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袭,谁是赢家?

Author: 古原 | Origin link: wechat link

大家好,我是老古。

这次恐袭 ,如果是进入集体主义分析,马上就会得出结论,俄罗斯输了。

这种集体主义分析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他将俄罗斯 1.4亿人口当作了一个整体,认为这一个整体具备一样的利益,这是国家拟人化的基础。

一个社会 1.4亿人中,有不同的阶层,比如,可以分为俄罗斯统治集团,俄罗斯的平民,这就是两大阶层。

这两大阶层就是明显的利益不同的人。

第一大阶层,俄罗斯统治集团,他们是通过征税来养活自己的,他们的存在是源于政治,第二大阶层,他们是俄罗斯的平民,这些人大多数是靠在市场中交易合作养活自己的,他们是被统治者。

如果你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还有各种各样利益不同的利益集团。

比如,俄罗斯的军工集团,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他们的利益肯定与平民的利益不一致,平民的利益增加的前提就是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一切,但军工集团的利益是战争,没有战争,就没有利润。

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政治,将这一国的阶层进行各种细分,本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政治受益者,一类叫政治受害者的市场人员。

恐怖袭击无疑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伤害。数百个家庭支离破碎 孩子失去父母 老人失去儿女 生命的代价无以复加。

但对普京而言 这未必不是塑造自身形象的良机。外部威胁、社会动荡越强烈 民众对政治强人的渴望就越强烈。

事实上 在很多人眼中 不论中俄 普京都是一位铁血硬汉 拥有无数粉丝。

然而 普京真的是无所不能的特工吗 ?他的履历可不这么说。

普京 11岁开始学习桑博式摔跤和柔道 曾是圣彼得堡的冠军 获得大师称号。说白了 他就是校外体育培训班的优等生 顺便还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

大学时代 普京学的是法律 师从后来成为圣彼得堡市长的索布恰克教授 这为他从政奠定了基础。后来 他还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克格勃 普京从事的是专业对口的经济情报分析工作。

尽管他曾半开玩笑地说这像 007的冒险 但很快就严肃地澄清 :"严格来说 这只是程序化的文书工作 我每天对付的都是数据信息。 "

看来 普京在克格勃的身份只是一名公开的情报分析员 天天对着一堆表格写无聊的报告 007八竿子打不着。

那为何普京热衷于展示自己的肌肉 ?答案很简单:政治需要。

叶利钦离任时 支持率跌到 2% 俄罗斯经济凋敝、腐败横行、民族自豪感荡然无存。曾经的世界两极之一沦为二流国家 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普京深谙其道 以铁腕手段对付车臣 赢得了俄罗斯人的广泛支持 一举巩固总统地位。

此后 普京不断利用民族主义旗帜 让俄罗斯人重拾自信。

人们对他解决人质危机、加强个人权力的做法报以掌声和宽容。

在民意支持下 大俄罗斯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普京所代表的温和民族主义则游刃有余。

诚然 列宁、斯大林经常被普京拿来批判 但俄罗斯街头到处都是沙皇的雕像和画像 景点里扮演沙皇的演员最受追捧 许多人把尼古拉二世奉为圣人。俄罗斯民众把沙皇视为代表帝国思维和民族主义的偶像。

当普京放弃亲西方路线 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叫板时 正迎合了这种民族自豪感。南奥塞梯战争、吞并克里米亚 无不令他的支持率节节攀升。

俄罗斯知识分子多数拥护这种观念。

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坦言

"我爱帝国 没有帝国我的生活很苦闷 " "俄罗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作为一个帝国存在"。

俄罗斯社会调查显示 53%的人支持"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国家"口号 60%主张限制外来移民 上百家媒体带有种族主义倾向。

因此 大俄罗斯主义其实是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合产物 既非极端排外 也非纯粹的国家主义 而是建立在俄罗斯民族历史观之上的独特形态。

在普京 2012年的竞选纲领中 他明确表示 俄罗斯已重新成为世界强国 不断上升的威望要求它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本质上 恢复大国荣光、重现昔日霸主地位的民族自豪感 才是俄罗斯人支持普京的根本原因。

所以 现在你明白普京塑造硬汉形象的政治考量了吧 ?

因为只有强人才能迎合俄罗斯民众对复兴强国的期盼。人们常说泽连斯基是演员 但论政治表演 普京才是当之无愧的奥斯卡影帝。

你看到恐袭后普京的强硬讲话就知道了,他输了吗?当然没有。

再放大一点,俄乌战争导致俄罗斯民众更加贫困,导致欧美国家制裁俄罗斯经济,导致巨资兴建的输气管道变成了废物,导致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没收,你以为,这些打击到普京了?

当然没有。

不能区分不同人、不同阶层利益的集体主义思维,永远也想不明白这一点,正是这些制裁、外部冲突,让普京更有权,更加强大。

这就是政治的秘密。任何政治的关键就在于政客与平民的利益并不一致。虽然他们都在说,我在为你们的利益奋斗。

反过来,一个不依靠政府业务、完全服务于消费者的企业家,他不是工人和消费者的敌人,而是合作者,他一个市场环境下,他们的长久利益永远是一致的。

可惜,绝大多数人根本认知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