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民进党政客赖清德最近在拉票的时候讲了这样一段话:
哦,一旦签订服贸协议,过去一个便当100新台币,大陆人过来了也可以开,他可以卖80甚至更便宜,生意还怎么做?
所以一定要反服贸。
你听听这鬼话,可以做出一个判断:政客的确不是正常人。
不论什么商品,同等条件下,难道不是越便宜越好吗?怎么到了民粹政客眼里,便宜反倒成了错?一个人做生意效率太低,别人可以80块卖的,他非要卖100,说明他不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难道不应该被市场淘汰吗?保护低效的生产者,打击高效的生产者,这是政府应当做的事么?这难道不是在剥削消费者吗?台湾民众在买便当的时候,必须先问一句:你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然后才买吗?赖清德你自己买东西的时候,是专门挑贵的买吗?
所以你看这些政客虚伪而无耻的嘴脸,几句话就暴露无遗。
据国台办和海关总署的统计,
2011年两岸贸易额为1600.3亿美元,2021年增至3283.4亿美元,10年间翻了一番。两岸贸易额占大陆外贸比重2011年为4.4%,2021年增至5.4%。据台方统计,两岸贸易额占台湾外贸比重2011年为28.6%,2021年增至33%。大陆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2013年,海协会和海基会签署这个协议。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协议开篇,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本协议致力于:
一、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双方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及便利化;
二、继续扩展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
三、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在协议的第十三条及其附件,专门罗列了
市场开放的条款;
第十六条指出:
逐步减少服务贸易限制:为逐
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经双方同意,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市场开放展开磋商。
《协议》
签
署后,双方将在100多个服务行业进
一步扩大开放,包括放宽市场
准入条件、取消股权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下放审批权限及为市场准入提供便利等等。
但是就是这么好的一个协议,为什么却无法通过和有效实施呢?为什么每到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两岸贸易问题就成为党派之间斗争的工具,在民粹政客的煽动下,上升为一个极具对抗性的主题呢?
肤浅的观察者会将这个问题归结为文化、民族性、甚至地理、种族等等问题,他们在分析纳粹德国为什么排犹、对外扩张时用的就是这套说辞。但是你会发现,到了两岸之间的时候,根本就解释不通了,因为两岸同属一个主体民族、一个文化圈、地理上一衣带水,怎么就如此对立呢?
更加幼稚和野心勃勃的民主派,会认为这是意识形态之争。但他们不过是先入为主地加入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偏好,无视大众的生活状态和行动展示出来的
真实
偏好。他们没法解释,只要两岸关系处于平稳期,既
有大量
大陆人喜欢去台湾旅游,更有
大量台湾人
喜欢在大陆投资乃至长期生活。
民众在乎的是经济自由和生活好,并不在乎那些
虚无缥缈
的意识形态的东西。
他们更
无法逻辑一致地说明
,为什么同为民主国家,有些国家(美国)经济发展得较好,有些(利比里亚和委内瑞拉)就是一塌糊涂?这其中真正的因果关系到底是因为民主还是自由?为什么所谓的民主国家,反倒更具侵略性?那些政客,到底是真心热爱某种意识形态,还是更加在乎自己的权位?他们是热爱民主本身,还是期望通过民主这种手段,取得独断一切的超级权力(例如查韦斯和庇隆)?
所有表面上呈现的意识形态对抗,背后都有经济动因;所有
民族问题的背后,都是经济动机。如果不从经济问题分析国际关系和两岸关系,是永远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因为经济,就是人的行动,就是人类生活本身。
是经济干预主义导致了民族主义。从赖清德的信口雌黄中,我们就能够看到二者之间清晰的因果联系。
所谓民族主义,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两岸同属一个民族。
那为什么却走向对立呢?
就是因为,
民族主义,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它
是表面现象,而不是内在根源。其根源是
经济问题。
一个政府对内实施经济干预,就必然对外实施贸易保护,否则对内经济干预政策就行不通。
赖清德要保护台湾
卖便当的,那就
必须禁止大陆的便当进入
台湾市场,否则大陆便宜的便当就会将台湾商家淘汰出局,他的干预主义政策就失败了。
把卖便当扩展到任何经济领域,都是一样的。这时候各种
贸易保护政策——设置准入限制、对大陆产品加征关税、贸易壁垒、没收外国资本,操纵汇率等等
就接踵而来
。
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两个经济体之间就会走向相互隔绝,经济民族主义由此而生,即便是一个民族。
这时,对于一个无法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实施对外侵略、将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是对本经济体的人民有利的,“拓展生存空间”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当它认为自己有能力打赢一场战争,就会实行对外征服。
因此,经济干预主义导致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点燃
敌
对和好战情绪,是战争的
导火索。
试想,若
不搞干预主义,没有贸易保护,政府只维护产权和自由交易,民众自由迁徙,
哪里有什么统独问题?
所以两岸若要和平统一,正确的办法永远是:首先对内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不搞经济干预;在此基础上,才能实施对外自由贸易;由此实现资本、商品、货物和人员的自由进出,和平统一就会水到渠成。
不论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都一视同仁地保护其产权、保障其自由交换,由此双方就会快速融合。
当大量陆商和台商在对岸投资,双方亲属在对岸,切断贸易阻断往来直接影响千百万人的生计和利益,赖清德的这种鼓噪就会失去民意基础,
和平统一就不可阻挡。
若是双方
贸易和人员往来很少,双方并非利益攸关,那么打一仗对双方民众影响不大,战争的可能性就迅速增大。
那既然自由贸易增进双方福利,是和平的根本保障,
赖清德和
民进党政客为什么
要
反对服贸协议呢?
一个政客最关注的是什么?并不是民众的长远普遍利益,而是自己的选票和权位。
鼓动两岸的对抗,最符合民进党民粹主义政客的利益。
把大陆
描述成一头怪兽,
让民众感到恐惧,
最
符合他们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实施更多的干预主义政策,这对赖清德的
好处
是明显的:一是能满足
一部分人的愿望,让他们成为铁杆支持者,为民进党赢得选票利益;二是通过各种干预主义措施,赖清德可以扩张自己的权力,对所有经济问题发号施令。
所以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意识形态问题,没有民进党所谓“人民最大”的种种大词,
当然更没有民族问题,
就是权力和利益
问题。但是权力、利益问题不能明着说,就为其披上一层漂亮的外衣。
别总是认为台湾政客
有着什么
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们身段很灵活的,公众舆论怎么说,他们就会怎么干;只要有利于自己的选票、地位和
权
柄,
他们会不择手段、
什么都会干
的,别说限制自由贸易了,杀人越货也不在话下
。这是一群撒谎成性、毫无底线的渣渣。
那问题又来了:我们知道政客的行为和出台的政策,总是民意观念决定的。那
为什么民众会支持反自由贸易呢?
80新台币的便当,明明是对消费者有利的,但是明显对100元便当的生产者不利。这时候,生产者就会结成压力团体,营造公众舆论,排斥和限制竞争,为他们攫取不正当利益——借助政府的力量从消费者口袋里多掏钱。
每一类生产者都会如法炮制,期待通过强制力,维护自己免受竞争的地位,这时候政府就会迎合民意,不断出台各种贸易保护的政策,维护这些生产者的利益。其终极走向就是闭关锁国。
这就是世界各国都进行贸易保护、排斥外来移民的根本原因。
是本国的企业和劳动者,
形成了一个
庞大的
卡特尔,在推动政府形成这样的政策。
因为自由贸易会打破各种壁垒,让那些低效的生产者丧失既得利益。
但是人们忘记了,自己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你以生产者身份的获益,在作为消费者身份时,就会受损。当各行各业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消费者
买什
么东西都
贵了,你以生产者身份获取的蝇头小利,会在以消费者身份时加倍偿还。这个过程中唯一受益的是政客,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让所有行业变成匍匐于他们脚下、向他们摇尾乞怜寻求保护的哈巴狗。
人又为什么连自己必然同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看不清呢?
因为作为生产者,寻求保护得到的利益是短期就可以看得见的;而作为消费者会得到的长远利益,只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显现。
短期内立
即收到一笔钱,跟长期
省下一笔钱,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前者更具诱惑力。
人总是有正的时间偏好,注重眼前而忽视长远;多数人也没有受过经济学的训练,无法理解长逻辑链条的因果关系。
那最后的问题是:面对赖清德和台湾的这种反自贸观念,大陆应该如何应对?
不是进行
反制,
进
行对等的限制——那样正中赖清德的下怀,他巴不得你这样做,那样他就可以更方便地煽动舆情,将选票拿在手里,导致进一步的对立——
而
是要单方面“
三零
”
。
自由贸易,是不用看任何人脸色,不用进行任何谈判,可以立即单方面实施的政策。只要实施自由贸易,放开准入限制,开放人员往来,对方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繁荣。只要实施自由贸易,大陆14亿人的市场,就会吸引无数台商前来大陆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双赢。只要实施自由贸易,双方利益攸关,和平就有了基础,赖清德想煽动都没用,两岸一家亲就是美好的未来。
必须摒弃那种错误的思维,认为
自由贸易是对对方的恩惠。不是这样的。交换是
互惠的,
自由贸易,不是对谁的恩惠,而是出于
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