仁就一直说不清楚。这历史迷案暂且不说。

总的来说,民初国家建设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国家能力非常弱。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不能对北洋政府太苛刻。

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一战之后所谓的国民党的黄金十年,没有民国这十年的社会建设和资本家的建设,怎么能有黄金十年?中国发展最好的是1927-1937年。但是1927年之前的这十年,说起来是军阀混战,实际上军阀哪有混战过?通电打打仗而已,实际上经济发展很好的,所以我觉得这一块功劳是要讲的。

国家层面上一直没整合好,社会的自生自发建设在北洋这十年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国民党相对来说还可以。所以在这点上,对于一战过程中的北洋政府,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说,给予同情和理解,确实不是很优良,但是不至于那么糟糕。

一战时的中国是一个初建的现代国家,而参与一战的西方诸国则处于扩展时期。我们的国家刚刚构建,政治也不成熟,所以对于这一段历史,没有过多的可指责的,它是客观事实,你可以指责北洋政府无能,我同样可以指责革命党捣乱,各打五十大板。这就是中国当时的现状,这是第一个故事,而一战后的那些是第二个故事。


为什么一战前后自由主义没有兴起

第二点,谈到思想演变,一战的五年,加上之前、之后战争的发育、演变、扩展期,大约前后有十来年,中国确实进入了第二代思想家的时代。但可惜的是,第二代思想家时代是更扯淡,因为第二代不如第一代。

第一代有康梁、张謇等诸多人,而第二代里头,有自由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可惜的是,源自第一代严复的自由主义没有占主体,第二代思想家胡适的自由主义,虽有一脉血统,但是没有占主体,这比较可惜。

我们要问,为什么一战前后自由主义没有兴起,反而让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社会主义兴起了呢?这是某种程度上运气不好,赶上了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上升期,整个知识界的潮流有点所谓的“世界公理”,旧的西方世界瓦解了,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样板苏联逐渐升起了。

这是一个大思潮,所以知识分子像胡适这样的人,都曾经有过一段简单的迷恋,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这里面最让人佩服的是徐志摩,虽然他是个诗人,但从来对这一块都非常斥责。

所以说这首先是一个大环境,即世界格局,无论是中国还是当时西方的知识界都不成熟或者幼稚。就是说,真正的社会主义不代表世界公理,只是一时之短长,但很多人迷恋了,西方的知识界也有这样肤浅的认识或者被迷惑,那么中国的知识界显然更是容易被迷惑。

俄国带给中国的灾难远大于日本

第三点,日本在中国的关系中是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日本并不是中国发展过程中最致命的因素。

虽然从历史上来说,在中国好的时期,日本人出于它的国家利益,确实在使坏,比如甲午战争时期,民国时期,日本确实挺坏的,但问题是还有更坏的。

而且我们要站在大国角度上,比日本历史更久远的大国,体量比日本大,思考的尺度也应该比日本大,所以就可以理解日本虽然带给我们很多灾难,但作为一个小国、它要生存,它的国家利益就是要做这个事。那我们虽然记住这段历史,但应该超越中日关系的恩怨,尤其在今天谈这个问题。

因为中国跟日本的矛盾不是根本的,根本的矛盾在俄国,至少相当一段时期内,俄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远远大于日本。

我们反省这段历史,不能过于强调日本的关系,还要向日本学习,至少日本现代转型比我们好,宪政发展了,国家文明,国民精神也好,这不够我们学习吗?所以要超越中日恩怨,气魄要大。


民族主义不可极端

第四点,当时的民族主义有正当性,任何一个国家有民族主义都是正常的,但问题是不能导致极端。俄国导致的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是极端, 民粹主义 也是一种极端。

正常的、理性的民族主义适合一个国家的正常建设,是一个正能量,但问题是怎么能够理性地处理好这把双刃剑?不能说一见到民族主义就怕,也不能说民族主义就是一个好东西,只有一个审慎的、理性的民族主义才是好的,尤其是中国具有超大负荷的国家,稍微大一点人家就怕,更要审慎。

现在中国的筋骨发育不强,却要向人家展示肌肉,这不是愚蠢的民族主义吗?在这点上,民族主义更应该理性、健康和自由主义相结合,这才是一条比较好的道路。

曾经的宗主国俄罗斯,在自己曾经的仆从国和奴役的地区都迈入现代文明之后,还依旧深陷泥潭,在文明和野蛮的歧路上徘徊不前,更有大步后退的可能。为了所谓的强大,无论是对普通俄罗斯人还是对新老沙皇们,死人流血根本不是个事儿,执政者也根本不会因此惭愧或者引咎辞职,反正死的也不是他的子女和自己,更无损自己的权威。
这就是俄罗斯的悲剧所在,他们喜欢宏大的国家叙事,把国家的强大和人的自由幸福对立起来,把人命当成构架所谓雄图霸业的砖瓦木料和统计数字。
俄罗斯之所以对土地贪婪,是因为其文化与思维还停留在中世纪,它创造财富的能力低下,走中世纪以土地生财的老道似乎成了唯一选择。

俄罗斯 的历史不是过去式,而是正在进行式,同时还将是一种未来式,至今人类政治的走向仍未摆脱它的影响。为此,重新理解20世纪的苏、俄历史,对于当下仍为重要。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北京,为何没有传说中那么繁华

中国思想界的两大鸦片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日本转型留给世界的四大教训

是什么导致了社会普遍的道德溃败

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件事

我们对“民族”还有多少误解

柏克 | 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不是无知,而是封闭真知的大门

文明的逻辑:藏富于民才是文明的基本特征

袁伟时:百年来中国思潮究竟在围绕什么缠斗

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更需要捍卫私有产权

三千年文明,为何培育不出一株自由之花

流毒深远的四个“科学”神话

张维迎:“对华不友好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秦晖:一个亡国昏君是如何被塑造成“天纵英明” 的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五次剧变

深度好文: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罗素:小灾难来自固执 大灾难来自狂热

易中天: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掌权者不是天使——权力必须受限的四大理由

张鸣:阴谋论,让我们的路越走越窄

王朔意味深长的年终小文:像猪而生

整齐划一,是一种危险

改开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从世界看中国,需要跨过三道坎

吴敬琏:经济转型“开倒车”是绝没有出路的

对传统的四大错误认知

唐世平: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萧功秦:警惕这二者结合,会让中国陷入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

许小年:我们现在正大步往回走

林达:美国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国家

苏联解体33年:后遗症开始加剧

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

亨廷顿的五大预言,正在一一实现

许小年:我国经济学界不缺理论和数据,缺的是常识

饶毅:国家要警惕太监化

体制内的朋友,消失了……

王学泰:不能把农民工逼成游民

施一公: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

逻辑学在中国的消亡

伪精英的六大病征

朱学勤:历史就是英美模式与法俄模式的较劲

反智盛行的六大原因

钱颖一VS胡舒立|莫以为只要经济强大了,世界就会尊重你

郭建龙:闭关锁国从来不是被迫的,而是制度性的自主选择

琼瑶爆火、韩国戒严、美国变红、东欧反俄:世界重回1980年代

一个国家如何才会受人尊重?

雷颐 | 现在的群体性狂热和之前一模一样(深度醒脑)

现在社会最可怕的现象:“傻子共振”

知识分子的四个神话

钱满素:以群体划分社会,必将酿成仇恨和冲突

安·兰德:人类史上最荒谬的一句口号

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王建勋:他们为何选择了特朗普

秦晖:关于特朗普,90%的人都看错了

吃饱饭才多久

丛日云:我们为什么会误判美国和特朗普

大选结束后,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傅高义生前对中国的十条忠告

警惕中国下一代反常的“集体沉默”

刘瑜:俄罗斯何以走到今天这一步

高学历不等于高认知——“新无知”的三种表现

“再见了广东”,一个时代正在落幕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